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工作劳动者,会制作PPT是一项必备的技能之一。下面这篇文章笔者整理分享关于PPT的一些内容知识,大家一起来看!
PPT在职场上被吐槽颇多,却是产品经理心坎的一道关,不管你喜不喜欢,产品经理必须得会点写报告的能力。
本人也很讨厌写报告,尤其讨厌领导那捉摸不透、朝三暮四的脑瓜子。可没办法呀,领导没时间,这玩意儿简单明了,而且,领导的领导也喜欢看这玩意儿。
抛开PPT一些被人诟病的缺点,它确实是个好东西,它能最快速的让别人看懂你想表达的东西,同时也是训练思维的绝佳方式。
PPT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写PPT就是在想怎么向别人展示自己,一方面要考虑别人想看什么,另一方面要考虑别人如何看得懂。看似在写“展示自我”的一份报告,实则是作者把自己的知识转化成观众能理解、能吸收的一个过程。
当问题的核心从“展示自己”变成“别人理解”,作者首先要考虑的是读者想看什么,读者怎样能理解。
读者想看什么:读者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不会上心,更难投入专注力,就更别提说服读者了。如果思考下来自己的内容读者不会喜欢,那就得考虑换一批读者了。
读者怎样能理解:很多人以为PPT就是花了很多时间搞得花里胡哨,显得高级,从而吸引读者,这是读者被表象蒙蔽了。好的PPT首先是逻辑清晰,其次是好故事,再次是有数据支撑,最后才是美化。
为什么PPT最重要的是逻辑?因为人的大脑思维结构最容易理解逻辑清晰的事物。
逻辑总的来说只有两种:归纳关系或者演绎关系。解释见下图,更多详细说明可以去看《金字塔原理》。
这么说太干涩了,我们来举个例子。文末会给一份PPT。
假设产品经理小明,刚入职了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进去之后发现这家公司的需求管理很混乱,技术天天加班还是版本经常延期,生产事故频发。业务埋怨技术能力不行,技术埋怨需求太多太复杂。对内部门之前怨气很重,对外无法及时交付业务价值。
小明心想:自己刚学了项目管理、敏捷开发,这不正是自己太显身手的时候吗!小明便想向主动请缨改善当下的需求管理,但不好空手去找老板,于是想着要写一份PPT。
小明脑中有足够的知识内容,但他不急着写报告,他先思考几个问题,并不断梳理整个报告的框架和逻辑。
总结起来就是:公司目前有什么困难/问题,采用敏捷开发实践后问题能怎么解决,如何进行敏捷开发实践——这是PPT的大逻辑,也就是PPT的基本框架。
想清楚了大逻辑,小明开始充实内容,用思维导图梳理如下:
最后,奉上该报告,请各位领导指示~
相信读到文末的你,下次写报告少一些怨言。
有些人纠结:假如老板不喜欢自己的报告怎么办?——老板肯定喜欢愿意帮公司解决问题的员工,即使报告内容没获得通过,老板肯定也会记住你的态度。为什么很多人通过写报告平步青云,或许对领导来说,可能不缺少干活的人,他要的态度好、顺他心意,跟他一起画饼(写报告)的人吧。
本文由 @吴德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