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的刷屏,或多或少地带来了些危机感。如何应对焦虑,突破困境呢?本文作者分享了他的看法,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最近你一定也被 AI 技术刷屏了,或多或少有了些危机感。好多同学都在问我类似的问题:
“感觉自己有一大堆东西要看、要学,但是时间却根本不够用…… 压力很大,该怎么办?”
我也有同感,时代飞速进步,要学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好像在原地稍作喘息就会被落下,甚至说不清是被他人、被技术还是被社会落下。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应对焦虑,突破困境。
面对这种焦虑,我的建议是:
与其去焦虑自己要学多少知识,不如把精力用在开始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上。
不论你焦虑或是不焦虑,技术都在发展,社会都在进步。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当你开始迈出学习的第一步时,焦虑感就会减轻。而当你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深,内心就会感到越坚定,焦虑感就会越来越淡。
不过,仅仅是学习还远远不够。我们来看看 AI 生成平台做界面设计的预期效果,只是输入对页面的文字描述就能生产设计界面,甚至还能提供多个方案任你挑选:
大部分技术都是双刃剑,有人欢喜有人忧。
忧虑的是技能相对初级的设计师群体,毫不夸张的说,AI 正在或将会替代大批的基础设计师岗位,包括:
而技能和思维都相对高层级的产品设计和研发群体则很欢喜,因为AI 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成本,获得更多资源,比如:
如果你现在还打算转行 UI 设计并学习传统的设计课程,就不是明智的选择了。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还需要更有方法、有规划。
战术上的勤劳不仅无法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反而还可能会让你输得一败涂地。
因此在学习之前更重要的就是:
分清要学哪些知识,以及该怎么学。
简单来说,你可以将要学习的知识分成两类:一是工具类,二是经验类。
这类知识是你“能够利用”的,它们是你的“手”。
这类知识通常表现为一种工具形态,比如 Chat GPT、AI 作图软件、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低代码协作平台等等。
这类工具的进步和变化速度,大多遵循于“摩尔定律”(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对于信息技术迭代速度的观点),更新速度很快,而且会越来越快。
作为新时代的智能工具,它们会迅速占领每个行业中最底层的基础性、重复性的执行工作,并有着人类无法超越低成本和高质量优势。
在不远的将来,那些以执行为主、仅需少量甚至是不需要思考和决策的工作,都将被工具化和智能化。
你要做的,不是排斥或将这些工具视为你的替代品,更不要将其当作竞争对手,或是去学习与之相近的技能,因为你不可能赢得过它们。
你需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了解和驾驭这些工具,将它们作为你自身能力的延伸,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未来随着工具的不断迭代,它们的易用性也会大大提升,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学习成本会越来越低,它们也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上手。
这类知识是你“需要精进”的,它们是你的“脑”。
这类知识通常表现为认知或经验形态,比如你对设计工作本质的理解、你的设计思维、逻辑分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你对于某一领域深耕后的经验沉淀等等。这类知识和经验会促使你发挥出人类最本质的潜能:去思考、判断、决策和创造,随着时间的积累会越加深厚、熟练和有价值。也正是它们让你更“像人”。在某些能力上你很难超越机器,而在另一些能力上机器也永远只能对你望其项背。
你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你作为人类所具备的独特能力,让自己越来越“人性化”。
Midjourney 的创始人之一 David Holz 曾在采访中说:
“我创造 Midjourney 的目标之一是:建造新的人类基础设施。这个世界需要很多新东西,而我们需要基础设施来建造新东西……你必须反思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必须想象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才能够更好地融入。”
专栏作家
元尧,微信公众号:长弓小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线互联网大厂B端体验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硕连读。曾负责国内最大开源组件库Ant Design组件的设计和运营工作,目前负责国际业务线B端产品体验设计和组件库的搭建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