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 CES 展上,我们看到了索尼和松下两个日本大厂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索尼一如既往地黑科技爆棚,不仅推出了「平面声场技术」加持的索尼 A1E 电视,还推出了流明度 2500 的 HDR 超短焦 4K 投影仪。另一边的松下展台,尽管松下也推出了 OLED 电视,但消费电子已然并不是松下的业务重心。松下将发布的重点放在了自动驾驶技术和锂电池上,特别是其超薄、超轻锂电池,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松下近年在电池业务上持续发力。自 2009 年收购三洋电机以来,依托此前三洋已有的电池优势,松下在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领域,成为全球新的霸主。随着特斯拉电动汽车业务的蒸蒸日上,与特斯拉紧密合作的松下从中受益,持续多年以 40% 左右的市场份额,稳坐动力电池头把交椅。
松下也因此转型,逐渐甩掉陷入亏损的消费电子业务。仅 2014 年财年,松下便开始扭亏并大幅盈利,锂电池及相应的汽车工业系统,就占到了销售收入的 36%。2014 年,松下投资 16 亿美元,与特斯拉合建超级电池工厂 Gigafactory;2016 年,松下与特斯拉深化合作,共同发力太阳能电池。可以看到,特斯拉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系统,已成为松下发展的高速引擎。
反观索尼,作为曾经的锂电池鼻祖,该公司于 1991 年发布全球第一个商用锂电池,锂电池开始成为电子产品的动力来源,一直延续至今。然而,由于经营不善,索尼锂电池业务近年持续亏损。终于在去年 11 月初,索尼将电池业务以约 11 亿元的低价,转让给日本另一家电池厂商村田制作所。「锂电池之父」最终落魄收场。
在电池领域,一边是春风得意的松下,一边是转让出售的索尼。在第四能源看来,出售电池业务,其实是索尼的一个战略失误。
特斯拉在 2008 年 2 月交付第一辆 Roadster 电动汽车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电动汽车会在普及之路上狂飙突进。如今,发布电动汽车产品已成为传统车企、豪车品牌、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等的时髦话题,连丰田这样一直执拗于氢燃料电池汽车(FCV)的巨头,也在去年年末公布了其电动汽车计划。
董明珠将全部身家,入股珠海银隆,看好电动汽车长远发展;智能手机厂商中兴通讯收购珠海广通客车,组建智能汽车团队,专注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像 CES 这样的针对消费电子产品的展会,也成为奔驰、日产、法乐第等车企发布电动汽车的舞台。2016 年的种种信号表明,电动汽车就像曾经的个人电脑、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减少全球碳排放量,世界各国推进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成共识。在全球乘用电动汽车市场,销量逐年大幅攀升。2014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为 32 万辆;2015 年,这一数字快速增长到 55 万,涨幅约 73%;2016 年,预计全球销量将高达 75 万,涨幅约 36%。据 2016 年 9 月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到 2020 年,电动汽车将占据汽车销量的 16%。
甚至在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早已超过了燃油车加油站的数量。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全球范围的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只是时间问题。
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为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而电池则是核心的核心,号称「电动汽车的心脏。」众所周知,特斯拉正是因为有了松下提供的高性能电池,才能在续航里程、加速度等电动汽车性能指标上傲视群雄。
在电动汽车发展良好势头带动下,第三方调研机构 Lux Research 预测,到 2020 年,全球电动汽车锂电池市场规模将从 2015 年的 50 亿美元提升至 300 亿美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索尼误判了电动汽车发展形势,迟迟未能在车用锂电池上发力。
直到 2016 年 9 月,索尼才对媒体宣布,表示将进入车用锂电池领域,为电动方程式赛车 Formula E 提供动力电池。而此时,索尼已早在 7 月份与村田制作所进行了接洽,表示将出售锂电池业务。村田制作所将利用索尼的顶级电池技术,进入到车用锂电池领域。这笔交易在 2016 年 11 月正式完成。
其实,与松下、三洋相比,索尼锂电池的综合性能更优。早在 1997 年,日产汽车便与索尼进行了车载锂电池的合作,在试装车实验中,索尼的锂电池评估综合效果远胜三洋镍氢电池和松下锂电池。并且,特斯拉电动汽车采用的是松下 18650 锂电池,而众所周知,索尼是 18650 锂电池的鼻祖。
索尼进入车用锂电池领域,似乎显得迟了一些,然而并不晚,因为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是自 2013 年才开始爆发。尽管此时的车用锂电池市场已形成了松下、比亚迪、LG 化学、三星 SDI 瓜分天下的格局,但索尼凭借更好的电池技术和口碑,无疑能打开一条出路。
索尼电池业务不断萎缩,除了忽视极具增长潜力的动力电池所形成的形势误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数码电池领域(小型锂电池)被后来者不断蚕食。
索尼电池的主阵地在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领域。然而,因自身成本控制不佳,索尼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市场份额被后来者如 ATL、力神等厂商蚕食,三星 SDI、LG 化学取代了索尼在该领域的霸主地位。
并且,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近年处于衰落期,时代发展趋势注定了这一块电池市场将越做越小。
更为重要的是,索尼自身的笔记本电脑业务、智能手机业务一直境遇不佳,很难像三星那样,通过智能手机业务带动旗下电池业务的发展。2014 年 2 月,索尼将陷入亏损泥潭的 PC 品牌 VAIO 出售给日本投资基金(JIP)。
我们看一下近两年索尼在小型锂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据调查机构 EVTank 发布的数据,2014 年,索尼在该领域以 6.9% 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位列三星 SDI(15.3%)、LG 化学(10.3%)、松下(9.5%)之后;2015 年上半年,索尼被 ATL 超越,位列第五。如果算上动力电池的话,索尼早已排不进市场前十。
值得关注的是,据索尼公开财报,自 2008 年到 2015 年,索尼集团仅 2012 年和 2015 年两个财年实现盈利。在集团整体亏损情况下,索尼并不能拿出高额资金,在电池领域进行长期投资,这也是导致电池业务缩小的很重要的原因。
平井一夫在 2012 年 2 月正式成为索尼集团 CEO。「姨夫」上台后,提出了重振索尼,大幅瘦身的「One Sony」战略:首先收购索尼爱立信 50% 的股份,重建索尼移动业务,推出新一代索尼 Xperia 智能手机;然后退出江河日下的 PC 市场,出售 VAIO 个人电脑业务;紧接着分拆电视部门,实现该业务独立运营。
与此同时,索尼公布了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游戏业务 PlayStation、cmos 传感器半导体业务、以索尼影业和索尼音乐为代表的娱乐业务。索尼电池业务归组到部件业务里,平常绝少为人提起,只是在索尼的财报里偶尔露一下面。很明显,索尼高层在战略层面上对电池业务并不重视,并没有将其定位为未来能够提升索尼盈利的长期利润增长点。
平井一夫的策略效果很明显,各板块业务复苏强劲,连数码相机、音频这些市场早已饱和的业务,索尼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唯独索尼电池业务,始终无法扭转亏损局面,地位越来越尴尬,却又无力像松下那样,在动力电池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扩张。在 VAIO 出售、BRAVIA 部门独立运营的大背景下,索尼电池被出售似乎也将提上日程。
然而,索尼电池是索尼垂直产业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一个索尼」战略的「动力」部分。如果出售电池业务,索尼消费电子业务如游戏机、智能手机、相机、播放器等,在成本控制上将丧失部分优势。
索尼在锂电池的技术储备上,仍然全球领先。不仅有全固态电池,还有革命性的锂硫电池,单这两项技术,在如今锂电池毫无突破的背景下,将成为未来锂电池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电池业务出售给村田后,索尼将逐步完全退出锂电行业。尽管目前游戏及 VR、图像传感器业务已成为重点盈利方向,但从长远看,索尼放弃技术实力领先且极具盈利前景的电池部门,这必将成为索尼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
**作者张龙华,文章首发第四能源。
已委托维权骑士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