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发达国家还没被电子书攻陷,法国人一定会站出来夸耀他们对纸质读物的热爱。对法国街景有印象的读者,应该能回忆起随处可见的法国「低头族」。在火车、飞机和公车内阅读报纸及纸质书籍,就算在法国的今天也并非罕见之事。
如果怀疑在车上阅读大部头书籍未免矫情,那大概是不了解法国流行的小开本书籍。一些书籍专门被印刷成适合随身携带的版本,甚至可以装到口袋里,被当地人称为「口袋书」,它们是车厢阅读的常客。读纸书,与其说是法国人的固执,不如说是属于法国交通工具的一道风景。
法国人均年读书 12 本,而且他们不只是「文化需求大」,更是单纯的「读书多」。与其他文化生活相比,读书俨然是法国人一种更为「主流」的精神消费方式。法国家庭文化开支中,烧在书籍上的钱,比例竟然高达 51%,这是满世界敞开消费电影电视的人难以想象的。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提笔自己上的欲望就愈发饱满。2013 年,调查公司 Ifop 发现,法国 17%的人口有写作习惯并完成了独立的文学作品,虽然大多数都并未发表。但在发表的作品中,以最小众且「难以赚钱」的文学体裁诗歌为例,法国每年出版 400 部以上诗集,其中不乏「自费出版」。费加罗报曾经访问 1500 名读者,发现其中经常阅读诗集的读者比例高达 86%。
在中国,我们习惯了阅读小说以消遣,对诗歌、散文的消费能力恐怕相当有限。因此,也就只有在法国,某些创业项目才有植根的土壤,那就是相当梦幻的 Short Edition。
Short Edition 做的事情很简单,他们做了一种自动售货机,但这种售货机卖的不是零食饮料,而是生产自无数专业或业余作家的「故事」。而且,购买这些故事不需要花钱——至少在现阶段。
Short Edition 的机器就像被袈裟斩歇着切开的邮筒,在顶部的斜面上有三个按钮,分别代表着 1 分钟、3 分钟、5 分钟。
说好的卖故事,怎么还要计时?别急,计时不代表服务时间——你绝不需要像个傻子一样站在机器旁边读上五分钟。既然法国人喜欢纸质阅读,机器就像他们提供打印好的故事:点击按钮之后,机器便会将长度各异的故事打印在热敏纸上吐出来。决定故事长度的,自然是你选择的时间,花 1 分钟等个车,还是花 5 分钟等一个迟到的朋友,你都能找到一个故事陪伴你。
严格来说,Short Edition 打印的不全是故事,因为体裁非常多样:实验性质的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还有一些儿童文学。这些内容得以免费,主要因为法国众多的「民间作家」踊跃提供作品,也因此,Short Edition 得以完成了一次「文学众包」。故事的筛选同样是众包的:大概 14 万 Short Edition 的网页用户在网站上阅读作品,然后选出优秀的故事——这些故事就被机器打印出来,送给线下的读者。
对于这一创意的灵感,许多人都有猜测。2014 年,图卢兹曾有个圣诞节活动,邀请市民大胆写出自己的愿望,并将写有愿望的笔记挂在公共圣诞树上。再往前追溯,早至 1986 年,就有人在地铁车厢里分享打印的诗歌了——最开始在伦敦,后来则是纽约、巴黎……及很多大城市。
不过,Short Edition 的创始人自己倒是有明确的解释。「智能手机模糊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他说,「纸质阅读让我们在无处不在的屏幕之间获得短暂的消息。如果是 6 年前,没人会对贩卖故事的机器感兴趣,因为那时智能手机还未给我们带来压力。」
机器的受欢迎程度则印证了创始人的猜想。2015 年 10 月,在首发地格勒诺布尔,最初的八台故事贩卖机一个月就打印了 10000 多条故事——当时库中的故事一共只有 600 多个。如今,法国的 24 个大型火车站安装了 35 台故事贩卖机,为候车旅客打发无聊时间——这一数字在全世界的 40 多个国家则高达 350 台,而故事库中也已经有多达 40000 个不同的故事。要知道,1 年之内能把产品卖到 40 多个国家的创业公司,可绝不算多。
然而,商业模式呢?
40000 个故事听起来不算少,但考虑到在格勒诺布尔的八台机器一个月就印了 10000 多条出来,世界范围内的 350 台机器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故事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目前,每台机器的租金——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租用——是每个月 500 欧元。在格勒诺布尔,这个价格会便宜很多,因为格勒诺布尔的政府为机器的开发提供了很多支持。但是,一台机器一个月 500 欧元,将其中的一部分(据称是 10%)分发给 40000 个故事背后的作者,恐怕跟什么都没给没太大区别。可以认为大量业余作家凭着热情向 Short Edition 提供了不少内容,但是免费的「众包」终究有其限度。
诚然,理想又美好的故事机器,可能会有远比 350 台更高的需求。事实上,除了城市政府和火车站运营商,也有咖啡店老板尝试租用这种机器,来给喝咖啡的顾客带来一点惊喜。即便如此,从「什么都没给」到「给作者带来收益」,差距仍是相当之大。租金模式能否持续下去,目前来看前途未卜。
至于可以设想的方式,其实有很多。比如,在热敏纸打印故事的同时,也顺便打印广告出来,或者打印二维码,这样就为 Short Edition 提供了一些广告收入。脑洞再大一些,可以将这个机器做成线下版的「今日头条」,读者如果喜欢某个故事,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比如扫码)点赞甚至打赏,这样,读者的选择就会为确切的作者带来确切的收益——而非 40000 条故事平分。
另外,在故事打印机之外,几万个故事也许能有更好的去处。比如,将故事打印在宣传单的背后——或者打印在宣传单的正面,也许会让传单和广告变得更受欢迎。无论如何,只用故事贩卖机来贩卖故事,渠道毕竟太有限了。
故事贩卖机未免是个理想主义的产品,因此,Short Edition 能铺开到多少国家,能坚持多长时间,恐怕也只能多多祝福了。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编辑 @小田一成 撰写,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