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哥们说的,每天我们很多效率管理、精力管理崩溃掉,其实只要每天6点钟起床,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我也对比了自己的做法和作息时间,发现大部分人是很难做到的。
一方面,我现在工作环境,没有打卡的要求,正常应该是9点前上班,17:30下班。由于没有强制的考勤时间,相对宽松的环境,对于很多人来说,反而不利于每天特定去做一些事情。
现在不少公司的考勤打卡都是弹性的,但是你会发现,员工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
因为人生来是带有惰性基因的,如果有一个强制的要求,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反而能完成一切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
连写出三体的刘慈欣都后悔辞职专门写作了,因为,有一个工作,你得去按时去上班,不管要不要考情,无论刮风下雨,你得去上班,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得和人去打交道。这非常重要。
不是所有写手都有村上春树那样的毅力的,这位作家,每天定量写4页纸,几十年坚持跑马拉松。我想这二者肯定有一定的关联。大部分全职写作者,都做不到每天定量写作。
就像现在自媒体届说的“日更”一样,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规定的时间,定量去做一件事情看上去不难,但是,要将这个时间设定为一年、10年,99%就做不到了。
但是如果你有个特定的条件,被迫必须这么做,比如每天9点钟打卡,如果不打卡就要扣工资,那么即便早上起床再艰难,还是能起来,然后逐渐养成习惯,甚至没有闹铃也能准时起来。
另一方面,如果每天真的能6点钟起床,这个三小时怎么安排,能不能完成上班前要做的事情,还是个问号。
比如很多人日更写作的,早上写作是最好的,但是,一大早起来,能不能写的出来还是个问题。
这三个小时如何安排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做好规划,如果是阅读,多长时间,如果是健身,多久,加上其他 的安排,然后再上班开始工作的事情。
我加入一个notion的群,里面不少人用App来跟踪每天时间的使用量,都用在了哪里,其实在时间管理的初期,这个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知道一天中时间被用在了哪些地方,然后再去做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效率。但是这么做本身也有个大问题,就是你得不断记录,这本身就非常耗费时间,所以不建议长期这样做,一段时间做一次就行了。
对比我每天早上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是打开notion,浏览下现在在途的项目,列出今天的处理事项清单,有没有的新的项目需要添加,然后开始排序处理事项。
自从用系统来管理事情后,确实轻松了不少。早上和晚上的路上时间我基本上用来听书,中间如果有空闲,用来浏览和阅读。
不过有一个执行不太好的,就是每周的回顾,虽然我已经建立好了回顾模板,发现并不能每周完成,周末在家时,被各种琐事缠绕,渐渐地,回顾反而不及时了。还是得定量来完成,比如每周日晚上抽出半小时来回顾本周8个领域的事项。
上文:记录的意义在哪
最近太阳耀斑活动频繁,出现不少罕见的迹象,比如新疆和内蒙古已经可以观测到极光现场,从事通讯行业的朋友应该深有感触,磁暴对于电子设备的影响比较大,通讯质量下降,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影响并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