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冬牧场(2012年 新星出版社)
- 作者: 李娟
- 简介:
- 出版时间
- ISBN:
- 分类: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简单生活中,食物才只是食物吧——既不是装饰物,也不是消遣物。它就在那儿,在餐布上,在盘子里。它与你之间,由两点间最近的直线相连接。它总共只有一个意味:吃吧!——食物出现在口腔里,就像爱情出现在青春里!再合理不过,再美满不过了。
📌 在黄昏之后的夜空下,我总是久久仰望香喷喷的冒着热气的月亮,想着家里的另一个月亮——白天刚烤好的一只新馕……这算什么啊,我就是一只长着腿的空口袋,整天不停地往里装能吃的东西!
📌 走着走着,脚下的小路越来越清晰,牲畜蹄印越来越密集、匆忙。渐渐又行至高处,这时我一眼看到前方沙丘起伏处有一小团漆黑的角落——到了!沙漠是黄的,雪地是白的,天空是蓝的。整个世界是浅色的,唯有历经无数个冬天的这一小块人畜栖身地是深色的,像一小块镇纸,稳稳压在起伏动荡的大地上。在那团黑色之上,天空和大地的距离最远。
📌 可眼下,她被生活的河流带到这沙漠深处,结婚、生子、放羊、挤奶。她仍然年轻、漂亮,却已成为最庸常的妇人,最沉默的母亲。唯一的叛逆只在影集的头几页里插着。
📌 开始我很是拘束。我只是个乘客,和这些人家素不相识,跟着司机到处蹭饭怪难为情的,于是在每一家都吃得很少,再饿再馋也强忍着。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想法不对:如果因为“不认识”而拒绝一份人情,就意味着已打定了主意日后不愿回报……这是自私的。而在荒野里,接受别人的帮助与帮助别人一样重要。
📌 我的目的地排在最后。一车的人全空了,路边的景物越来越熟悉。阿克哈拉到了,我家的黄房子到了。车停在我家小店门口。虽然眼下的世界仍被大雪严密地封堵着,白茫茫直到天边,但对我来说,这个冬天已经结束了。之前觉得漫长难捱,如今竟觉得那么地匆忙、草率、不知所措。
- 书名: 最后的耍猴人
- 作者: 马宏杰
- 简介:
- 出版时间
- ISBN:
- 分类: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书名: 打造第二大脑
- 作者: 蒂亚戈·福特
- 简介:
- 出版时间
- ISBN:
- 分类:
- 出版社:
📌 岁月的川流不断消磨掉我的信心,让我不知该如何与生活达成和解。
📌 几乎每一个新上架的效率提升应用都会声称自己取得了种种突破,但到头来往往只是平添了额外的管理成本而已。
📌 本书无意向你兜售某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生活。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痛苦、失误与挣扎。我也曾经历过无数挑战,不过无论身处何方,我都无比珍视自己的精神思想,这也是驱使着我一路披荆斩棘、成就梦想的关键因素。
📌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虎头蛇尾之后,尼娜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为什么要搞这种事情?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间的话刷刷网剧或是朋友圈难道不香么?既然根本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那么又何必开始呢?
📌 许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即我们一面浸淫在海量的知识之中,一面又无比渴望拥有智慧;我们一面开辟出各种脑力拓展途径,一面又让自己的专注力每况愈下;我们在肩负的责任与内心的热望之间进退失据,从而变得既无法专心致志,又难得片刻喘息。
📌 如果什么都想要,最后就什么都得不到。
📌 关于画重点的一个有效的经验法则就是,每一层级的重点不应超过上一层级内容的10%~20%。
📌 德国作家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中指出的,写作的一个核心悖论是:素材研究在先而写作构思在后。用他的话来说:“我们必须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从而构建起一个博采众长且不断扩张的思想库。在此过程中请不要盲目制定任何不靠谱的计划,只须听从我们的兴趣、好奇以及直觉,让它们与阅读、思考、讨论、写作和构思活动相得益彰——成为我们的外部知识与内心思想不断积累壮大的生动体现。”
📌 常常有人告诫我们,要忠于自我,追逐内心深处的终极愿望。不过,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呢?如果我们根本搞不清自己的人生目的呢?没有自知之明,便无法自我导航。毕竟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何谈想要成为谁呢?自我了解的过程可能看起来神秘异常,不过我却认为可操作性很强。首先要留意能够引发内心共鸣的事物,那是一声来自外部世界的召唤,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充满各种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的小宇宙。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不断发现自我身份和意识的新层面。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实际上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为一切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实都是我们某些内在特质的外部映射。
📌 我最后想要提出的一点建议是,追随自己内心的悸动。当你为某段故事、某个想法或是某种新的可能所深深吸引时,不要就这么一了百了。这是任何科技都无法带来的宝贵机缘,请不遗余力地为之燃烧生命吧。
- 书名: 手机大脑:让人睡眠好、心情好、脑力好的戒手机指南(以为自己在玩手机,其实是手机在玩我们,席卷全球的清醒之书。后浪出品)
- 作者: 安德斯·汉森
- 简介:
- 出版时间
- ISBN:
- 分类: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这是因为,谈论自己能够让我们强化社会性关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知晓他人对我们言行的看法,通过观察他人做出的反应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行为。因为这种内在奖赏机制的存在,我们每个人嘴里说出的内容中,有接近一半都在讲述自己的主观经验。
📌 为什么频繁使用SNS的人反而会感到更孤独、抑郁呢?是因为面对屏幕久了,和朋友线下见面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吗?答案也许是,这些人通过社交媒体上别人的动态,看到了许多总是“显得”很幸福的人,因而感到抑郁和孤独。
📌 一项研究针对4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参与者们的共情能力在不断减弱。其中两种能力的减弱程度最为显著:一个是同理心(empathic concern),即感受身处困境之人的痛苦的能力;另一个则是人际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即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这个世界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减退并不只出现在大学生身上,许多中学生也出现了这个问题。这就意味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变得更加容易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了。
📌 虚假新闻不光被更多的人分享,传播速度也更快,而真实新闻的传播速度要想赶上虚假新闻,至少需要多花费6倍的时间。虚假新闻更具煽动性,不必顾忌真相。一旦用户点进虚假新闻,算法就会提升其优先级,将它放在信息流的最顶端。人们具有接力分享虚假新闻的倾向,所以并不能将问题完全归咎于算法。虽说一开始的确是算法将虚假新闻送到我们手上,但它却没有强迫我们进一步分享。随着“人云亦云”的愈演愈烈,虚假新闻也就被误以为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