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司维的什么周刊还是旬刊,本质上算不上什么刊,我只是把某些时候看到的关于一些文化、历史的内容集中在一起,但不仅仅只有这些,现在这个算是开了个坑,我打算每周或者隔周发布一次,每次发布刊,我也不知道你每周或者每次会在本刊内看到什么,不过我大概会涉及数个主题,简单谈谈这些主题所涉及到的部分历史和文化的相关内容,如果有兴趣者可以自行深入研究,另外由于这是刊,所以在需要的时候,会放一些配图。
如果提到中国动物保护思想的开端,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1930 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实际上早在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已经开始发展出了保护动物的思想,早在 1824 年英国就已经成立了一个防止虐待动物协会,1840 年获得了皇家封号,变成了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一直活动至今,20 世纪我们知道西方思想大量涌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动物保护人士,同时由于国内佛教倡导“护生”,因此也积极参与了动物保护活动。
在此基础上,一些人开始倡导成立一个保护动物的组织,时间为 1933 年,地点为上海,定名为“中国保护动物会”。该会成立前后积极进行了一些保护动物的活动,比如举办了一些展览,对某些疑似虐待动物的行为进行了去函关注以及其他一些活动。比如在成立后的当年,就有关注过上海的动物园“活剥禽类饲虎”,就是把一些鸡鸭或者鸽子活活剥掉毛皮,然后丢给老虎,保护动物会认为,可以给老虎直接吃活的,或者吃死的,不要用活剥的形式。
又如保护动物会因为菜市场上有出售活剥的青蛙,就曾经致函公安局,请求取缔这种行为。又比如中国保护动物会请求“上海县”政府禁止猎户任意捕杀“乌雀”,于是该地就禁止了私自狩猎。又如中国保护动物会向中小学生征文,以求培养灌输给学生们一种“爱物”思想,并设立了各种奖项,如大银杯、大银盾,奖章、文具等。
10 月 4 日是世界动物节,中国保护动物会因为这个原因,呈请官方实施“禁屠”一天的政策,并获得准许,过去在封建时代,往往处于帝王的礼佛需要,每年都会有一定时期的禁屠日,除了动物,人也不能杀,当推翻封建时代之后,这个东西就不那么讲究了,不过由中国保护动物会来做了。
麒麟这种动物一直以来都是以传说形式出现的,所以即便是再怎么大的人物,实际上都未见过,所以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人,很多人如果没见过的话,也容易把长颈鹿当作是麒麟,从明代海外进贡长颈鹿以来,一直到民国时期,麒麟和长颈鹿都是相同的东西,参见下面几个图。
《大戴礼记》说:“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大戴礼记说人们把所有动物都称为虫,而只有麒麟,是有毛动物之中的最长者。现在麒麟被视为一种祥瑞之兽,经常出现在一些建筑上,比如影壁墙、房顶边缘的装饰,古墓的壁画之中。
不过麒麟还有一重意思,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麒麟送子的故事,在这方面麒麟和观音差不多。比如扬州在过年时候有一种风俗,一群人每年都会装扮成麒麟的样子挨家挨户上门问候,名曰麒麟送子,据说取麒麟脖子附近的胡须数根就能给这家添一个男孩。不过由于在过去这些东西都是由纸张做成的,所以很不结实,因此一旦引起聚众性质的或者说把胡须拔太多,也容易弄坏而引发纠纷。
有的地方也许会没有那么多讲究,不过也有以麒麟贺年之说,甚至还有一些祝词:
麒呀麟!锣鼓响纷纷,入来恭贺你——老成人!
麒呀麟!锣鼓响叮叮,家家腊味挂墙钉;老人吃了增福寿!儿童吃了更聪明!
众所周知的是世界上有舞狮之说,却也同样有舞麒麟习俗,这主要流行于南方比如广东、香港一带,主要群体是客家人,这种文化可能由于受众面比较少,也不能赚什么钱,所以估计很容易成为一种绝迹且鲜为人知的传统。
五十年前,江南有拳帅曰郭麒麟者,向闻来自山左,迄今虽三尺童子,犹能道郭事。郭本以武力闻于北数省,轻生死,重然诺,尝为友刺杀仇家,官府购急,乃亡命江湖间,迆逦南奔。其至江南也,馆杨氏,杨固大族,有子名南浦,夙任侠好技击,僮仆食指逾百数,凡落魄男儿,精一技一艺,辗转流徙至南者,蔑不至,而于镖师剑客尤加优礼焉。郭飘泊至江南,固久闻其名矣,意试之,投刺晋谒,携铁伞与俱,及阶,则张之悬于空际,手不握柄,此盖纯平内功也。南浦未之知,怒其轻己,故纵栏牛出,冀触而使仆。杨氏牛夙称狞悍,抵厥角,辙倾跌出数丈外,郭既被围,则骈指一一按其项,牛悉贴耳伏地不能起,南浦遂倒履迎,师事之。同学复有杨芳和南浦族兄,姜桂初,南浦中表弟,三人者于拳术已有门径。至是得名师所造遂益深,武林标行中人不知其为郭弟子也,群起困之,时遇敌者仅南浦与桂初耳,即以背相附力搏,郭君在旅馆中,久不见二徒返,因率芳和行于市,为踪迹计,闻喧嚷声赴之,桂初已汗瑩瑩被面,势渐不支,郭曰,芳和进搏芳和大呼越人从入,当者无不辟易,郭亦跃登屋顶,探囊出标,射一少年帽落地,少年击郭,扬手接之,第三标来,则张口而啮以齿,众中有老人大呼曰,此麒麟不可与争锋,遂罢战,标行中人大宴客,四人伏礼而事息,几十余年,郭死于杨氏舟中,盖有谋毙之者云,郭长于轻身法,能自援柳叶,挂空中摇曳如游丝,又能行水中,袜不为湿,惜其术,三弟子皆不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