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移动云“换挡”加速:收入三年增长25倍,能否成为“第二曲线”? | 数智前瞻

    36氪发表于 2023-05-17 09:56:29
    love 0

    谁,在推动超百万亿规模中国产业大增长?

    “数智化”是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数字经济是未来最重要的产业机会之一。

    谁,在推动万亿规模的“数字经济”大增长?

    技术创新是最强劲的动能之一,头部公司是最强力的推手之一。 

    因此,36氪数字时氪决定挑选“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关键公司和关键人物——他们或是深耕数字产业多年,或是有独特的数字技术创新与前瞻见解——以访谈的方式,来畅聊数字经济下的新机会与新变化,并汇集到 “ digital36”这个系列中。我们希望这些公司和他们背后的关键人物,能成为中国产业升级背后的强劲力量。

    文 | 杨俊

    编辑 | 石亚琼

    云计算市场,风起云涌。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亲自挂帅阿里云智能总裁,并在4月的生态大会上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腾讯创始人兼CEO马化腾重新为腾讯云战略发展方向奠定基调;京东科技集团将京东云作为独立事业部开始运作······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云计算的战场硝烟四起,各家云厂商纷纷采取不同的动作,势要在新的阶段下打出自身特色。 

    除了这些互联网大厂,运营商也在不断发力云计算市场,凭借其各自的优势,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去年取得骄人成绩的移动云。 

    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移动云收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与三年前相比增长25倍,公有云市场份额居行业前五、增速第一。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3移动云大会上讲话

    而面对这样的成绩,移动云还想更进一步。在2023移动云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云业务已制定未来三年规划,将全力成为一流云服务商。 

    一流云服务商的目标 

    对于成为一流云服务商,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市场部总经理刘训焱很有信心,他表示:“我们面对着万亿的市场,移动云会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数字中国政策的提出带来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包括信创领域、国产化替代等等,这都会带来广阔市场。” 

    这个目标的起点开始于中国移动2019年启动“云改”,将移动云设定为最重要的战略性业务。 

    2019年8月,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在苏州正式揭牌成立,承担起移动云的研发、运营、支撑一体化职责。经过三年的时间,移动云连续实现三位数增长。这似乎也给移动云未来进入行业一流提供了底气。 

    移动云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快,离不开大环境和自身努力。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至今,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经济社会民生,数字经济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提倡科技创新带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政企客户开始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又有保持数据资产的绝对安全可控等需求,这为运营商快速发展云业务创造了机会。 

    在云计算市场中,政企市场正成为云计算产业的主力增长点。以移动云在内的运营商云在基础网络方面的服务能力很强,同时带有国有企业的性质,在发力政企市场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这都是移动云的业务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同时,中国移动自身在云业务上的投入也不可忽视。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3移动云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在建设云基础设施的近三年累计投资900亿,完善数据中心“4+N+31+X”的布局,累计投产云服务器71万台,覆盖东数西算全部核心枢纽,深化云边端协同发展,实现中心云一省一池,甚至有的一省多池。 

    移动云在三年内推出了超过200款的自有产品,承建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省级政务云,面向细分行业打造超100个移动云的解决方案,超过6千个云项目,移动云盘、云游戏月活客户规模过亿,丰富拓展东数西存、东数西算、东数西训、东数西渲等算力创新应用。 

    并且,移动云背靠中国移动,可以发挥运营商身份的优势。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市场部总经理刘训焱也直言:“我们不是一个云公司,我们是“算+网”的公司,更多是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中国移动拥有9亿多的客户,包括2000多万的政企客户,在政企客户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刘训焱表示移动云从去年开始就对央、国企有着深入规划,比如对央国企、各部委进行行业云、专属云的设计,这些都提前做了很多研究。 

    中国移动覆盖全国网络,天然就有安全的要求,所以中国移动在没做云之前就有安全的要求和认知。移动云的安全产品部做了几十款产品的研发,但安全领域是需要积累的,积累的数据越多,安全防护能力越强。同时,移动云也在和国内顶尖的安全厂商合作,此前就入股了启明星辰。 

    刘训焱告诉我们,启明星辰以前是硬件+安全,主要布局在私有云安全,而移动云与之结合之后,目标是云安全。启明星辰可以将安全性产品技术根植在移动云上,一方面做好云内安全的防护,另外一方面为客户提供租户级的安全防护。 

    移动云拥有独特的属地服务能力。现在下沉到每一个乡村里都有中国移动的网络和服务机构,随时可以服务用户,这对其他的互联网云厂商来说是做不到的。 

    云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长流程的服务场景。每当有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客户第一时间想到找云厂商解决。移动云当下也在不断进行人员技能培训,首先客户经理要从CT向IT层面转型,以便给客户提供更多指导。另外,在系统服务上增加智能化提醒和警报功能,从源头告知客户问题。 

    在当下,云对于中国移动正起到“第二曲线”的重要作用。 

    “第二曲线”收入从何而来? 

    增量之一即是来自“数字中国”。 

    移动云今年的主要策略是公、私、边三者全面介入,深入行业,并紧跟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算力网络从泛在协同到融合统一,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方案。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这是“数字中国”首次被写入党和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2021年,“十四五规划”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随后,《“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出台,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指明方向。 

    移动云针对数字中国采取的是“1+N+M”策略,首先建立一个公有云系统,然后分生出N朵行业云,行业云分生M朵私有云,采取这种模式,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应用,移动云可以联合生态一起为政企客户服务。 

    移动云在前三年一直以公有云为基础,未来三年将兼顾公有云、私有云以及边缘云,三云协同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刘训焱告诉我们,客户的多样性需求是不能被忽视的,然而现实难点在于多样性的需求很难在公有云上得到满足,我们需要不断地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私有化的部署与服务,所以移动云也推出ECS等产品。 

    从现状来看,不论政企客户,还是行业客户,一种云的形态都已无法满足其需求,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种形态的混合云服务应运而生,结合政府对云资源统一纳管的高标准高要求,移动云致力于打造多云纳管平台,可以帮助政府纳管多个建设系统,实现资源对齐、客户对齐,能够迅速地进行应用对接。比如甘肃的部分政企单位就搭建了很多小系统,想要实现一网通办就很难,而且当地的技术比较落后,这时就更需要移动云的定制化服务,多云纳管平台就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解决这个问题。移动云当下还将继续在边缘云定制化方面发力,以满足产品的适配性。包括ECS云底座可以单独部署到客户的工厂,贴近用户的使用场景,满足客户的专属需求。 

    移动云内部对于边缘,对于实际的服务场景则更加看重。 

    移动云会将云和5G进行结合,同时加大对客户上云的引导,包括每个家庭、中小企业、央国企、物联网市场等都需要云的介入。 

    当下新兴的AI、元宇宙都将带来更大的算力需求场景,带来更多的客户需求,这也为云厂商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去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4000多亿,增速是35%,全球云计算增速是18%,中国35%的增速已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同时,根据相关预测,算力规模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动数字经济增加0.4个百分点,所以算力已经是数字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支撑。 

    运营商云各自发力,移动云投入更多 

    在云计算市场发展的当下,尤其政务云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运营商云迎来了高速发展机会。 

    中国移动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73亿元,同比增长10.49%,而云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占总营收5.4%。 

    中国电信全年总营收达4814亿元,同比增长9.5%,天翼云收入达到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占总营收12%。 

    中国联通全年营收3549亿元,同比增长8.3%,联通云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1%,占总营收10.2%。 

    不难看出云业务近来在运营商的营收增长中的贡献越多来越大,运营商的云业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在广阔市场面前,三大运营商均在云业务投入和布局上纷纷发力。 

    从2022年的投入来看,移动在2022年在算力网络方面的资本开支就预计约有480亿元。而对外可用IDC机架将达45万台(全年增加4.3万台),预计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66万台。 

    电信2022年在云资源投资140亿元,全年新增IDC机架预计达4.5万台,新增云服务器16万台。 

    联通在2022年公司对算网方面投资也预计达到145亿元,云投资预计提升88%。全年IDC机架预计达到34.5万架,较上年底增长3.5万架。 

    根据IDC数据显示,与前几年相比,运营商2022年的云业务体现出更综合化、多元化的特征。首先在云基础设施支撑方面,快速从中心云池、省级云池到一市一池拓展,且在不断加大自研技术底座的力度;其次在业务类型上,不仅是IaaS层面,运营商也在不断拓展PaaS、生态伙伴SaaS以及私有云、边缘云等业务;另外在行业和场景方面,从以政府行业客户为主不断拓展至医疗、教育、交通、制造、互联网乃至金融等行业。 

    除此之外,根据IDC的专家观察,去年三大运营商都在加大PaaS自研和能力整合力度,从业务收入规模上看,虽然体量不算大但增速非常迅猛。 

    其中,中国移动自研力度最大、整合集团内部分公司和资源的动作最快,目前已基本完成PaaS层内部资源的整合,大部分相关分公司的产品已经部署上云并提供服务;天翼云是自研为主,整合集团资源为辅,目前PaaS层产品较为丰富;联通PaaS是三家中发力最晚的,目前在整合内部资源和产品补齐阶段,优先补齐面向企业需求的PaaS层产品,如数据库、中间件能力,IoT服务已经整合了原联通物联网公司的产品平台和业务,收入占比较高,AI能力较弱。 

    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三大运营商将在云业务所需的算力基础设施上进一步发力。 

    中国移动将持续深化“4+N+31+X”数据中心布局,匹配国家枢纽节点,科学布局各类算力中心,推动社会算力并网纳管,统筹云边端协同发展 

    中国电信统筹云、网、数、智、安及平台等多要素算力需求,持续优化“2+4+31+X+O”的泛在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中国联通将积极落实东数西算战略,完善“5+4+31+X”多级架构,加强骨干网时延领先及多云联接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三大运营商在“云”上竞争大概率要变得更加激烈,云市场的变化更值得期待。 

    扫码交流

    扫码交流

    扫码关注数字时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字时氪”(ID:digital36kr),作者:杨俊,36氪经授权发布。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