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Arm大小核结构出现以来,第一颗全大核CPU的移动SoC,第一颗晶体管数目达到227亿的手机SoC,这也是联发科第一次CPU、GPU、AI全方位抛离同代竞品。说的就是你们,骁龙8 Gen 3和A17 Pro。首发天玑9300的vivo X100系列要11月13日才发布,但简单体验和测试天玑9300工程机就能发现,它还真的是下一代移动SoC性能之王。 台积电第三代4nm制程(天玑9000的N4是第一代,天玑9200的N4P是第二代)
晶体管数目从天玑9200的170亿,飙到227亿
CPU是1颗3.25GHz的X4+ 3颗2.85GHz的X4 + 4颗2.0GHz的A720
首发LPDDR5T 9600Mbps内存支持
GPU首发Immortalis-G720 MC12(GeekBench显示频率为1.3GHz)
第二代光线追踪引擎,宣称光追性能提升46%,支持全局光照,可以60帧运行光追游戏
第七代AI处理器APU 790,由性能核和通用核组成,整数和浮点性能提升翻倍,功耗降低45%
带硬件内存压缩,首个能运行330亿参数AI大语音模型的移动SoC
天玑9200是3.05GHz的X3 + 3x2.85GHz的A715 + 4x1.8GHz的A510 refreshed,Immortalis-G715 MC11 981MHz
天玑9200+ 是3.35GHz的X3 + 3x3GHz的A715 + 4x2GHz的A510 refreshed,Immortalis-G715 MC11 1.148GHz。
骁龙8 Gen 3 是1颗3.3GHz的X4 + 3颗3.15GHz的A720 + 2颗2.96GHz的A720 + 2颗2.27GHz的A520(X4缓存2MB,A720和A520都是512KB,系统缓存6MB,L3缓存从8MB涨到12MB),GPU是Adreno 750 903MHz(默频770MHz),核心规模增加20%,多1组CU,1792ALUs
CPU峰值性能提升40%,同性能下功耗降低33% ,应用启动速度提升16%
GPU峰值性能提升46%,同性能下功耗降低40%
日常功耗有10%到13%不等的下降幅度(网页浏览降10%、短视频降11、视频录制降12、视频播放降13%),Wi-Fi热点功耗降低30%。极高画质原神+微信通话,宣称帧率提升15.5%,功耗下降12.3%,直播+新闻的功耗降低11.2%。
最高支持4K 120Hz或2K 180Hz屏幕,有AI景深画质引擎,日常显示功耗降低10%
最高支持6.5Gbps的Wi-Fi 7,Xtra Range 2.0技术可增加4.5米信号覆盖
支持安卓首个3天线双路蓝牙(连接速度提升42%,最低35ms时延)
5G基带支持Sub-6GHz的四载波聚合和情景感知功能,宣称5G卡顿降低20%,荒野待机增加4小时
双安全芯片,分别负责开机保护和敏感数据物理隔离,带内存标记拓展(MTE)
天玑9300的227亿晶体管,是真正的遥遥领先:苹果A16是160亿,A17 Pro是190亿,苹果M2是200亿。即便是刚发布的苹果M3,也“仅”有250亿晶体管,而高通好几代没公布晶体管数目了。
历史性的取消小核,CPU由4颗X4超大核和4颗A720大核组成,最高频的X4有更大的缓存。跳出安卓SoC的视角看,天玑9300的4颗超大核和4颗大核,其实更接近于苹果A系列和英特尔的P核(性能核)、E核(能效核)概念。
首发LPDDR5T 9600Mbps内存,速度比之前的LPDDR5x 8533Mbps提升12.5%,这是大家以为要等LPDDR6才能达到的频率(2年前的天玑9000是首发LPDDR 5x 7500Mbps内存,天玑9200是首发LPDDR5x 8533Mbps)。
海力士8月宣布在天玑9300上完成LPDDR5T验证,美光在10月26日宣布开始出货9600Mbps LPDDR5x的样品,这也是目前移动端唯一的1β(1-beta)内存,美光1β 工艺节点号称可以省电30%, 宣称是为骁龙8 Gen 3而生,但预计要明年才能量产。
LPDDR5T和这9600Mbps的LPDDR5x带宽一致,暂时未知它们是否有功耗差别。
Immortalis-G720 GPU的核心数目比前代还多一个,GeekBench显示频率高达1.3GHz,比天玑9200+的1.148GHz还夸张。
GPU支持全局光照技术,有2倍的多重抗锯齿性能、2倍的纹理吞吐量和2倍的像素混合运算性能,可变速渲染性能提高86%。引入 延迟顶点着色技术(DVS)减少内存访问和带宽使用,以提高性能并降低功耗。
Imagiq 990 ISP,内置的AI语义分隔视频引擎,最高支持16层图像语义分割(骁龙8 Gen 3是12层)。
引入OIS光学防抖专用核,升级了景深和光斑引擎,支持全像素对焦叠加2倍无损变焦,最高支持3麦克风降噪(宣称可将25公里/小时的风噪降低99%)。
与索尼合作的14bit HDR视频录制宣称提升4.8倍动态范围;与三星合作,让2亿像素传感器解析力提升30%;与豪威合作的智能感知,功耗降低53%。
工程机与6.78英寸曲屏的vivo S16 Pro对比
联发科工程机还是熟悉的味道,依然有极为先进的3.5mm耳机口、双SIM卡+TF卡槽。最大的外观变化来自屏幕,上一年以LCD为主,只有几台曲屏OLED,今年就全是OLED曲屏了。它和量产机的散热条件,有亿点不同。它只有基础的均热板,电池容量还很小,但为了“方便”更换内存和闪存,据说SoC和内存没有像量产机那样叠放。其具体配置是6.73英寸1080P+的OLED屏幕,最顶的16GB LPDDR5T 9600Mbps内存,512GB的UFS 4.0闪存,原生Android 14系统。- 室温全程保持在22.8到23.8度,屏幕亮度280尼特,机身温度固定到22度再开跑。
- 强制普通模式,全程不使用性能模式、不使用风扇、散热背夹等工具。
今年终于有严格可控的测试条件,但280尼特亮度这个设定,对刷高分比较不利。 高亮度屏幕会抢散热余量,对长时间亮屏的GeekBench 6和安兔兔测试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天玑9300真正的极限性能,估计要等量产机才能看到了。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天玑9300“留一手版”的测试结果。开波前,还是老话: 性能测试/跑分就像考试,跑分高未必体验好,但跑分差的,体验肯定不好。
优秀的测试工具,项目会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且结果稳定。最接近这个理想目标的,还是老牌的GeekBench和GFXBench。安兔兔的项目太多,比重不好控制,且官方标准和评分系数变动频繁,经常会跑分“通货膨胀”,故有娱乐兔之称。所以我们主要以GeekBench 6和GFXBench 5.0的数据为准,以安兔兔 图一乐 为辅。GeekBench 6和GeekBench 5是两套测试体系,GeekBench 6是多核单负载,会比GeekBench 5更接近日常应用。它以Clang6为主,不会像GeekBench 5那样主要调用本地库,所以无法像以前那样反映系统优化的影响,但正好用来测SoC的理论性能。- CPU单核性能,依然是苹果A系列的天下,安卓阵营今年的单核性能才刚贴近苹果A15,和A17 Pro还有30%左右的差距。
- CPU多核这边,天玑9300跑出超越A17 Pro的多核成绩,比骁龙8 Gen 3量产机小米14强8.1%,比骁龙8 Gen 2强29.5%,比天玑9200强47.5%(联发科峰值提升40%的官宣,竟然还保守了)
要知道,我们这台天玑9300测试机是顶着280尼特的屏幕亮度测试的,而我们之前的测试都是以最低屏幕亮度跑的(屏幕功耗会压缩可用的散热余量,导致跑分偏低)。GPU:压骁龙8 Gen 3一头,领先8.9%到24%GFXBench 5.0与BaseMark的In Vitro光追测试↑
GFXBench是老牌GPU测试工具了,对比3DMark,它使用的渲染管线和API更贴近传统手游,适合测试传统的GPU性能。GPU部分 ,天玑9300的领先幅度更夸张,直接屠榜。官标说GFX曼哈顿3.0场景提升47%,这同样是反向虚标,几个场景最少比天玑9200强50%,领先最多的场景强62.7%。骁龙8 Gen 3其实也不弱,这一代GPU也提升25%,但无奈天玑9300太猛,落后8.9%到24.4%之间。和骁龙8 Gen 2比,则是强42%到51.8%之间。而GPU挤了好几年牙膏的A17 Pro就不用提了,它还没追上骁龙8 Gen 2和天玑9200+,被天玑9300抛离55%到79%,只能坐小孩那桌。AI与光追性能:真·遥遥领先,提升50%到100%而光线追踪这边,行业的测试工具还没统一(毕竟上年的天玑9200才刚把硬件光追引入移动领域),主流是BaseMark的In Vitro测试和3DMark的Solar Bay测试。
但两个测试 的光追占比都不高,Solar Bay的光追占比只有10%到15%,In Vitro测试的光追占比是25-30%,所以后者或许更能试出光追性能(如果光追比例过低,基础性能很强的GPU也能强行拉高总分)。天玑9300宣称光追性能提升46%。而In Vitro测试中,之前的记录保持者是天玑9200/9200+,它们在3000到3100分左右,天玑9300又是强了50%以上。而3DMark的Solar Bay测试里,A16是4000分多点,号称4倍光追性能的A17 Pro是6700分左右(此时功耗超过10W),骁龙8 Gen 2领先版是5600分左右,天玑9200+是6500分左右。虽然现场工作人员不让跑3DMark,但用脚指头预测,天玑9300大概率还是第一。和可以借用桌面平台经验的CPU/GPU不同,移动AI就是发展最快的端侧AI,没经验可借。而且还没大规模落地的AI应用,移动AI应该侧重哪方面性能也还没定论,就更遑论统一的测试工具了。现在主要有ETHZ的AIBenchmark 5.1(即苏黎世测试)、AI Mark V3、AItutu V2、MLPref 3.0这4个测试工具。当中压力最大的是联发科一直在用的AIBenchmark,其支持22种模型数,比另外几个测试的3-5种,多4倍以上。其最高的测试图分辨率有1536x1024,而另外几个是224p、300p和512p。天玑9300测试机的成绩是3145分,而骁龙8 Gen 2领先版是2100分上下,骁龙8+是1800分出头,天玑9200是1600分左右,天玑9000在1000分出头。发哥的领先幅度还是50%左右 ,这里也有一部分是9600Mbps LPDDR5T内存的功劳,毕竟AI测试对内存性能很敏感。联发科还有官方的AI演示工具,没有vivo开发者大会那些做得那么精致,但移动SoC的AI性能,还真能玩本地GPT文本创作(大语言模型)和文生图(Stable Diffusion),而且文本和图片生成速度都挺快的。安兔兔测试包揽的东西太多,变量也极多。例如同样的配置,2K屏就会比1080P屏高2万分左右(因为扫描和滑动场景会更占优),甚至内存大小也会有增益。同代SoC经常有违背强弱认知的结果,例如iOS平台就总是偏低的。另外,它对新机的硬件检测经常会偏出天际,所以一般只能作为定性测试工具。而安兔兔测试的最大优点,是它会显示测试过程的温升和耗电(跑分截图不敢截温度曲线的,大概率是风箱/冰箱跑分)。我们手上的天玑9300工程机,安兔兔总分接近214万,高亮度亮屏导致分数偏低,但依然比常温骁龙8 Gen 3量产机高10万分出头,也没落后零下10度的骁龙8 Gen 3太多。而天玑9300量产机的分数早就接近225万分了:- 天玑9300工程机,总分213万,CPU 50.7万, GPU 92.8万,内存38.9万,UX 31.2万。
- 骁龙8 Gen 3,冰箱小米14 Pro(-10.3度,肥威老师),总分218万,CPU 49.3万, GPU 90.4万,内存45.5万,UX 33万
- 骁龙8 Gen 3 QRD总分215万,CPU 49.4万,GPU 92.7万,内存39.5万,UX 34.6万
- 骁龙8 Gen 3,小米14,总分200万,CPU 43万,GPU 83.4万,内存42万,UX 31.8万(WHYLAB)
- 骁龙8 Gen 3,一加12,官方总分211万,CPU 49.6万,GPU 91.4万,内存36.2万,UX 33.8万
- 骁龙8 Gen 2,小米13,总分157万,CPU 39.7万,GPU 60万,内存29.6万,UX 27.7万(WHYLAB)
- A17 Pro,iPhone 15 Pro Max总分149.7万,CPU 36.8万,GPU 52.6万,内存26.4万,UX 33.9万(WHYLAB)
- 骁龙8 Gen 2的总分160万左右,CPU部分38万,GPU 60万
- 天玑9200+的总分165万左右,3GHz骁龙8+在130万左右
其实早在半年前,天玑9300 “4颗X4+4颗A720” 的爆料一流出,谁都知道今年发哥的性能是赢定了,大家关心的一直都是能效。但暂时只能通过游戏来侧面测试,还是得等vivo X100系列这些量产机来最终实锤了。制程上,今年只有苹果A17 Pro是台积电3nm(虽然实际能效貌似比4nm没啥提升),骁龙8 Gen 3是N4P(和天玑9200一样是台积电第二代4nm),而天玑9300是第三代4nm。在沟通会中,联发科表示,同在台湾的联发科和台积电关系非常密切,即便是同样名字的工艺,联发科的也是特挑的,一般领先其他厂商半代到1代(苹果是一直是台积电第一大客户,二、三名则是联发科和AMD轮换)。架构上,今年进步最大的是X4超大核,同性能下的功耗可以降低40%(虽然PPT预设的是3nm工艺),而A720是小改,同性能下最高降低20%功耗。高通和联发科,都没有采用DSU-120关闭部分L3的功能,都无法关闭个别核心(天玑9300是3个簇,同时最多有3种频率,高通是4种)。因为制程已经逼近极限,所以未来几年,更重要的革新应该都来自于架构设计。 而安卓生态一直 是以8核为基准,所以高通和联发科都在减少小核,把位置让给大核。 骁龙8 Gen 2的CPU是5大3小,到骁龙8 Gen 3就变成了6大2小,而天玑9300更是极为“big胆”直接取消小核。
A520、A720和X4的能效曲线(小核的位置,小得都快看不清了)↑如果Arm的能效曲线属实,那天玑9300确实有取消小核的底气:A720有3种核心里最平缓的能效曲线(轻微的功耗提升,就能换来极大的性能提升)。1颗A720的性能就顶3、4颗A520,而3颗高频A520的功耗就肯定超过低频A720了。
天玑9300把A720定在2GHz的超保守频率,摆明就是把大核当小核用。用更大规模的核心跑在低功耗的甜点频率来降低功耗,再给超大核堆料来提升单核性能。唯一缺点,可能就是贵吧(芯片面积更大)。而完全取消小核,可能还会反直觉地带来功耗上的好处:- 最基础的一条:“功耗和性能都低,但要长时间工作”的小核,还真未必比“功耗和性能更高,但工作时长更短”的大核省电。
- 天玑9300有安卓阵营第一个全乱序执行的CPU。arm公版的小核向来都是顺序执行的,A520也不例外。顺序执行的小核,在和乱序执行的大核、超大核一起工作时,顺序执行的特性会拖累其他核心,更容易造成拥塞(特别是涉及指令和数据存取时)。
没小核拖累,一来能提升速度,二来能缩短大核的工作时长,让其更快回到休眠状态,甚至还会方便桌面游戏的移植(开发者不用为落后的顺序执行小核搞调度)。
理论分析完了,我们这就看看实测,虽然是侧面的,但只有高性能+高能效,才能低功率征服原神↓
室温23.5度,屏幕固定300尼特亮度,原神60帧最高画质,须弥城跑图30分钟,天玑9300工程机最后平均帧率59.6帧,平均功耗5.09W。其他用联发科测试路线+260到280尼特亮度的媒体老师,集中在59.7帧,4.85W到4.96W左右。而崩铁是58.8帧,5.12W到5.5W之间。要知道,这可是300尼特亮度,比我们爱搞机平时用的200尼特测试还高一截。而200尼特下,天玑9200+的iQOO Neo8 Pro有6.4W,骁龙8 Gen 2的iQOO 11S要6.32W。当然,把它们也调成300尼特,功耗也不会高很多,因为6.4W已经接近非游戏手机能长时间维持的最高功耗了(屏幕抢占功耗,那CPU和GPU就只能降频,导致掉帧和卡顿)。(工程机的屏幕散热效果还彳亍,但背面完全不行,甚至能看出主板和电池的轮廓↑)实际机身最高温度40.8度。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竟然把原神搞成了中型游戏的功耗和发热。和跑分一样,天玑9300在游戏里也刷新了历史记录。骁龙8 Gen 3那边,可能就算是游戏手机也未必能做到类似的效果。虽然须弥城跑图,大家的最高帧都差不多,但天玑9300的小卡顿数目,从骁龙8 Gen 2机型的30-40次/10分钟、骁龙8 Gen 3新机的10次/10分钟,暴降到3.3次。在接性能狗的间隙,我们做了个简单测试,不同亮度下打开图库一张全白图片↑
天玑9300工程机在680尼特全白最高亮度下是3.5W,而300尼特亮度下静息功耗是1.5W,最低亮度是0.8W,静息功耗表现还挺正常。
也就是说,在原神须弥城跑图的时候,5W当中有1.5W喂给屏幕和其他元器件了,CPU和GPU加起来3.5W(期间,A720大核平均1.34GHz,3颗超大核X4平均1.47GHz,超超大核X4是876MHz)。
上一年年底GPT爆发,今年高通和联发科都在端侧的“生成式AI”上重点布局。骁龙8 Gen 3和天玑9300都有文本创作和文生图能力,只是两家的堆料和生态规模不太一样。
天玑9300再次力大砖飞,其搭载的APU 790是首个搭载硬件生成式AI引擎、首个支持生成式AI端侧技能扩充的NPU,有Transformer模型算子的硬件加速,速度是前代的8倍,可1秒文生图(512x512的图片则只要0.5秒左右)。
其支持Meta Llama2、百度文心一言、百川智能百川等大模型,有移动端首个“端侧技能扩充”功能,可以用LoRA融合(Low-Rank Adaptation)对基础大模型做不同的功能拓展。
更猛的地方,是APU 7 90有硬件 内存压缩,宣称 可减少61%的内 存占用,让天玑9300还成为移动端首个可运行330亿参数AI大语音模型的SoC。
天玑9300可以把130亿参数大模型13GB的内存占用压缩到5GB(16GB内存的手机还能留4GB给系统、6GB内存给APP保活),把330亿参数大模型33GB的内存占用压缩到13GB(需要24GB内存的手机来运行)。而10亿、70亿、130亿参数的大模型自然不在话下。
作为对比,在大家都是77GB/s内存带宽的情况下,骁龙8 Gen 3在70亿参数模型的生成速度也是20Tokens/秒,文生图也是小于1秒,但高通那边只能运行100亿参数的模型,现在只落地了6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
在国内使用GPT、文生图等AI工具还有一点门槛,这波旗舰芯片的生成AI,很可能会是大部分用户的“第一次接触”。
题外话:关于32位的应用
今年的天玑9300和骁龙8 Gen 3,CPU都是纯64位,都没有原生32位支持,但高通和联发科都给了自己的兼容转译方案。
联发科表示有HBT技术,可以把32位应用“转译”成64位处理器能运行的代码(安装后的初次冷启会比原生慢个1秒左右),宣称应用商店前3000多个热门32位应用,都能100%运行。高通传闻也有类似技术,而澎湃OS的小米14系列,确实可以运行大部分32位应用。而且更搞笑的是,现在所有核心都能一起跑,即便有转译性能损耗,性能也比只能用A510 refresh小核跑的前代强。
我们珍藏的32位无广告+轻量版的网抑云/彩云天气等老App命不该绝。我有个朋友,他说确实那些XX应用也比前代旗舰流畅。
在制程没巨大进步的情况下,天玑9300拿出了一般要两代才能达到的提升幅度。对比前代动辄40%到50%的CPU/GPU提升、翻倍的AI性能、各种新特性,再加上游戏里的夸张能效表现,就能知道在“芯片面积(成本)-性能-能效”的半导体不可能三角里,发哥的堆料有多猛。一年间,很多东西都变了。前两年,发哥都是特意抢在高通前面发布的,而今年高通的发布时间反而提前了1个月——或许,如果知道自己会输,抢在对手前发布,起码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今年发哥有种不慌不忙的自信,一种来自227亿晶体管的自信。同样是一大堆首发,但今年的笔墨就少很多,像是Immortalis-G720的首发等,甚至都没怎么提。发哥在天玑9300的测试活动中,还特意加了很多性能限制,像是260到280尼特的屏幕亮度、不能用性能模式,自然也不允许风冷或散热背夹。可能是为了把最强跑分的记录和名头留给ODM厂商,又或者是知道骁龙8 Gen 3怎么跑也赢不了它们。一句话省流:天玑9300已经不需要跑分去证明自己,发哥尽力了,剩下就看11月13日首发天玑9300的vivo X100的实际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