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生病我一般是请假去医院,然后挂号一周,排队三小时,就诊两分钟,医生说没事你回去吧。不仅浪费钱,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大约有半年时间,我开始接触「循证医学」和「线上问诊」,循证医学是一种看病就医的思路,指的是一切遵循证据(比如血常规、尿常规)进行判断,而非主观上的猜测、感觉。线上问诊相对好理解,就是通过线上的平台进行看病。
之前生病我一般是请假去医院,然后挂号一周,排队三小时,就诊两分钟,医生说没事你回去吧。不仅浪费钱,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大约有半年时间,我开始接触「循证医学」和「线上问诊」,循证医学是一种看病就医的思路,指的是一切遵循证据(比如血常规、尿常规)进行判断,而非主观上的猜测、感觉。线上问诊相对好理解,就是通过线上的平台进行看病。
过去两个月,我在线上问诊应该超过10次了,整理一些经验,记录下。
这么做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减少去医院的时间,避免做一些无用的检查(省钱),关键是能尽快搞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是我选择的医生比较好或者贵,他们的回答超级详细,一般都是先科普,再结合我的病情进行解释,最后给出下一步建议。对比医院的「两分钟看病」差别太大了。
那真的有帮助吗?目前我所有的线上问诊对我实际病情都有明确指导性的帮助。当然,这种操作输入很重要,得把自己的情况说明白,这很难。
如何把自己的病情说明白,考量的东西很多的(考虑到隐私问题,我不可能把我问诊记录发出来,所以没办法截图,提炼一下吧。),比如:
第一个因素:时间维度。 当前病症有多久,什么时候开始的? 发病频率是怎么样? 之前有过哪些调整? 之前是否有过类似的情况? 等等。
第二个因素:空间维度。 有没有什么较大的事情改变了身体状况? 用过哪些治疗手段,哪怕是吃过一粒药,也要说。 是否有其他的症状? 自己身体感觉怎么样? 已有检查报告?病历? 等等等
我有一个问诊是把5月到七月所有的的报告都梳理了出来(每次看病我都把病历和报告扫描为电子版归档了,这个在之前动态有提及),有时间、有医院、有报告和异常指标说明,同时把报告按时间顺序拼接成一张长图,方便别人阅读,基本上可以说是非常详细,而那次的问诊结果也是非常满意的,也为下一次检查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般情况下,我在线上问诊希望解决的问题有:
一次问诊的价格在100元上下,约等于三甲医院专家的挂号费,但是获取的信息要比挂专家号更多、更全;如果你买了商业保险,这还可以避免你在医院留下不好的病历记录;在实际问诊的时候,不需要实际的身份证号,但请你确保基本信息真实(比如年龄、体重、身高),不要让医生尝试误判。在隐私上,我们可以讲自己的报告稍作截取,把患者ID、姓名等信息马赛克,但是医院、时间、科室等最好不要,方便医生做判断。
目前我还属于找医生阶段,就是遇到问题之后先在《童爸推荐的循证医学问诊平台》搜索对应科室的医生,然后去对应平台找是否可以问诊,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对未来决策影响比较大,我会同时问2-3个医生,由于回复的时间不一致,我可以将他们的结果交叉回复给另一个医生,确保信息能得到交叉验证;一般情况下单个病情问一个医生就行,比较省钱。
线上问诊让我更加注重家庭就医记录的存档,更加注重记录的重要性。疾病很少偶发,大多数在以前的病历报告中能找到蛛丝马迹,所以能在记录中找到完整的病历信息非常重要。问诊之后,我也会做笔记,将问诊的经过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
当然,还是希望大家都无病无灾,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