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面馆吃饭,不管是在山东还是外省,经常碰到下面的两种情景:
情景一:
大叔:老板,一碗馄饨(tun)。
老板:要什么?
大叔:馄dun。
情景二:
大叔:老板,一碗馄饨(tun)。
老板:好来,(冲着厨房)一碗馄dun。
路易大叔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两个偏旁不同的词到底是怎么个回事?!那么就从大家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吃的方面开始吧。
馄饨(汉语拼音:hún tún,粤语:wɐn4 tɐn1),广东与天津称云吞,巴蜀称为抄手,闽台称为扁食(闽南语:pián-si̍t),江西地区人民则称之为清汤,是华夏的传统食品。馄饨起源于华北。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华夏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称为浑沌,依据华夏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饺并无区别。千百年来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饺的称呼。
以上两段文字是来自维基百科的介绍。在百度百科同样的条目下,简单介绍中加了一句话:
馄饨(汉语拼音: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轻声;粤语:wɐn3 tɐn1,音同“云吞”;山东话:hún dùn;英文名:wonton)是中国民间传统面食之一,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源于中国北方。
如果说山东方言土语里面,大家都这么称呼的话,应该也算是一个事实,毕竟我见过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叫法,但是把山东方言简单归结为山东话,百度百科在这个方面实在是不严谨。就我所知不只是山东,北方很多省份的方言里面都是叫做馄dun的。
先看看维基百科的解释:
混沌,又写作浑沌,指混乱而没有秩序的状态,在哲学中,混沌指虚空,或者没有结构的均匀状态。中国古代和古希腊都有混沌的神,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为卡俄斯,中国《庄子》中记载了浑沌的故事。
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这个词的含义和本意相似但又不完全一致,非线性科学中的混沌现象指的是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和纯粹的随机运动很相似,即都不可预测。但和随机运动不同的是,混沌运动在动力学上是确定的,它的不可预测性是来源于运动的不稳定性。或者说混沌系统对无限小的初值变动和微扰也具有敏感性,无论多小的扰动在长时间以后,也会使系统彻底偏离原来的演化方向。混沌现象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天气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混沌运动。混沌现象的一个著名表述就是蝴蝶效应:南美洲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可能会在佛罗里达引起一场飓风。
维基百科上面的解释比较少而且模糊,这一点上面倒不如百度百科来的全面。下面仅仅是很少一部分的抄录,还有大量学术性的释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混沌(chaos)是指确定性动力学系统因对初值敏感而表现出的不可预测的、类似随机性的运动。又称浑沌。英语词Chaos源于希腊语,原始 含义是宇宙初开之前的景象,基本含义主要指混乱、无序的状态。作为科学术语,混沌一词特指一种运动形态。
混沌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种貌似无规律的复杂运动形态。共同特征是原来遵循简单物理规律的有序运动形态,在某种条件下突然偏离预期的规律性而变成了无序的形态。混沌可在相当广泛的一些确定性动力学系统中发生。混沌在统计特性上类似于随机过程,被认为是确定性系统中的一种内禀随机性。
混沌的一个著名表述是蝴蝶效应:“南美洲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会在佛罗里达引起一场飓风。”
混沌现象的发现和混沌理论的建立,同相对论和量子论一样,是对牛顿确定性经典理论的重大突破。许多科学家认为,20世纪物理学三件辉煌的科学奇迹是相对论、量子论和混沌理论的创立。
© 路易大叔 Louis 倾情奉献 生活志, 2006-2017.
原始链接(Permalink): 馄饨与混沌 |
2 条评论
标签(Post tags): 混沌, 馄饨
订阅(Subscribe): 直接订阅 | FeedBurner
站点(Blogs): 生活在济南 | 落入凡间的天使 | 小小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