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出库操作中,需要涉及到许多的流程,这些环节的功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比较麻烦的是涉及到异常情况处理时。本文从出库流程出发,总结验货,打包出库的产品设计,一起来看。
这篇文章主要讲解出库的验货、打包、称重、出库环节,这些环节的功能比较简单,比较麻烦的是异常情况处理。
一些仓库,在拣完货后,需要执行验货操作,保证拣货的货品与订单中的货品一致,避免货不对、数量不对、货品损坏等情况。验货的界面如下(仅供参考):
验货功能比较简单,这里介绍常见的几种验货模式,按单验货、波次验货、以货找单。
上图就是按单验货的截图。
直接扫描波次号定位到对应的波次,然后扫描货品条码,一个订单校验完成即打印出对应的单据,如下图所示(仅供参考):
其中根据波次订单的特点,又可以分为单品验货、多品验货、多单同品验货。
验货是否需要根据波次中的订单类型划分的这么细,还是需要结合业务而定。
以货找单的页面如下(仅供参考):
该验货方式适用于提前做了预包装的爆款的场景,举个栗子:做直播,在直播的过程中一个SKU可能在短时间内卖出成千上万份,为了保证出库效率,仓库会提前将直播的爆品进行预包装,然后再验货台扫描SKU,通过SKU匹配订单,然后再贴上物流单号出库。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此场景的出库单必须是一单一品,且不能生成波次。
打包员扫描出库单/物流单号进行打包出库,打包的界面如下图所示(仅供参考):
打包功能的复杂点就是包材,可以做一个包材推荐策略,提前配置好货品需要的包材,如:易碎的货品,需要用蜂窝纸箱,内包装需要用气垫薄膜之类的。
这里的包材推荐只做弱推荐,不作强推荐,可能因为推荐的包材并不适用实际的包装,打包员可能根据经验会选择其它的包材。
包材的推荐常用有以下几种方式:
在打包这个环节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一个订单的商品太多,需要拆包,一个订单拆分成多个包裹进行发货。被拆分出来的包裹,需要重新获取物流单号。
称重的界面如下(仅供参考):
扫描出库单号或物流单号,登记包裹的重量,该重量信息用于后期的运费计算。
这里介绍一下我踩过的一个小坑,就是用第三方物流(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自建物流的实力),第三方物流会将货主的包裹进行称重,计算运费。如果在出库时自己公司也进行了称重,由于电子称的精度问题,会导致双方得到的重量不一致,最终在月底运费对账的时候发现双方差别巨大。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双方合作时,签订相关的合同,如果遇到了上述情况,应该以什么标准执行。
出库界面如下(仅供参考):
出库也可以理解是交接操作,仓库将包裹交接给物流商,成功交接代表包裹成功出库。将这个操作线上化就如上图所示,扫描出库单号或物流单号,进行出库。
讲到这里,整个仓库的出库流程就已经说完了。整个出库的环节我拆的比较散,一般公司的仓库,在出库流程不会设置这么多环节,有的公司会将验货、打包两个环节合并,放在一个工位上;有的公司则是将打包、称重环节合并。
我去过一家跨境公司的仓库,这个仓库将验货、打包、称重3个环节合并,放在一个工位上。将这3个环节的功能集成到一个页面。
集包发货在跨境场景中比较常见,我之前在跨境大卖的时候,针对lazada、速卖通平台,需要进行组包发货。就是将多个订单装在一个大箱子里面,然后将这个箱子发送到这些平台在国内的中转仓,平台将这些中转仓的箱子运到国外发货。
集包发货的界面如下:
扫描或输入出库单号/包裹号/物流单号,录入出库包裹信息。然后再录入发送到中转仓的物流单号、物流公司等信息。发送到中转仓一般有平台揽收和自送2种方式,自送就是叫一个货拉拉,直接将箱子送到中转仓;平台揽收就是通知平台上门收货。
整个出入库的文章,本人也是主要站在卖家的角度,仓库内的商品也是小件的成品为主。比如跨境行业的货代,它们都是以整托出入库,那么在出入库的设计上也会不同。
WMS的出入库都介绍完了,接下来主要剩下异常情况处理和库内作业。如果你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和思路,请在本文下留言。
本文由@ko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