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洗手间面盆旁边,放了两个盒子,一个装棉签,一个装牙线棒。
可是这个绿色盖子,不好看,和整个环境不搭。我把它也换成了同款白色的,但马上发现了问题,盖子不透明,从正常视角看不到里面,要用的时候就有点儿麻烦了。因为这两样东西的使用频率都不高,所以我自己也记不住左边那个是牙线棒还是棉签。
不同颜色还是有意义的。尤其是,你仔细看,牙线棒的塑料柄是浅绿色的,所以放在绿色盒子里。棉签是白色的,对应白色盒子。这就比较不容易开错盖了。
可是,绿色盖子真是不好看啊,我又没有别的颜色的盒子。
突然!我想到!一个办法:
放一个盒子里。
我不知道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不是一个很容易就想到,甚至是理所应当的方案,我确实是灵感突发才想到的。
我的脑子被绊住,是因为首先遵循了内容逻辑的严谨:一种东西应该放在一个盒子里。
放在一起,并不会造成明显的认知困难和使用障碍。放在一起,不仅解决了不和谐的绿色盖子,而且还减少了一个盒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内容逻辑并不见得必须是最高权重的准则。其实这广泛应用于数字产品中,“我的”“更多”“设置”这些栏目。
这个“关于微博”放在“设置”里,虽然不太符合内容逻辑,但也还勉强了。因为,更不会出现在其它地方,那就只能是在这儿。
这样凑合的原因,其实与我遇到的问题是类似的:单独分着摆,更糟糕。
如果还有第三件类似的东西,也是一次性的,也是小件的,比如,牙缝刷,放在另外一个盒子里,就坏了。每次想要拿这三者中的一个时,犹豫的时间会变长,开错盒子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还好我不用牙缝刷。)
内容多了,很难再严格的按照内容逻辑来划分,但至少应该做到让用户总能猜对“肯定不在别处,就在这儿。”实际上,对于数字产品,即使是按照严格的内容逻辑,也不见得就那么有效,一级级的栏目名称也是障碍。
——————————————
另外一个角度:新手、熟手
回到开始,如果用两个同款的白色盒子,盒盖上写上“牙线棒”“棉签”?可以,在洗浴中心可以。对于洗浴中心,用户主要都是新手用户,需要足够清晰、明确的指引。可是家里,都是熟手用户。谁家里门上也不会写上“洗手间”“厨房”。
两个白盒子,画上图标?图标是比文字更偏向熟手用户的。
INS主导航就是图标,只有图标,因为这个产品就是设计为用户每天都来刷好几次的,都是熟手。但“设置”里的一项项功能,使用频率就低很多了,用文字,也不特意追求“图标+文字”,给不常用的功能画了图标也没啥意义。
但对于家里这么熟手的用户,图标也太过了。家里的卧室门上也不需要画个床。
颜色是更含蓄,更偏向熟手的,一绿一白就体现了这功能性。但绿色盖子真的是不好看啊。
——————————————
一个塑料盒都引出我这么多体会,这要是让我逮到个蛤蟆,非得挤出脑白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