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提笔写一下自己这些年在不同的互联网公司的经历,但是又怕语言表述不到位,很容易就写成发一篇控诉加谴责的文章。纠结了好久,还是决定写一下,一是给自己作个简单的回忆,二是如果有人正像我十几年前一样意气风发的跨入互联网公司,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他们一些启发。
我自己是一个偏内向的人,简单说就是只会埋头做事,不会去搞什么人际关系,包括迎合讨好领导等。这样的性格,其实是很不适合在像漩涡激流一样的互联网公司里做事的。所以经过了这些年在一些互联网公司的经历以后,我的自我总结就是,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如果你觉得下面的文字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也可以不用往下看。
快手是我呆过的最长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要让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一下在这里工作的感觉,我觉得可以用“令人窒息”四个字来形容。在快手之前,我也在一些别的互联网公司呆过,但是也没有过这种令人窒息的感觉。虽然离开快手有一段时间了,每次回想起来,就是令人窒息(无止境)的工作任务,加上断子绝孙式的工作方式。我还记得,每次给领导反馈手上的事情“多的数不过来”的时候,都只会得到机械式的答复”那你就排个期吧”,或者“那你周末加个班吧”。
很多国内互联网公司的通病,快手都有。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无休止的加班,晚上21:00下班了,并不是真的下班了,很多时候到家了23:00还得上线去搞各种演练/压测。从互联网公司的思维来看,夜里的时候是人流量最少的时候,这时候搞演练/压测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万一出了问题,损失和影响也可以降到最低。可是从一个员工的角度来看,辛辛苦苦工作了一整天,21:00下班以后匆匆忙忙吃个晚饭,就又得赶紧工作,只不过这次的工作地点从办公室换到了家里。结束的时候往往家人都睡着了。有时候,被要求23:00上线弄演练还算运气好的,因为很可能01:00演练结束的时候还可以完整的睡一觉。更多时候是为了配合其它部门的演练,而演练的时间是定在凌晨05:00或者04:00的所谓“最低流量”时间,这时候想完整的睡一觉都是不可能的。第二天照样正常工作,想休息半天?想的美。
在去快手之前,我曾单纯的以为,我去的是一个边缘部门,做的是非核心的业务,所以应该不至于那么卷吧。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了。在一个中国公司里,又是波涛汹涌的互联网公司,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员工很轻松呢。经过快手的经历,我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里,任何部门都不可能轻松,就是“制造”点事出来,也不能让自己看起来很轻松。换句话说,就是别人不卷你,你也得自己卷自己。
不过,比起其它互联网公司,快手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包括,优厚的员工福利(丰富的食堂,班车,体检等),高大上的办公环境,等。另外,快手是我呆过的唯一一家周末加班给双倍工资的互联网公司(平时加班/夜间工作不算)。算一下,一个月四周,如果每周加一天班的话,当月就会收到4*2=8天的加班工资,注意,这里说的是加班工资。相当于,在快手,工资会比在别的互联网公司多出30%以上。另外一个吹曝快手的点是,这里的同事关系相对简单,没有太多勾心斗角,不像在别的互网公司一样。在这里,只要埋头做事就行,不需要讨好领导+刻意维护同事关系,也不用担心突然遭到PUA。这一点极其难得,这也是我能在这家公司呆这么久的原因。不过,我后来想了一下,也可能仅仅是因为我在边缘部门的缘故吧,我猜主线业务部门的氛围可能会更“激烈”一些。
期间,有个做在外企做IT的朋友,在BOSS直聘上看到了快手的IT岗位有1W+的工资,想来应聘一下,我直接告诉他,这工作你做不了。他不死心,依旧想来试试,然后我找了个快手的IT小哥聊了一下,大概知道了,快手的IT需要排班,排到夜班的同事,需要每隔一小时巡视一下所有楼层,检查所有楼层的网络和打印机状态是否正常,然后拍照片发到工作群里。跟朋友反馈了一下,朋友就不敢来了,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半夜还要这么折腾。当然,我也没告诉他,在多少个深夜,我被同事的电话叫醒,让我去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在去京东的前一晚,我其实是失眠了的。因为朋友告诉我,京东里面小人非常多,千万注意提防。作为一线互联网公司,又在一个主线业务部门,公司内部的氛围自然是异常“激烈”。
作为一线互联网公司,京东一样有极其牛逼的食堂(仅限亦庄总部,其它办公区是没有的),高大上的办公环境,以及内部无数的技术大牛。记得有一次开晨会的时候,我在一个闲置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堆简历,随手拿起一份看了下,把我吓到了,那是某位海归大牛的简历,不止毕业于美国名校,也曾在多个类似于美国XX实验室之内的地方工作过。
同样的,互联网公司的通病,京东这样也都有。比如,无休止的通宵加班,没有任何补助/加班费的周末/节假日加班等,以及无休止的晨会/周报/月报等。前面说了,既然是一线互联网公司,这里的竞争氛围自然就会比别的公司更激烈一些。举几个例子,京东内部有一个加班系统,在那里,领导可以看到部门内所有人的加班时长,领导只要轻轻点击一下,就能看到大家的加班时间排序,看到谁是加班最多的员工,谁是加班时间最少的员工。加班时间短的员工自然是不可能拿到好的绩效的。同时,高层领导也会把各个部门的加班时长进行排序,排到后面的部门,自然不甘心落后,生怕会因为加班时间短而被克扣奖金,于是,无休止的加班竞赛就开始了。另外,京东内部也会经常按季度/月份,把不同的部门开展PK竞赛。可能高层领导觉得,挑起内部不同部门的竞赛,有助于推动大家向前跑吧,不过苦的就是自己的员工了。至于PK的内容是啥,我猜肯定少不了加班时长。
每年双11/618的前30-40天,所谓的“备战”工作就开始了,各种“新功能”的上线,各种无休止的演练+压测就来了,同样的,京东一样会选在深夜的时候开展这些工作。我在京东的那段时间,如果说平时是每周1次通宵工作的话,那么“备战”期间就是平均每周2次的通宵了,整个技术部门,包括架构,开发,测试,运维,基本上都别想好好睡觉。有些时候,通宵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阳光洒进了办公室,大家也都没走,为啥,那自然是因为大领导还没走呗。
在京东里面,”价值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公司表扬你,可以因为”价值观“,处罚你,也可以因为”价值观“。在京东内部的全员邮件里,就曾表扬某些部门在凌晨7点的时候还是灯火通明+全员在岗,因而具备较强的”价值观“。后来跟其它同行的朋友聊了一下,”价值观“这种东西并不是京东特色,在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价值观“都是用来管理(束缚)自己员工的一种方式。你要问我,如何才能做一名有”价值观“的员工呢?我的总结就是:仅仅靠拼命的熬夜/通宵工作是没用的,还需要100%无条件服从命令(不论领导的决定是对是错),外加7×24小时的无条件工作,不论你是在拥挤的地铁上,还是在熟睡的深夜,接到同事的电话时,都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不然,你就是”价值观“有问题的员工。
在双11/618的当天,几乎所有技术部门的员工都得值班一夜,防止各个IT系统出现问题。作为回报,公司内部会大量采购看起来高大上的各种食物,比如小龙虾,红牛等各种饮料,各种蛋糕,造成了一种公司内部就是饕餮盛宴的景象。如果你有一个朋友在京东工作,你肯定会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这些东西。我也见到过有人在朋友圈看到京东内部的“各种美食与饮料”的时候流露出惊讶与羡慕的语气,这个时候,我就会劝他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了吃这些东西,熬了多少个夜晚吗?对身体造成了多严重的催残吗?然尔,他们的反应总是能让我领略到一种“人与人的感受并不相通”的感觉,看着他们依旧羡慕的表情,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在某一年的双11,同样的是在熬夜到凌晨7点之后,我突然感觉到身体严重的不适,浑身极其难受,我赶紧跑到会议室门口的椅子上躺了一会,才缓解过来,那一刻,我告诉我自己,我不能在京东呆了,几个月之后,我主动离开了这里。
在京东遇到的各种PUA就不多说了,正如你们在其它各个互联网公司看到的一样,京东里面的各种PUA的手段更加高级一些。从京东出来以后,我明显的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职业病严重了不少。比如焦虑感,在京东里曾多次引发了我熬夜工作的成果完全不被认可的情况,甚至出现了几次因为熬夜写的代码不健全引发了线上事故,进而导致严厉批评,绩效差评,以及降薪的情况。这些事情都曾经使我陷入深深的焦虑。同样的,从京东出来以后,我知道自己再也熬不了夜了,每次只要一熬夜的时候,就浑身极其难受,好像要死了一样。
所以,不要羡慕任何一位京东员工,如果你进去了,那你就咬牙努力提升自己,如果你没进去,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
怎么说呢,搜狐这家公司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比较佛系,在互联网上面的存在感不强,加上传说中不加班的工作节奏,促使我跳槽到了这家公司。然尔,就是这样一个跳槽的举动,却成为了我职业生涯里面做的最错误的决定之一。
搜狐是我呆过的最内卷的公司之一,当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上班的时候,一天需要处理很多同事的很多事务,当时我在想,如果我不在,你们的业务是不是都进行不下去了,然后当我真的请假的时候,那些天天来找我处理各种事情的同事,好像都消失了一样,短信,电话,微信,全都静悄悄的。让我觉得很奇怪,好像平时他们火急火燎找我帮忙解决的事情,完全不重要/紧急了似的。
后来我从一些同事的口中得知,不久前,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先生,为了挽救搜狐的颓势,从阿里挖了一名所谓的大牛总监过来,接管了搜狐,后来,这位总监利用自身权利,把很多搜狐的老员工都挤兑走了,同时从阿里/优酷挖了很多自己的老部下过来,可以说几乎把搜狐完全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同样的,搜狐内部的氛围也变成了跟阿里一模一样的氛围了。日报/周报/月报一个不能少,每天没日没夜的开会,讲的也都是一些互联网黑话,比如什么“价值转化”,“用户模型”,“模块化”,“用户画像”,“垂直领域”,“赋能产品生命周期”,”SKU”,“MVP”等一系列看起来好像极其专业的词汇。包括那名总监在开庆功会的时候,一样在说着互联网界的黑话,什么“我们的用户黏性提升了5%”,“我们的MAU上升了7%”之类的。一般的人听到这样的话,可能会以为搜狐马上就要成为中国互联网的No.1了吧,但实际搜狐是啥水平,大家内心都是很清楚的。强烈的意识到这种工作氛围自己脚踏实地的风格不符,一年多以后,我主动离开了搜狐。
我在搜狐还经历过2次极其令人恶心的处罚,不是来自自己的领导,而是来自隔壁部门同事的小报告。我可能只维护了自己领导+自己部门同事的关系,没有去刻意维护外部部门的同事关系,以至于外部部门的领导能成功打起小报告。奇葩的是,他们打完小报告,也完全没有给我过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处罚就生效了,想想还挺可笑的。过去那么久了,个中原因也不想再详说。后来离职的时候,HR那边还玩了个手段,把我的工资克扣了一部分。事后问他的时候,他说存在信息差/没有沟通清楚,但是“领导已经签字了,也改不了了”,明摆着就是一副“就这样了,你爱咋咋滴”的脸色。再后来跟其它已离职的同事聊天的时候,原来他们也经历了这种离职的时候被莫名其妙扣工资的情况。
离开的时候,我一点也没有后悔,反而庆幸自己早早的离开了这种地方。同时也后悔自己一年多前做出的错误决定,只能告诉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还是应该多多了解公司再做决定。
其实中间还去过一些初创型/传统型/国际型的互联网公司,只不过呆的时间比较短,这里也就不多写了。过去的这些年,我前后向不少互联网公司投过简历,有些像“完美世界”这种永远都是石沉大海的,也有运气好的时候,能进入像搜狐/京东/快手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跟一些优秀的人共事的,当然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恶心的人。也有像阿里/百度这样“三面三败的”,多年以后回想起那些年的“三面三败”,我并不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反而觉得是老天在帮我,避免让我进入像漩涡激流一样的公司里浪费生命。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当年自己没有咬着牙去北京,现在的自己不知道会在哪个行业,进入一个怎样的公司,遇到一群怎样的同事。但是我并不后悔,总的来说,我觉得当年去北京发展的决定,以及自己后来在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人生走向,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经过了这些年在互联网公司的经历,不止是在技术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其次也算是攒了一笔小钱吧,以至于现在可以利用这笔钱去实现一下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过,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也对我身体和精神方面造成了比较大的伤害,现在的我,焦虑与失眠已经比较严重,有时候甚至需要借助安眠药才能使自己入睡。因为一直996的缘故,这些年我也错过了不少感情方面“可能是对的人”。所以我总劝人,不要羡慕互联网从业者,高工资背后必然伴随着高代价。我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回到国内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做技术了,过去的这段从业经历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一直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