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社恐的人(虽然你不信),会经常为自己的社交情况感到焦虑。害怕没人鸟我,害怕自己在人际关系表现不好,害怕孤独终老......虽然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但是毕竟是个普通人,还没达到超然物外的水平。
于是在一段时间里开启了社交刷单模式。线上线下认识了一些人,但是感觉自己的精力会消耗,并且确实质量不高。想要找到同时满足志同道合和靠谱踏实这两个条件的朋友还是比较难的,尤其对我这种喜欢卷的人而言。(有一说一,大家都对我的八卦比较感兴趣,其实我也在努力寻找未来的事业合作伙伴,或者说比较投缘的学习搭子,对科研方向、技术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但是遇到的更多人,都是白嫖党和投机取巧者,把我当工具人)
发现有缘人真的不是通过主观的刻意就能遇到的。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帖子、故事,自己的精力明显出现了动荡。
今天和同门一块去超市买啤酒的时候就说了说,其实自己目前身边的朋友就已经是最高质量的朋友,再去找一些刻意去了解、刻意去匹配,其实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对一个人有着明确的目的,那么这一段友谊可能就注定会变得越来越扭曲。
逐渐开始收敛了,不再去沾花惹草,就好好经营已有的亲情、友情、(**)得了。微信列表总会越来越长,认识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大浪淘沙,能长期陪伴着的好兄弟/好姐妹,就只剩那么几个人。
手机微信、QQ开了青少年模式,朋友圈、QQ空间处于不再看的状态。不想再被灌入垃圾信息占用自己的大脑和精力。发发公众号以及博客,就已经满足了我的社交需求。进入沉浸式有效社交,珍惜眼前人,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免打扰尝试。
人一定要活在现实中,多和现实中的朋友聊聊天吃吃饭。比如今晚,是时隔两年再一次在407小黑屋里开个小灶。时隔近两年,大家都有着不少的变化。但是相同的变化是现在都“强颜欢笑,木讷呆滞”(大师姐说的)。
今天的由头是我过农历生日。其实一切仪式都是聚一聚、加深感情的借口吧。出于什么原因聚餐、团建不是最重要的,开心快乐是最重要的。更多的话留在毕业论文的致谢再去写吧,如果我能顺利毕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