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那种自我意志你可能一时看不清,却能感受到它和周围磕磕绊绊的摩擦。摩擦越剧烈,人就越痛苦。而你越痛苦,就越说明周遭处境和你的意志之间不匹配。于是你不得不改变你的处境。很多时候,是痛苦而不是欲望,推动着你在一个个处境之间跳来跳去,直到最终安定下来。”
昨晚和一个高中朋友聊到读博的事,再加上最近论文大修压力大到有些emo,就有了本文的碎叨叨。这篇文章也只是唠嗑的心态,没有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结论,就这么随便写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其实我本科保研的时候,是特别希望直博的,因为钱给得多/年限短,实在太有性价比了,而且博士,听起来很牛逼的样子。 虽然他们说博士很难毕业,直博非常有风险,因为一旦入了坑就进退两难了,退学可惜,硬着头皮上真的难熬,一个区区本科生根本就不知道科研的毒打。但那时候的我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无敌心态,别人毕不了业是他们太菜逼,本大帅哥何许人也?
原本我是有一个去西瓜大直博的机会,但是由于人生地不熟,怕遇到一个傻逼老师(当时天天刷知乎可焦虑了,每天脑子都是压榨、剥削、PUA、打白工、干杂活、自杀等等窒息的词汇),那可就哑巴吃黄连了,两眼一黑了。所以犹豫再三,把瓜大的老师给鸽了,最后选择现在这个靠谱的导师,这也是缘分吧,就像爱情~我的导师在我同学眼里那就是“别人家的导师”
不知不觉硕士生涯已经过去一半,甚至说是过去了一大半(如果按照2.5年毕业的话)。对科研也是略有了解。在这个时间点,又到了该抉择的关键时期。To be?Or not to be.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底层的逻辑不是配不配读博,而是愿不愿意读博。那种意愿能不能强烈到克服遭遇苦难时的痛苦。其实我觉得我这个人就是个大傻逼,有时候疯疯癫癫,可能曾经有段时间确实是痴狂的状态。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老师说得没错,“太用力了跑不远”。其实之前看过很多帖子,都是说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应该把科研当做一个工作去做就行了,需要有周末双休/单休,晚上需要差不多就下班回宿舍躺着玩玩手机,该健身健身,天天坐工位上累死了一毛钱就不值了。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所以从这一点来考虑,我是不怎么适合读博的,因为我总是爱一个人爱的太用力,呸,撇嘴了,做科研做的太用力,相信大力出奇迹。这其实和我初中时期历史课学的有关,那时候学二战时期苏联发展重工业,看得我热血沸腾,造枪支弹药、飞机大炮、坦克战舰,实在太酷了!二战时期有个模式,叫做斯大林模式,对我后来的点点滴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对我的三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继续说到读博这个事,其实我想继续读下去,因为我觉得我喜欢捣鼓,在公司上班的话估计就没条件和精力去做自己业余喜欢的事情了。但是我又怕读博太累把自己累死了。
再说说适不适合读博这个角度。如果只是问适不适合的话,我觉得:人人都适合读博士。不存在适不适合,关键是愿不愿意和敢不敢。
如果你问自己适不适合读博,那:
适不适合认字?
适不适合学驾照?
适不适合送外卖?
适不适合读小学?
适不适合活着?
。。。。
适不适合,这个问题其实很无聊。哪有什么适不适合,读博我觉得只是个求学阶段,这不是拼智商的事情,也不是万里挑一的事情,也不是门槛高到需要天赋的事情。那么多毕业的博士,大多也是普通的人,读博读的津津有味,那也必然是少数。
只要把心思花在上面,人人都是合适的。虽然有时候天赋有很大影响,但是有天赋的也没几个人。
好了,发表沙雕言论结束,单纯摸个鱼。
临表涕淋,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