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似乎陷入一种困境:在朋友圈坦率地按下发送按钮,越来越难了。
甚至还偶尔搞起了一种新的发朋友圈方式:先“仅自己可见”发一个朋友圈,过了两三天或者一周才公开。用这样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又给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偷偷留了一扇窗。
马克思主义有一个著名命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小陶也要补充一句:一切烦恼都来自于社会关系。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活法。当经历得越多,内心受到的框限就越多,分享的壁垒也会越来越高。发朋友圈也就从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变成了一件需要更多勇气和决心的事情。
曾几何时,我热衷于发朋友圈,对每一个点赞和评论都敏感异常,仿佛那是衡量彼此关系的尺度,是生活乐趣的源泉。然而,当心灵的成熟超越了虚拟热闹的羁绊时,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少地打开那个曾经寸步不离的社交圈子。不是朋友圈失去了魅力,而是我在专注于自我提升的旅途中,变得更强大。
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摸鱼的第一选择就是查看朋友圈的动态,工作和生活似乎都要围绕那一方小小的屏幕展开。朋友A晒出的旅游照片、同事B的科研成果展示、同学C的甜蜜恋爱……每一条动态都能轻易触动我的心弦,引发羡慕、焦虑、自我怀疑。
但当注意力从别人的剧本中抽离,专注于编织自己的篇章,那些熙熙攘攘渐渐褪色。我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术能力上,更愿意把精力花在值得付出真诚的人际关系上,也懒得时不时刷朋友圈来摸鱼或者排解寂寞。当然,我也很少再去漫无目的去刷知乎、小红书这些社交平台。
你能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世界就是这样,没必要在莫须有的碎片世界中消耗自己的能量。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剥离的过程。我不再对别人的纷纷扰扰感兴趣,也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每一次提升,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个人修养,都将内心的秤砣加重一分。当投身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当眼界被知识和经历所拓宽,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焦虑不已的比较和竞争,都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减少对朋友圈的关注,不是孤独,不是傲慢,而是一种对自己无限可能的认可和期待。
一个人的强大,更多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平和与自信。这份力量,让我们有能力去欣赏他人的成功而不嫉妒,有勇气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而不逃避,有智慧去选择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内耗。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不再那么需要朋友圈,请为自己骄傲,因为你已经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清,站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