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游戏媒体的同学都了解,游民星空最近摊上事儿了。这不,编辑部一大早就开始讨论游民「放出国产游戏破解下载」的奇景——大家都知道破解是罪,破解国产是大罪,破解国产还前倨后恭就更是罪上加罪……然而正确的话说完之后,总该要说那么两句不正确的,于是俺们的脑洞就开了。
有人问,那么,「外国黑客破解中国游戏」这种情况发生时,即便不放出下载链接,类似于游民星空的游戏媒体,可以对事件进行报道吗?
听上去没什么问题。这种新闻事件既照顾优越感,又刺激爱国心,本身也绝非无病呻吟,凭啥不让报?
然而,别的媒体报起来简单,有盗版黑历史的几家游戏媒体报起来却难免颇多掣肘。一方面,在我们高贵的正版玩家阅览的游戏媒体宣传盗版,该打;另一方面,毕竟在游民看到《X 游戏遭破解》的消息,多少会留心下游民是否提供盗版下载。有下载固然是喷死无误了,即便没有下载——呃,大家都以为你有下载,结果却没有,这也是一种罪,喷!
如此,国内某几家老牌游戏媒体等于因为前科自断一臂,「国货被外国人搞」这种优秀的新闻事件反而说都说不得了?绝不可能。其实,只要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假如在报道类似事件时,刻意带一下节奏,把标题写成《谴责!外国黑客组织破解国产游戏 XXX》,那瞬间就理直气壮根红苗正正义感爆棚了。改变节奏,一个标题而已。
什么样的标题好,什么样的标题吸粉,什么样的标题刺激转发,什么样的标题逗得人不点开看就果断转发……关于新媒体文章的标题,讨论已经太多。
踏实来看,公众号吸粉,营销号做传播,主要问题可不是一个标题就能解决的。文章内容,或者说依靠文章内容积累的影响,相对标题一定是更为核心的竞争力。毕竟深度原创不是谁想写就能写,长期大量坚持高质量写作的回报,也不会是几个破标题就能带来,不然这个圈子连滥竽充数的也能大赚特赚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然而却有这么一种内容,谁写都一样,或者说正文本身算不上长时,留给作者腾挪发挥的空间较小——这时候标题的威力就要直线上升。新闻写作就是一个典型。
与原创文章标题艺术已臻化境的状况相比,对于新闻标题的讨论,在新媒体倒是不多。照搬传统媒体几百年积累的新闻经验是行不通的,一来大多数新媒体实际上并无新闻资质(从媒体及记者、编辑角度而言皆是),二来新闻的内容和角度也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大相径庭——这当然都是基于新媒体崭新的传播方法。
在这种背景下,新媒体新闻标题不必在意传统新闻的诸多牵制(即便有些牵制是有益的),其实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儿。之所以没有太多厉害的媒体老师来分析该怎么写新闻标题、怎么写好新闻标题,可能因为新闻写作是过于基础的工作,主要交给实习生和新人,写了未免掉价。
然而偶尔聊一聊基础工作中蕴含的技巧和思维方式,也并非没有价值。首先,很多组稿、洗稿类文章,自称原创优质内容,实际写作手法和新闻颇有几分相似;说得更直白一点,很多新媒体无非是把新闻洗一下写成半原创不原创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样缺乏深度,不具有装逼卖萌和故作深沉的资本,标题只能往直白的方向走——从事这些稿件写作的编辑大多还有提高空间。
其次,新媒体行业在走向成熟,政治正确的氛围在中国也在悄然酝酿,估计用不了多久感情极度敏感的读者就要以群体形态广泛出现了。到那时,新媒体的新闻标题所受的约束,大概不会比传统媒体少。这种时候,先把一些原则的枷锁套在身上,有一点规则可循,将来的路可能就会好走些。
以下,就新媒体新闻标题的写作,简单聊两句。为了避免啰嗦,也不再反复提「新媒体」「新闻」这俩词了,都要不认识「新」字了。
对新媒体新闻标题的理解从浅到深,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境界:
第一,妈妈告诉我标题不够长就没有人点开看。这类标题的本质不是长,而是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提供更多刺激人的要点(标签)。很容易理解,与长标题相比,短标题往往较为抽象,不容易让潜在读者一瞬间发觉新闻有啥吸引人的点。
传统媒体那「不管你想不想看直接出品时政新闻国家大事」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以前读者没的看,穷极无聊时自然逮到新闻就瞅一眼,对领域不甚讲究;如今新闻多到看不过来,当然只挑自己爱看的。因此,第一时间让读者了解新闻到底说的是什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第二,数字,外语,专有名词。属于第一层的延展。这三者让标题的具体程度骤然提升,读者瞬间就会意识到文章内容限制在一个所谓「垂直」的范围里,而如果对这个范围感兴趣,点进来的机会自然就高得多。
当然,如此实的实词的运用,如果仍用「具体」二字解释就有些片面了。更多时候,这些词主要是迎合读者的视觉习惯、阅读习惯和搜索习惯。尤其是,对于搜索而言,过于口语化的长标题反而不一定有利。
第三,看个标题就够了!假如说内容十分垂直仍然有不知所云之嫌,那不然试试直接在标题里概括内容?听上去很难,如今不离奇不复杂不一波三折的新闻都没啥组稿的价值了,而如此复杂的内容,真的可以用标题概括吗?那标题得多长?事实上我们没必要概括新闻的全部内容,甚至没必要写出事件的梗概——只要概括能吸引读者的内容就够了。
这是什么意思?比如我们说王思聪回复冯小刚,用一长段话回击的,肯定不是就一个点。但是当我们概括时,没必要概括回击的逻辑、回击的方方面面,只要提炼出「好好当你的导演去吧」这一个厉害的点,就足够吸引人了。
这有没有断章取义之嫌?有,甚至有时会很过分。然而关于标题党的对与错,并非我们现在要讨论的话题。
第四,求仁得仁。基于前三层的进化,我们已经知道标题要具体、生动且言之有物了,那么,言之有物的终极,就是求仁得仁。什么叫求仁得仁?读者要什么样的标题,你就给什么样的。
你了解你的读者吗?他们都是什么人?他们关注你是因为什么?你能给他们提供哪些不一样的东西?用户画像这一问题,和标题有莫大相关。
然而这一问题,可以和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一起理解:给读者的优越感。
读者要什么样的标题?他们连要什么样的内容都不见得清楚,怎可能想过标题这事儿……那就错了。
实际上,读者对标题口味的分野是非常明显的。再不敏感的人也知道,同样的谣言,中老年转发的是什么样的文章,年轻人转发的是什么样的文章。说基础一些,如「干货」「震惊」「深度好文」等词,确实适用于部分人群……然而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么偏门的东西。
不管中老年人的阅读习惯有多么不同于年轻人,我们会对其表示诧异,总归表示「那不算主流」。然而作为所谓「主流」的二三十岁读者,口味的分野也可以达到「巨大」的水平。细心观察,会发现头条主流用户的标题偏好和微信主流用户就不太一样。
简单概括起来,头条用户更关注行为和描述,而微信用户更关注分析和延展。这是什么意思?比如,同样的人物报道,《马云为了这个人差点儿跳了西湖》就是典型的头条风格,《马云感谢蔡崇信帮助打造阿里帝国》在微信上才显得正常一些。
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到一个区别,微信明明白白写了「蔡崇信」这个名字,而头条则有意隐去。另一层对比则是,「马云」二字则不管在微信和头条都是要明确露出的。原因为何?
这就涉及到我们要谈的一个问题:照顾读者的自尊心。或者说难听一点儿,说露骨一点儿,就是给读者一点儿优越感。头条用户的优越感定位是:
①我可以不知道蔡崇信这个人;
②我可以知道蔡崇信但是不了解;
③我可以了解蔡崇信但是不熟到信手拈来的地步,不一说「跳西湖」这个细节马上就猜出是他。
只有如此,在营造悬念之后,用户读到蔡崇信,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产生阅读快感,或者至少不会产生反效果。
而如果在微信上拿出《跳西湖》标题,用户则有如此感受:
①我连蔡崇信都不知道,死了算了,转什么转,不够丢人;
②我对蔡崇信不够了解,实在无知,转什么转,不够丢人;
③我跟蔡崇信不够熟,连「跳西湖」的典故都不知道,还怎么出去装逼?
也因此,就算微信用户在点开阅读以后真的也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绝非阅读快感,反倒是被人戏耍的恼羞成怒,之后的行为就不会是转发了,而是举报取关拉黑。这无疑是作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所以,为什么不在描写马云时也写「这个男人一手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电商传奇」这种标题,就一目了然了——即便是头条用户,也不可能默认自己连马云都不知道,而这种低级的悬念无疑伤害了读者的自尊,是绝不可取的。
不久前,我们能够见到的缅怀伦纳德·科恩的文章,都在标题里写明了「伦纳德·科恩」这个名字,而不会用「鲍勃·迪伦拿了诺奖,这位音乐诗人却悄悄死去」的「悬念型」标题。很容易理解,会关心这种内容的人,大概是决不允许自己连伦纳德·科恩都被别人「悬念」的(哪怕真的不知道)。
由此可见,在设置悬念、圈套,吸引读者点进来看的同时,我们务必照顾读者的自尊心,不能挖太明显的坑。《这东西壮阳,用了都说好》若内容是介绍卡宾达树皮还说得过去,若点开一看是韭菜,读者就要骂街了。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你可能很难发自内心地赞同主编「不同渠道标题分开设置」的要求。而在头条广受欢迎的热门文章,一偷懒用原标题发到微信、豆瓣等地,被斥为「我从未见过如此无聊之标题」而爆冷,也实在并非难以解释了。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编辑 @小田一成 撰写,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