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陶蹬自行车出了趟远门,原本准备打车的,可是打了十分钟都没打到,也许今天周六出门玩的人太多了吧。
在往返蹬自行车的路上,我也明显感觉到,回去似乎比来的时候要快很多,但是一样的路程、一样的速度,从科学角度来说,在时间上根本不可能有太多差别。但是在心理上,确实感觉回去的时候要快得多。于是我就在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思考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计算机数据结构中关于“栈”和“队列”的概念。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特点是后进先出,最先加入的元素最后取出,最后加入的元素最先取出。
队列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特点是先进先出,最先加入的元素最先取出,最后加入的元素最后取出。
骑车去一个地点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作一个栈,因为有一个往返的过程。
在去的过程中,我们会记住一些标志性地点,例如西土城地铁站、人民大学地铁站。假设行程一共是60分钟,西土城地铁站离出发地比较近,人民大学地铁站离目的地比较近。
在“去”的过程中,到西土城站花了10分钟,到人民大学站花了50分钟。在“回”的过程中,到人民大学站花了10分钟,到西土城站花了50分钟。
上面所说的一切都很客观,但是在心理上的暗示完全不一样。回去的时候,我会用10分钟来当量掉50分钟:
经过人民大学站,会想着:我过来的时候花了很久才达到的站,现在回去怎么只要十分钟就到了?这么快的么?
到达西土城地铁站,会想着:我过来的时候只要10分钟,马上路程就要结束咯!
于是,就产生了“回”的时间要比“去”的时间要短很多的错觉。当然只是我的一个解释,合不合理、正确与否是另一回事。
总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奇奇怪怪,但可可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