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争议和挑战,如何提高自己的说服力,以确保设计方案得到认可并实施?本文将探讨逻辑与证据的重要性、共赢思维的应用以及如何在职场中提升沟通能力。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我们逐渐发现,出色的设计并不总能保证方案的顺利推进。围绕设计方案,争议常常如影随形,例如:
方案看似完美,但却遇到其他同事的质疑,甚至有人提出完全不同的思路?
在宣讲一个方案时,方案的讨论还未结束,却被其他话题所偏离?
主题提出的方案优化,因被认为成本高、意义不大而遭到拒绝,最终不得不妥协?
其实上述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工作环境往往更加复杂多变。面对这些质疑与挑战,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方案更有说服力?一起来看看吧~
在学会如何说服对方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下什么是说服力。
提到说服力,很多人可能立即联想到“说话技巧”。比如在会场中,面对不同的利益方的激烈讨论,有人突然以犀利的语言驳斥对方的观点,最终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他的想法。然而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说服力呢?
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尤其对于设计师来说,好的说服力并不仅仅是技巧,更在于能够“求同存异”,即敏锐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从中切入话题,与被说服者产生共鸣,缩短彼此之间的差距。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说话技巧不重要,好的技巧的确可以为说服力加分,但以下三个因素更为关键。
具备逻辑思维的说服力是推进设计的重要因素。可以设想自己明明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讲述时由于缺失逻辑,让你的方案看起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会让你看起来没有仔细考虑设计的各个方面,最终会导致大家对你专业能力和判断力产生质疑。
而有逻辑清晰的讲话可以增强你设计方案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让团队内的其他同学更容易相信你的专业能力和判断,从而更容易支持你的设计方案。
许多设计师在阐述方案时,习惯使用“我认为”“我觉得”等主观表达,认为自己的专业背景足以支撑这些判断。
然而,单凭个人的主观结论往往难以获得他人的信任。在阐述方案时,引用具体的设计依据,如用户调研数据、设计原则、竞品分析等,不仅可以增强方案的客观性,还能增加团队对你专业能力的信任。
设计方案未能通过的原因往往并不是方案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它未能平衡各方的利益。一个优秀的方案必须考虑到所有涉众的利益,特别是他们的KPI。当设计方案能够让所有参与者看到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点被充分考虑时,方案的可行性就大大增加了。而这种共赢思维,正是设计方案说服力的重要基石。
围绕以上三个因素,接下来我们将从“层次分明”、“以理服人”和“换位思考”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设计方案的说服力。
在向团队内的产品、开发、测试等业务人员阐述设计方案时,层次分明的表达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借助芭芭拉明托的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
基于这一工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设计评审前,为了让参会人员尽快了解项目的重要性和急迫感,我们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项目背景和当前遇到的问题:
确保前期问题和背景简明扼要地传达清楚,这是项目评审的核心,直接影响后续方案的阐述。
团队成员可能更关注设计结果,而非表现手法。我们应直接呈现具体方案:
这样,领导和团队成员能够快速理解方案的核心内容,提高方案的接受度。
讲完结论后,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细节补充:
通过这种层次分明的表达方式,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设计方案,提高评审效率和方案的接受度。
为了让设计方案更具说服力,我们需要为其寻求有力的“理”之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合理的依据为方案背书,使其在团队内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这里的“理”主要指理性分析和理论支持。围绕这两点,我们将围绕交换机ZTP(零接触配置)注册流程的展示时遇到一些问题展开讲讲:
在提出设计方案时,首先要明确设计目标,并拆解设计策略,逐步解释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的。理性分析的依据可以包括竞品分析、市场调研、趋势分析以及数据验证等。这种方法不仅确保了方案在理论上的合理性,还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最终能够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设计理论为设计方案提供了指导原则,它们是经过大量实践验证的准则。在团队讨论中,恰当地引用理论,可以减少误解和争议,并增加设计方案的权威性。
正如前文所述,说服的重点不在于单方面让对方被动接受我们的观点,而在于双方达成共识,寻求一个均衡的共赢点。
成功的产品不仅需要满足用户需求,还必须兼顾业务需求,这才是产品持续发展的根本。为了实现共赢,首先要做到有效倾听,特别是在别人发表意见时,不要急于打断或捍卫自己的方案,而是应当先完整地倾听并理解他们的观点。通过了解对方的隐形需求,并积极建立信任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方案的达成。在建立这种信任关系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在任何商业项目中,预算、资源、时间和技术等都是常见的限制因素,不同的利益方对项目的关注点也各有不同。产品经理关注的是商业目标的达成,开发团队则更在意实现的难度,测试团队关心质量保障,而运营团队则专注于用户体验。
设计师需要提前识别这些潜在的风险,并在设计方案中融入预防措施,这样可以提升方案的说服力。
例如,某次设计方案可能会对开发、测试、运营团队造成超出预期的工作量负担,进而影响项目资源和时间线。为了在这些不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设计师应在次要问题上适当让步,而在核心设计原则(如一致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上坚持。这种灵活的调整能够确保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并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评审会的目的是共同将产品做好,因此在听到团队内不同角色提出的建议时,不应过度解读,而是要尝试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他们背后的期望。
例如,在交换机ZTP(零接触配置)注册流程的设计中,针对不同角色的阐述方式应有所不同:
针对产品的阐述:通过优化的ZTP流程,用户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完成配置任务,这将成为产品的核心优势,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设计方案应该展示如何直接促进业务目标的实现,例如提高复购率和拓客率。
针对前端的阐述:详细说明设计选择背后的技术考量,例如为什么选择逐步展示和分段确认的交互方式,并解释这些设计如何符合前端开发的最佳实践,降低技术实现的难度。
针对运营的阐述:阐述设计方案如何简化日常运营工作,例如自动化配置功能如何减少用户注册过程中的错误,从而降低运营团队处理用户问题和支持请求的工作量,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通过以上方法,设计师能够更好地平衡团队各方的期望,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达成共赢。
在制定和沟通设计方案时,确保方案的说服力至关重要。设计师不仅需要逻辑清晰、有据可依,还要善于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每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都得到公平考虑,并达成团队共识。最终设计方案的成功并不在于某一观点的胜出,而在于通过各方合作实现共赢,从而推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专栏作家
江鸟,微信公众号:江鸟的设计生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8年互联网行业经验,擅长体验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论、交互设计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