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为什么自古以来南方政权总是会败给北方政权?

    Lei Shang发表于 2016-12-23 04:48:54
    love 0

    为什么自古以来南方政权总是会败给北方政权?

    作者:胡杰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

    抛砖引玉吧:

    一、所谓南与北

    一谈到北方和南方,我们脑子里往往是这样想的:

    中国南北分界线

    实际上,北方根本没那么大,西北地区(新疆西藏青海等)大部分自成一体,东北地区很多时候人口和经济规模也不大。所谓典型的“北方”,就是黄淮海平原和关中地区。

    而整个中国古代,所谓的“南方”,从经济总量、开发程度、人口数量等方面来说,只有两个地方算得上:一是四川(巴蜀),准确的说是成都平原、四川盆地;另一个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为中心的两湖地区,以及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

    其他的地方,要么地理环境不理想,要么人口太少,要么离中原太远不成气候,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二、北方打败南方的一些案例

    1、秦灭楚

    地图-秦灭楚示意图
    地图-秦灭楚示意图

     

    秦朝先吞并了巴蜀,然后灭掉了韩赵魏,再发兵灭楚。

    楚国的核心地区就是上文所述的长江中下游。

    2、刘邦灭楚

    地图-楚汉战争示意图
    地图-楚汉战争示意图

    跟秦国类似,先吞并巴蜀,然后渐渐统一北方,最后集中全力对付江东,项羽的核心地域同样是长江中下游。

    3、西晋灭吴

    地图-西晋灭吴示意图
    地图-西晋灭吴示意图

    同样的,司马家族先灭蜀汉,然后顺江而下直取江东,孙吴的核心地区也是上文所述的长江中下游。

    4、隋灭陈

    地图-隋灭陈示意图
    地图-隋灭陈示意图

    隋朝起于北周,北周占据着四川,隋军得以顺江而下,两路并进灭陈国,陈的核心地域也是长江中下游。

    5、唐平萧铣之战

    地图-唐平萧铣之战示意图
    地图-唐平萧铣之战示意图

    唐军自夔州(四川奉节)出发,顺江而下,几路并进,大破梁帝萧铣军。唐军自巴蜀而来,萧铣核心区域在于长江中游。

    6、宋灭南唐

    地图-宋灭南唐示意图
    地图-宋灭南唐示意图

    宋军先灭后蜀,南汉,对南唐形成三面包围;接着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其中以中路军为主力,自江陵沿江东进,最终包围金陵,李后主投降。

    同样是一个基本统一了北方的政权,沿长江顺江而下,灭掉了长江下游的割据政权。

    7、元灭南宋

    地图-元灭南宋
    地图-元灭南宋

    南宋是一个特例。特别之处在于,它同时控制着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国力较强。因此,金灭不了南宋。但是——不幸碰上了全世界都怕的蒙古人。

    蒙古(元)军分三路进攻南宋,其中西路军率先攻占四川,南宋仅剩下合州(重庆一带);中路军与宋军在襄阳反复激战了 5 年,最终夺取了两湖地区;占据襄阳后,元军沿江东下(又是顺流而进!),最终攻下首都临安;后面的战斗就惨烈了,略去不表。

    元灭南宋的过程非常典型,首先取四川,然后争夺并夺取两湖地区,最后顺江而下。这与前述的统一进程多少存在一些类似之处。

    8、清灭南明

    地图-1644年11月的形势示意图
    地图-1644年11月的形势示意图

    首先,明朝不是被后金灭的。灭掉明朝的是李自成的大顺军。

    南明面积看起来很大,其实核心区域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图-清灭南明示意图
    地图-清灭南明示意图

    清军入关后,分为两路大军,东西并进。西路军很快剿灭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控制了四川,然后进军云贵;东路军则先占河南,进攻江浙,进军福建广东,最终彻底灭南明。

    三、脑洞来了!

    总结以上多场古代的战争,很明显有一个特点:

    北方通常很快实现统一,而南方基本上分为四川和长江中下游两个统治区域。

    南方分裂为四川与长江中下游两个地区,两地距离遥远,山川阻隔,很难互相支援,不能结为一个整体。这进一步削弱了南方的力量,便于北方各个击破。

    北方灭南方政权的案例中,要么北方各个击破,先攻占四川然后顺江而下;要么也是几路大军并进,先攻占四川,然后再进攻江浙。

    也就是说,所谓的南方与北方的战争,很多情况下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整个北方的战争。

    来自北方的政权不仅仅占据着整个北方的广阔领土和人口,而且通常先攻占四川,力量进一步增强,再顺江而下,攻取江浙。

    长江中下游固然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割据政权国力也算强盛;然而以区区一隅之地,想要对抗整个北方加上四川这样庞大的势力范围,落败也是很自然的。

    长江对抗北方时是天堑,但假如北方军队先占四川,自上游而来,攻取江汉平原后顺江而下,那就是长驱直入之势,势如破竹了。

    唯一的例外,是朱元璋。

    上面是古代的战争。其实近代史更明显,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其实核心区域也就是江浙地区而已。

    日本人打完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基本上占据了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国民政府就已经奄奄一息了。日本人的劣势在于不能充分发挥占领区的潜力。要是日本人整合东部资源的能力再出色一点,国民政府又没有外援的话,只拥有云贵川的国民政府能不能扛得住,都是一个问题。

    解放战争差不多,等到共产党打了三大战役拿下了东北华北和黄淮海平原,国民政府的丧钟就已经敲响了。

    四、另外一点原因,大家看图秒懂:

     

    中国人口-两汉人口密度示意图
    中国人口-两汉人口密度示意图

    五、容易为人忽视的因素——战马。

    战马
    战马

    记得之前知乎上有大神专门谈过战马来源地这个重要问题的,可惜我找不到了。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打步兵优势非常明显。记得电视剧《新四军》里就说过,平原上骑兵打步兵等于屠杀,此言非虚。

    成吉思汗一定对此表示非常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中国战马究竟哪家强?

    答:抛开西域和蒙古不谈,最好的战马由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倾力制造。

    河西走廊马好,但是很多时候控制在游牧民族手里,中原王朝更依赖河套地区这一重要马场。

    河套地区地理结构图
    河套地区地理结构图

     

    很不幸的是——南方没有一块地方能产优良品种的战马。

    四川云南的川马滇马适合走山路,干活儿很厉害,但打仗就不行。原因是个子矮(1 米 2 左右),又是凉血马,冲击力不强,力量也有限。

    中原马在南方,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不断退化,最后素质大大下降,不适合作为军马。

    南宋韩世忠曾经得到一匹 1.7 米高的好马,惊叹它太高,“非人臣所能骑也”,而奉献皇帝,可见当时南方的马种状况。

    1、河西走廊的优良战马

    汉武帝从西域抢来的大宛马(汗血宝马),那是真正的高富帅。大宛马身高高达 1 米 8 以上,属热血马,冲锋速度快。可惜这天马数量太稀少。

    汗血宝马经过与蒙古马杂交,形成了优良的山丹军马。山丹军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缥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非常适合骑兵作战。即使到现在,位于甘肃张掖地区的山丹军马场是仍旧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优良马场。

    2、河套地区出产的强悍河曲马

    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

    河曲马属于大型马种,坐高(即马背到地面的高度)能达到 1 米 5 到两米,而且还是热血马。这种马勇猛沉静,爆发力和耐力都好,非常适合军用,可以驮着重甲骑兵冲锋陷阵。而这种宝贵的河曲马的产地就是在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一带。

    有了良好的战马,才能打造强大的骑兵。

    骑兵
    骑兵

    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参考:河套地区马产地对中原王朝骑兵力量的影响与作用 铁血网

    先写到这里。

    Via:知乎日报



    【标题】为什么自古以来南方政权总是会败给北方政权? 【时间】首次发布时间为 十二月 23, 2016 at 12:48 下午.
    【版权】©2016 "尚磊的博客". 此Feed仅用于个人非商业用途。 如果您没有在Feed阅读器中阅读这篇文章,那么该网站有侵犯版权的行为。请通过eflyingxp#gmail.com 与我联系(邮件地址中#请自己替换为@)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