11 月 16 日,牛津辞典宣布了 2015 年年度单词。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单词,因为它是一个 Emoji 表情,这个表情意味着「喜极而泣」(Face with Tears of Joy)。
再往前推一个月,腾讯发过一份《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报告显示 2014 年 8 亿 QQ 用户中,超过 90% 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表情使用最多的是呲牙,一年内「呲牙」使用次数超过 10 亿次,人均至少 1 次。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表情与别人沟通。
Emoji 表情正在成为席卷全球的文化,过去一年的诸多事实正在催化这个趋势:
表情在用户沟通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Instagram 也已经支持用表情来打标签,在它们最近的一份报告里,Instagram 称至少有 40% 的评论里含有表情;而 Instagram 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使用表情最为激进的国家——并不是日本,而是芬兰,其表情使用率更是高达 60%。在 Instagram 这种通过图像进行表达的社交应用里面,表情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人们沟通的语言了。
Emoji 表情并不是智能手机时代才有的新事物。有史可考最早将表情应用在文字沟通中的场景发生 1982 年 11 月 19 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史考特 · 法尔曼(Scott Fahlman)在大学内部的电子公告板上(也就是最早的在线聊天室)发出了 「:-)」 和「:-)」,因为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史考特成为了改变互联网的 40 个人之一。
在过去很多年里,表情符号逐渐演化出 XD、(^__^) 、:P、(^_^)/~~,从 1995 年开始,日本运营商 NTT 推出了带有不同表情符号的传呼机,深得年轻人喜爱,表情符号第一次以「杀手级功能」(killing feature)成为核心竞争力,帮助数字设备大卖,这款传呼机也因此获得将近 40% 的市场份额。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即时通讯工具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应用,让 Emoji 表情有了广泛的生长土壤。而 Line 将表情开启了新的阶段:贴图。
布朗熊和可妮兔们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唐老鸭和米老鼠,除了成为聊天中的贴图,Line 给他们拍了动画片,为 Line 热门游戏当主角,并制作大量线下周边:玩偶、贴纸、实体店,全方位触及粉丝。根据 Line 在 2013 年年底的数据,每天 Line 在全球信息发送量大约有 95 亿条,其中有 15 亿到 16 亿条是贴图,大约占比 1/6 左右。也就是说,用户发的每六句话中,就有一句是贴图。
Line 在表情上的投入也是其它即时通讯应用难以达到的:Line 公司内部至少有 200 人在负责表情的品牌形象的推广、经营和线下实体商品的制作和销售。Line 在去年 4 月份推出了支持网友上传表情贴图的 Line Creators Market 之后,整个市场积累了 10 万个表情,而表情销售也成为 Line 的重要收入来源。
(优酷视频)
在国内,微信也采取类似的行动——不过步子迈得要小很多。推出了大量官方表情,并开放了第三方投稿,但是仅限在微信聊天中运营,而在贴纸品牌的经营上,并没有看到什么动作。虽然 Line 在国内使用量不大,因为对布朗熊们的品牌经营,在国内也收获了非常多的粉丝。
微信并没有在贴纸品牌打造上做投入,国内另一家即使通讯应用易信反倒在贴纸品牌上下了不少功夫。一只「又萌又贱」的阿鸡是他们主打的贴图形象,易信为此还拍摄了一系列短片:你好鸡智,从故事场景设定在校园、情节安排了作弊和追女神可以看出来,95 后是他们的核心目标受众。
人们印象中国内使用表情贴图的用户更多会在三四线城市、女性居多,但根据易信发布的《表情贴图用户使用数据报告》,实际的数据与人们印象相反:一二线城市比三四线城市更爱使用贴图,男性比女性贴图使用率更高。
贴图是如此地流行,以至于《纽约时报》曾有一篇文章专门探讨在男性是否应该用 Emoji 表情?报道中,《纽约时报》找到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家 John McWhorter 对男性使用表情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在语言方面女性往往更有表现力,不过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变化最终也会影响到男性。男性使用表情符号对其而言是有利;
Emoji 表情符号能够将口语转换为具有表现力的拟人文本,那些傻乎乎的符号实际上为发信人提供了传达语气的工具,「应该有男性化地使用表情符号的方法」。
很多人或许有过类似的经历:在输入框中敲下一句话,小心翼翼删掉两个字,换了一个词之后,觉得不行,继续删掉,重写,反复几遍,最终这条消息也没发出去。
文字的诞生,让人类拥有了持久记忆——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都可以通过文字传承给后一代,并且拥有了理性的表达符号——使用文字进行交流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技能。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正是通过手势、动作以及表情沟通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Emoji 表情在人们沟通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在腾讯发布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中发现,男性使用 Emoji 表情时更爱用骚贱的表情,而女性更喜欢可爱萌的表情,而易信在《贴图使用报告》中对用户使用表情的背后心理的解释为:
此外,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因为沟通工具的匮乏,人们有更多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面对面沟通除了通过语言,还可以通过表情、肢体动作乃至肢体接触来帮助交流的双方更好地互相理解与互动,到了互联网时代,在「能通过社交软件交流的绝不见面」的宅文化的蔓延之下,面对面社交的机会大量减少,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社交恐惧症患者。
曾有一位朋友和我说,他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个人,聊天的时候几乎每次回复都会带上一个「呲牙」的表情,后来有一次见面,发现这位喜欢「呲牙」咧嘴笑的人非常平静内向不善表达——他其实很有表达欲,只是在「宅」惯了之后,恐怕是更擅长使用手机输入框内的文字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罢。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人的延伸,那么 Emoji 表情何尝不是人类情感表达的延伸?至少,它拯救了那些社交恐惧症患者。:-)
题图来自:The New Yorker
#欢迎关注爱范儿认证微信公众号:AppSolution(微信号:appsolution),发现新酷精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