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实验室聚餐,回宿舍后就躺在床上睡着了,一点多的时候醒了打开手机,看到一位好基友给我发消息说他的一篇文章拒稿了。其实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想笑,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作为一名拒稿次数将近10次的舔狗,熟练地掌握了注册与投稿。如果没被送审就拒稿了,在拒稿理由中,几乎每次都是差不多的话术,由于被拒得太多了,这里我可以随便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KNOWLEDGE-BASED SYSTEMS的拒稿理由: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manuscript to Knowledge-Based Systems.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does not have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required by this journal and we must therefore reject it.
第二个是Measurement的拒稿理由:
We have examined your manuscript carefully; however, we find that the topic and content of your work do not fit the scope of this journal. Therefore, we regret that we cannot consider your work further and suggest you submit it to another journal that can accommodate your work better.
很多期刊的拒稿理由都是类似“不符合期刊的主题、范围、要求”等等,乍看是说“你的文章很好,但我们不合适”。
其实这话说的很狡猾,表面是说不合适,其实大概率就是没看上,但是话又不能说的太难听,毕竟圈子里都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万一以后这个作者成为大佬或者很有能量的人,得罪了可就把路给走窄了。仔细想想,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才算“符合期刊的主题、范围、要求”呢?必然是创新性强的、文笔好的、实验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所以文章比较菜自然是不在期刊的要求范围。
当然,偶尔也会有乌龙事件,那就是跨领域投的。比如我之前投了一个“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期刊,计算机与工业工程,乍以为工业工程是工业领域、工程应用之类的意思,后来才了解到工业工程是单独的一门学科,是属于管理类的: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这种情况说我“不符合期刊的主题、范围、要求”我倒是认了,只能说,抱歉,走错门了!
其实被拒问题不大的,换个期刊接着投稿就行了, 总有眼瞎的期刊愿意收。当然,我也遇到过with editor两个月最后给拒稿的,真的是吊着把嘴都给吊歪了。我现在最大的容忍期限是40天(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超过四十天没拒或者没送审,就写邮件催一催或者说撤稿换一家期刊投吧。
之前也探讨过如何增大命中率,答案就是反向养鱼。别天天拿着自己的一篇破文章要死要活的,多写几篇不就得了(冒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