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出M1芯片的时候就口水一地,但当时觉得毕竟是第一代芯片,软件兼容性也还不那么完善,所以忍住没下手。去年下半年一直等着出新款MacBook Pro,果然不负众望推了两款芯片,内存上限也大大提高,立刻订了M1 Pro 10核 32G内存的版本,替换掉了2017版的MBP。用了半年以后,满意度还是非常高的,可以说,这是我从2008年开始主用Mac笔记本以来,感受到的最大提升(之前2013年换更薄的模具和续航延长也算是一次挺大的进步)。
首先在性能上,在90%的场景上,M1 Pro对我来说是浪费了,上网、看4K视频、写文档、改PPT真不算重度应用,卡顿什么的是不可能存在的。剩下的10%场景主要是Lightroom Classic(LrC)。我第一次体会到,LrC里的滤镜/预设预览是可以实时、即点即有的。以往总是要直接选一个预设,然后等1-2秒看看效果如何,不行再选下一个,如果外接了大屏幕(我用一台LG Ultrafine 4K 24’),往往还得几秒才能在看到大屏幕上计算完毕加载进来;现在的体验是鼠标焦点放到一条预设上,小图、大图的效果已经到位了。所以真不是Adobe的软件不优化,还是电脑问题啊。转视频格式什么的,时间减半吧。不过我很少处理视频,就不多说了。
和CPU相关的任务基本上都快了一大截(对比我之前那台2017 MBP中配)。一份含有不少公式的Excel,办公电脑(Win)和之前的笔记本打开都会提示几秒到十几秒的计算过程,现在秒开。基本上除了软件刚更新或装上,其他时候都不大看得到图标在dock上弹跳。
另一个能用上M1 Pro性能的是机器学习。出于个人兴趣,我偶尔抽空用下这方面的包。现在PyTorch还暂时不支持M1 Pro的多核GPU,Tensorflow有专门的版本了,这俩货是能用上CPU的。
所以,如果你只是上网、看视频、处理文档,MBP是大概率用不上的,找个用上M1芯片的版本(比如MBA)就够了。
我真正关注的点是续航。Apple Silicon的能耗真心犀利。我记得升级2013版本子的时候,轻度使用能有7-8小时(当时Win的本子还普遍是3小时),已经觉得是天花板,下一次大进步可能得靠电池材料本身革命了。没想到8年后换个芯片,这个续航能翻番。我真试过一天带着四处开会,主要用文档、上网、微信,连续用了10个小时以后还提示可以再战3个多小时。至今我没能一天内完全用到没电,我熬不过它……刚开始用没多久,试过不插电装各种homebrew包、python包、更新应用程序之类的,按iStat Menus的提示应该可以跑7个小时。我现在的使用习惯都完全改变了,除非预计接下来会很长一段时间跑出去,否则回到办公室都不怎么补电。用了5个月,电池寿命还有99.1%,算正常水平。希望iPhone和Apple Watch可以学习这种迭代升级的精神。
续航强的另一个原因是机器非常冷静、风扇几乎没动作,刚买的时候是冬天,我还没怎么注意。最近30˚C了,依然保持 0 rpm……以至于我感觉到机身发热点了,立刻就去看看是不是哪个程序出了问题,后面提到企业微信总有个进程出问题,就是这么发现的。所以,冬天确实没原来Intel机器那么友好,掌托比较冷。
第三个大提升是屏幕。MacBook屏幕的口碑一直是挺好,这一代支持ProMotion、HDR、1600 nits 高亮度了,戏称买屏幕、机器半价。ProMotion目前的感知不强烈,好像很多软件也还没应用上,Safari下感觉不明显(对比旧机器是有感觉,但是真用上了好像也没什么)。HDR是真好用。HDR刚推广的时候,我是比较抗拒的,我觉得不管是图片还是视频,一眼假。经过几年的迭代,特别是在电影视频方面,有没有HDR真的感受不同。从内置屏幕把视频转到外接的Ultrafine上,立刻颜色、明暗削弱几层。所以我对刚发布的Studio Display是失望的,都不支持HDR,怎么好意思加上“Studio”这个前缀?只能理解成是商业方面的考虑。
但是这一代屏幕是XDR Display,得默认用自带的色彩文件,除非改用其他的参考色彩文件和空间,否则是不能和以往一样校色的,具体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内置喇叭好像也有点升级,对比2017款感知不算明显,音域宽了一点,保持某个姿势下有那么一点环绕感,但毕竟是个本子,别有太高期望。
这次改款也是做了减法的,键盘改回稳定性更高的剪刀脚、TouchBar被抛弃。这两个我不算非常赞同。蝴蝶键盘可能是需要适应,但是习惯以后,感觉打字非常省力,几乎就是在“摸”键盘。故障率那确实比较高,上一代我去换过两次,看来是蝴蝶键盘实在迭代不上去了。TouchBar搭配BTT其实也还是能用上的,我也几乎没遇到它崩溃,不过确实使用频率低,我也不会拿它打麻将,没了就没了吧。
真正的减法其实是机身重量。一手就能感知比之前几代重、厚(我用的14寸)。直接手持的厚度感知不如上一代(虽然偶尔有点割手)好。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重的应该是电池吧……由于厚了,我原来的一个随手包都得换掉,算是唯一需要替换的配件了。
新版本增加了接口。其中最实用的当然是HDMI。主要还是办公时候四处拿着跑,接投影、电视比较方便。雷电口升不升级的感受不强,反正延续用着CalDigit的扩展坞是OK的。接口方面最贴心的设计是,磁吸和USB-C的充电都OK,虽然速度上有点差异,但大大提升了外出的兼容性,毕竟USB-C充电现在都普及了。3个TBLT 4的口都是全功能的,也非常实用。
经过一年,软件的兼容性大大提升,我自己装的软件里,就剩下百度网盘、富士通的ScanSnap仍未支持Apple Silicon芯片。Adobe的软件架构实在比较复杂,Lrc、PS等主程序都迁移了,但是还有一堆不知道干嘛的小程序岿然不动。
目前遇到的问题还包括:
所以如果要我打分,90+是可以的,扣掉的主要是厚度和重量分。半年下来幸福感依然满满,让我们一起再战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