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照片比较零散,手机拍了一些,相机拍了一些,为了备份,都导入到电脑文件夹里面,但有的时候也会搞混。今年买了苹果200G的iCloud存储空间,然后把所有的照片都放在OSX的“照片”软件中,通过“照片流”同步到手机和两台Mac中。
这样,我可以在手机和Mac上随时看到所有的照片。
第一次同步耗时比较久,还好过程比较省心,手机设置连上电源和WiFi就自动同步iCloud,Mac设置好休眠时也能同步,就可以了。过了一个多星期,多个设备就保持统一了,现在基本上手机拍照之后,几分钟就能在Mac里看到照片。
现代人事情太多,记忆力不好,几年内发生的事情都会混在一起。到了年底,拿出手机翻一翻照片流,就知道一年到头是怎么过来的。200G的iCloud空间的价格是每月21元,相当划算。
虽然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每年还是有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去美国和越南,第一次国外自驾,第一次潜水,第一次Airbnb,第一次住蒙古包,第一次写书,第一次坐头等舱,第一次结婚,第一次做公司之外的演讲培训……
下半年完成并出版了《Web全栈工程师的自我修养》,卖得还不错,之前一直占据京东计算机系列图书的新书榜和推荐榜。不过像我这种只写一本书的业余选手,版税不多,也抵不了月供,分了一些请团队吃饭,主要是完成了一件答应自己的事,心情比较放松。
冯唐说,写作的金线,就是专业人士的一个“高品质主观标准”。
“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
我远远没达到触及“金线”的程度,但是写书给我带来的一个好处是,我至少达到了写作的“底线”,这个底线的提升顺便带动了一些个人素质周边产业。不仅提升了对文字、措辞、格式、标题等硬指标的敏感,还对一些表达技巧有了综合的磨练。
对于所有的艺术来说,技巧永远是工匠乃至爱好者们的热点,而艺术的灵魂才是大师的追逐。
今年去了很多地方,飞得比较多。年底看了下,积累了13000公里,考虑到一般打折机票飞行距离比积累里程为5:1,所以相当于实际飞行距离比赤道周长还要多一些,在飞机上的时间累计超过60小时。
在不同的机场候机时,我喜欢买一本书。之前觉得机场买书不划算,不打折,不如网上买。现在觉得十分划算,因为读书最大的成本在于时间,而候机时时间充沛到贬值,所以是买书的好时机。而且国内的书比起国外(和香港)同等厚度质量的书便宜太多了,不要浪费这福利。
今年读的比较好的书,五星跟四星的,有这些(排名分先后):
《图解CIO工作指南》 /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 /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 /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 / 《解忧杂货铺》 / 《虚无的十字架》 / 《从0到1》 / 《卓越演讲》
在去年年底正式成为团队leader,那时的总结说:
关于管理团队,方法论很多,但目标就两个:让团队出成绩,让团队的每一个人的成绩都被看到。
今年又学习并实践了一些新的管理知识,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管理学继续深入下去,就有点类似禅学。
比如把去年的目标再往高阶提升一层,就可以总结为:
看清事物运行的本质,鼓舞他人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用一句话讲清楚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乔布斯在这些方面全都是顶级专家。
有一个理论,说的是每个上班族心里都住着两个人,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木匠。董事长的时间都是别人的,半小时作为一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要被迫处理一些别人想让你做的事情。木匠的时间都是自己的,他的内心希望打造一个器具,于是需要一个人打磨,任何打扰都会拖慢项目的进度。
我觉得一年来我的董事长耗费了太多时间,让我的木匠没有做出他心目中的器具。木匠写了一本书,但还不够好,希望2016年他能有更满意的作品。
此外,要认真对待招聘,把它作为头等大事。
我从两年前就开始招聘,但是我现在真正意识到招聘是一个管理者的最重要工作,也是管理者对团队能够付出的最大贡献之一。所以我会从意识到行为上认真对待这件事。
“全栈工程师”好还是“x端工程师”好,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在我的全栈工程师群(364021031)里面,也经常有这样的争论 ,但我一般都不会参与讨论,该说的都在书里。
我期望的员工,会在行业新的技术和开发模式出现的时候,全方位关注,但是在落地上,专注于项目。眼界要更开阔一点,项目要更专注一点。
一直在上英语培训班 ,今年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要加速了,明年准备完成韦博剩下两阶课程,然后考个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