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知乎、果壳(在行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以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相继涌现,产品面临井喷。付费知识产品是如何成为风口的?成功的产品需要哪些核心竞争力?未来还有哪些趋势?
5月6日,在36氪举办的“WISE X 知识新经济峰会”上,36氪媒体公司总裁冯大刚、「42章经」创始人曲凯、青山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倩,一起探讨了作为知识付费平台方和生产者的心得。
付费知识产品如何成为风口?
冯大刚:知识付费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是内容行业不断尝试的一种新的,一种方式之一。最初媒体靠卖报纸、靠发行盈利。后来大家意识到卖广告可以比发行获得十倍以上的收入,所以广告变成了盈利模式。今天回到内容销售本身,这就是历史重复。
但和历史不同的是,今天是个内容很丰富的时代。信息越丰富,我们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感到贫乏。所以我们需要经过编辑的内容,这才是知识经济诞生的本质,是优质内容对信息爆发的一种回归,或者说报复。
互联网的下半场究竟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从流量到内容的回归,是一个内容倒流、下载、活跃的模式。媒体公司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我们做的模型也是互联网的经典转化模型。今天36氪内部把收入分两类,一类是传统媒体收入,把用户作为读者,一类是新媒体收入,把读者变成用户。我们认为未来用户型商业模式的收入,会远远大于读者型的,而今天知识经济只是我们探索的方向之一,未来还会有大量的方向会超过知识经济,比如电商型、导购型、培训型、教育型。
曲凯:知识付费之所以成为风口,互联网世界从流量到内容的回归是第一个原因,现在特点是信息大爆炸,没有那么多人看这个东西,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筛选这个东西。第二点,大家的钱越来越不值钱,随之而来是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值钱,这也是一个前提。最后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得碎片化,所以很多知识付费的读者花了钱买了知识,节省下来的时间干吗了?其实大多数人用来打王者荣耀上。
李倩:知识我看来有两个特性,第一对于受众方有价值,第二是它成体系。过去大家认为互联网上传播的免费的东西,我们暂时不能称之为知识。我觉得真正的知识一定是付费的,就像过去上学一样,虽然有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我们也交学费。互联网发展的太快,常规的高校提供的知识系统培训没有跟上,满足我现在对于知识的诉求,所以产生了这一轮的付费知识。
谁在消费?
曲凯:我觉得是焦虑感的用户,我们现在互联网总讲效率这个词,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中性词,比如我们打开朋友圈看到90后赚一个亿,这个时候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感。第一点是我想变得更好,第二点我不想比别人差,第三现在社会变化快,角色转换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感。比如从一个大学生变成一个职场人士,从一个正常的人类然后变成一个父亲或者母亲,他的角色发生转换这也是产生焦虑感的原因。
李倩:知识付费是个大概念,我会按照用户对于知识类型的需求来分。第一是知识,就是我不知道这个事情,现在我知道一下,我学一些基本的理论比如“什么叫做产品经理”,这是知识。二有智识,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变成有钱人的。三是技能,我今天学的是一个技能,这个技能你要手把手的教给我,比如如何写出10万+的文章。第四就是焦虑付费,我不知道我到底学什么,我也不知道未来去哪儿,但是就是想花钱解决我心里的焦虑。这四类不是独立存在,可能是复合型,但是也是一个总结。
需要哪些核心竞争力?
曲凯:我觉得最好的状态是,你能够成为一个大家信任的人,信任很重要,用户什么时候购买,是他信任你的时候。你自己做背书,或者找外部比如马云做背书,让人产生信任感,这是第一个核心竞争力。第二就是能不能产生更高密度,更有结构化的知识。第三就是解决焦虑感,这个说起来简单,但是很困难。比如说美国之前有一个知识网站,比如学完以后每个人得到一个证书,他用这些方式解决焦虑感,都是之前试过的实践。
李倩:如果是一个消费产品,我们首先考虑消费心理学,消费者的心理是什么,他们要什么,以及如何让他们觉得被尊敬,这个跟做其他消费品的要求是一样的。回到知识付费,就是你输出的知识是否系统化,以及你是否有一个好的品牌,能把他们吸引过来聚拢过来。
商业前景是如何的?
曲凯:我觉得知识付费后面会往更偏教育。教育有三个特点,首先是有目标,比如我下周考四六级。第二就是可量化,第三是有明确的导向结果,我知道考完我就可以毕业。所以教育是一个很值得做,值得盈利的事情。我希望知识付费成为一个结果化的事情,而不是前期做宣传或者其他的形态。
李倩:现阶段的知识付费我觉得像大家理解的私塾时代,就是没有太多门槛也没有太多辨识度,一下子起来了很多产品和个人,接下来一定会走向规模和标准化。它的核心本质是教育,所以它一定会输出标准化的东西,会让你觉得学这个东西有结果可查,而不是现在漫不经心的学习。我焦虑了学一下,明天我不学了,订了一个专栏再也没有看过,未来一定会走向标准化、有用化、结果可输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