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是时候来一波实测报告了。
自从在今年双十一亮相以来,由北京传送科技(TPCAST)研发的 HTC Vive 无线传输模组就在全球 VR 行业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远的不提,在我们都不陌生的知名国际 VR 媒体 UploadVR 上,有关这项产品的新闻点击量基本都在百万以上。
从公布到现在,在这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中,这款俨然已经将 VR 技术推向发展新阶段的设备已经吸引了太多观众太多的好奇心——和官方通稿的宣传相比这套产品的真相究竟如何?距离我们理想中的 VR 体验究竟还有多少差距?倘若你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乏兴趣,倘若你不满足于国内 VR 媒体转载翻译 UploadVR 的评测介绍,那么很好,今天就让我们来瞧瞧出自本土记者之手的亲历体验报告吧。
Q:你真的体验过这玩意儿了吗?什么时候?结果如何?
A:问的好,让我们开门见山地放出结论吧——
事实上,我个人第一次上手接触 TPCAST Vive 无线套装是在 2016 年 12 月 13 日举行的 Vive X Demo Day 北京站活动上——在当天登场的 19 支创业团队中,TPCAST 的产品完成度堪称翘楚;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作为尝鲜已经绰绰有余,但 Demo Day 当天杂乱的会场环境并没有让我得到令人满意的体验结果——所谓惊艳有余惊喜不足,当时的情况就是如此。
考虑到评测的合理与可靠性,最终我取消了原计划在上周三发布的上手快报,转而将「阶段性结论」的发布时间后延至 2016 年 12 月 22 日——也就是 TPCAST 公布「剪刀计划」并组织官方体验活动的次日。换句话来说,这份体验报告放弃了提前一周发布的时效性,换来的是更为完整的实测内容——令人欣慰的是,至少从昨天的体验结果来看,我个人认为这份取舍还是物有所值的。
Q:大致明白了,可以具体说说体验感受吗?
A: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TPCAST 的这套 Vive 无线模组确实称得上「惊艳」这份评价:安装在 Vive 头显上的接收端体积非常小,重量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于 Vive 头显在我们眼周部位留下的压力,这款挂载于 Vive 头顶绑带上、重量还不到 100 克的小盒子压根就不算什么负载,再考虑到它所取代的 Vive 原装线缆本身具备的可观份量,就某种意义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款接收端视作精简装置而非附加设备。
当然,对于这种功能组件来说,小巧轻便的体积重量仅仅是附加得分项,真正好评与否依旧取决于设备本身的实际性能——留意,这里才是 TPCAST 这套无线解决方案真正的亮点所在:至少从我个人体验的结果来看,和原装的有线版本设备相比,换装了无线模组的 Vive 头显在图像延迟方面并没有明显变化,即便是在 Demo Day 那个无线信号干扰严重的会场中依旧如此——以《The Lab》为例,无论是「Longbow」还是「Xortex」乃至「Postcards」开发室彩蛋场景中的乒乓球游戏,诸如此类考验反应能力的动作类游戏都可以用安装了 TPCAST 无线模组的 Vive 头显正常体验,在流畅度方面没有什么实际影响。
其次,关于换装无线模组后的 VR 图像质量,这个话题倒是值得展开说明一下:在上周(12 月 13 日)第一次试用这款设备的时候,尽管流畅的画面让我赞叹有加,但眼前视野中隐约闪动的雪花点实在是无法让我释怀——如果你曾经使用过老化到濒临报废程度的液晶显示器,如果你曾经不幸是劣质 HDMI 线材的受害者,那么你想必能理解我当时的感受。
不过,考虑到那时候现场确实存在不少信号阻碍和干扰源,我并没有选择即刻做出结论——事实证明,当时我的选择确实是合理的:时隔一周之后,我在 TPCAST 官方设立的试玩场地中重新戴上换装了无线模组的 Vive 头显,呈现在眼前的画面完全没有半点雪花闪烁的踪迹——这并不是错觉,实际上大多数曾经在 Demo Day 上提前体验过的测试者都表示这次的画面效果有了明显提升(「清爽了许多」);再加上本次体验的依旧是非正式量产版的工程机,不少体验者都对零售版的成品画面抱有相当的信心。
最后,有关这套无线模组的图像稳定性,在我个人看来这才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如果你曾经在 VR 展会场外的摊位上体验过 HTC Vive,应该会对时不时出现的灰屏无信号现象不陌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外乎就是 Lighthouse 光路遭到阻挡以及 Vive 连接线缆(主要是 HDMI)临时发生松动;而在换装了 TPCAST 的无线模组之后,这种现象依旧时不时有所发生——之前 Demo Day 会场上的体验如此,昨天的试玩亦是如此,只不过后者的发生频率明显要低得多。不过,考虑到前后两场体验 TPCAST 所提供的皆是并非商业零售版的工程样机,这种问题随着正式版的完善得以修正似乎并非难事。
综上所述,从玩家实际体验的角度来看,TPCAST 的这款 Vive 无线模组基本可以拿到 80 分以上的推荐分——倘若正式发售的版本可以进一步提升画面的稳定性,那么最终的分数完全可以更高。当然,即便如此,这款附件是否值得向所有人推荐依旧是个需要具体商榷的问题——这个我们在下面会有具体分析。
下篇:
(本文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编辑 @坏香橙 撰写,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