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当我尝试用栈队数据结构来解释:往返过程中,返程比去时要快的错觉

    52txr发表于 2024-03-03 13:35:36
    love 0

    机器人LOGO AI 摘要 讯飞星光LOGO
    小陶因为打车困难,选择骑自行车出门。在回家的路上,他感觉回来的路程比去的时候快很多,尽管路程和速度相同。这种现象在心理上很常见,称为“回程错觉”。小陶将这个心理现象与计算机科学中的栈的概念联系起来。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会经过一些标志性地点,这些地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栈”,在回程时,这些地点的“弹出”顺序给人一种快速接近出发点的感觉,从而产生时间缩短的错觉。这种解释是否合理尚有待考证,但体现了小陶对日常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内容由讯飞星火GPT生成,经过人工审核后发布

    今天小陶蹬自行车出了趟远门,原本准备打车的,可是打了十分钟都没打到,也许今天周六出门玩的人太多了吧。

    在往返蹬自行车的路上,我也明显感觉到,回去似乎比来的时候要快很多,但是一样的路程、一样的速度,从科学角度来说,在时间上根本不可能有太多差别。但是在心理上,确实感觉回去的时候要快得多。于是我就在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思考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计算机数据结构中关于“栈”和“队列”的概念。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特点是后进先出,最先加入的元素最后取出,最后加入的元素最先取出。

    栈

    队列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特点是先进先出,最先加入的元素最先取出,最后加入的元素最后取出。

    队列

    骑车去一个地点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作一个栈,因为有一个往返的过程。

    在去的过程中,我们会记住一些标志性地点,例如西土城地铁站、人民大学地铁站。假设行程一共是60分钟,西土城地铁站离出发地比较近,人民大学地铁站离目的地比较近。

    往返的路程

    在“去”的过程中,到西土城站花了10分钟,到人民大学站花了50分钟。在“回”的过程中,到人民大学站花了10分钟,到西土城站花了50分钟。

    上面所说的一切都很客观,但是在心理上的暗示完全不一样。回去的时候,我会用10分钟来当量掉50分钟:

    经过人民大学站,会想着:我过来的时候花了很久才达到的站,现在回去怎么只要十分钟就到了?这么快的么?

    到达西土城地铁站,会想着:我过来的时候只要10分钟,马上路程就要结束咯!

    于是,就产生了“回”的时间要比“去”的时间要短很多的错觉。当然只是我的一个解释,合不合理、正确与否是另一回事。

    北京大学,生出来个体育馆

    总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奇奇怪怪,但可可爱爱。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