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我还在大连上学。当时住宿的地方,称为北山公寓,又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A、B、C区,路易大叔住在B区。每区有一个餐厅,来来回回从北门天桥进入校园,要经过A区,所以大多数住在北山A、B区的同学会选择A区餐厅或者B区餐厅用餐。校内也有几座餐厅,但因为我们电信等几个学院活动区域集中在北门附近,所以极少在校内餐厅吃饭。
C区在距离A、B两区较远的牛角山下,但是因为C区餐厅饭菜普遍反应较好,后来我又在附近的科技园大厦“上班”,于是C区餐厅成为了我解决晚餐的主要选择。不过前面说的这些都跟本文无关,或者说只是个引子。
那时候年轻,每每熬夜。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基本上都在11-12点之间,在一个四人间宿舍,我不是一个人——我想说的是,我不是唯一这个点起床的人。我们两个步调一致,于是经常(是非常经常)一起去吃早午餐,除了B区餐厅,更多的还是路边小吃店。
在我们北山公寓B区下方——对,就是下方,既然称为北山公寓,那必定是有一个小山坡的,我们住在山坡上,下面有个叫做“新新园”的小区。于是在通往学校的路上,两边都是各种饭店、水果摊,还有,日租房。街边天南海北的吃食应有尽有,河南烩面、西北穆斯林牛肉面、新疆大盘鸡、东北麻辣烫、福建炒米粉、云南过桥米线……
我们两人经常去的是一家过桥米线店。之所以选择吃米线,除了量足、速度快,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作为学生党,我们两个人大多数时候要一个砂锅(砂锅还是挺大的),多加一份米线,再多加一份牛肉或者羊肉,每个人差不多分摊15块钱左右,要知道这可是早午餐,两顿饭啊。米线端上来,热气腾腾,两个人埋头开吃,喜欢放醋的就在自己碗里加醋,还有麻油、辣椒油也是加的足足的,不管有暖气的冬天还是开空调的夏天,吃个大汗淋漓,浑身舒畅,然后要么去研究室,要么去科技园,有时候也会返回宿舍继续睡觉。
离开大连之后,又吃过很多次的米线,不管是昆明的桥香园,还是济南本地连锁的过桥缘、金桥缘,都没有吃到当年在大连的味道。也许是心境变了吧。
单位门前的路上,两边的各种小吃店因为房租过高的原因,经常换来换去,年前的时候有一家换做了过桥米线店。很小的门面,进门左右两排7个座位,还是4个4座、3个两座,总工也就容纳20来个人吃饭,还会挤得满满。可是米线却让我找回来当年的感觉——还是那样的大砂锅(以前去的时候还是那种米色的砂锅,最后一次去变成黑色了),还是足足的米线,桌子上还是摆着食醋、麻油和辣酱。
于是只要有机会,我就去他家吃米线。一起做项目的人员、老同学、我自己……好多次我都不遗余力在老婆面前夸耀,于是还带着老婆去吃了一次。不知道在这条寸土寸金的街上,这家米线店能够支撑多久,希望能够支撑足够多的时间吧,要不然我又找不到喜欢吃的米线了。
© 路易大叔 Louis 倾情奉献 生活志, 2006-2016.
原始链接(Permalink): 过桥米线的回忆 |
2 条评论
标签(Post tags): 大连, 过桥米线
订阅(Subscribe): 直接订阅 | FeedBurner
站点(Blogs): 生活在济南 | 落入凡间的天使 | 小小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