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几位前网约车司机转行成为自动驾驶安全员的真实故事,探讨了技术创新如何为个人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是一个关于适应与转变的故事,关于如何在新兴技术浪潮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网约车司机入职自动驾驶公司?
虽然听着似乎有那么点赛博朋克的感觉,但却又如此真实地发生在身边。
8月19日,一则“萝卜快跑招聘自动驾驶安全员优先录用老司机”的消息冲上头条热榜。仔细一看,这个招聘信息里的要求很有意思:“具备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货运经营经验的有优先录用机会”。
结合之前人社部新增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新职业的消息来看,似乎再次印证了一个规律:新技术的应用会产生新的岗位。
网上热度归热度,人嘛还是要回归现实,活在现实。
现实里跟一些朋友们沟通,发现有一些以前开网约车的朋友已经入职了萝卜快跑等自动驾驶科技公司。
时代的红利总是会有的,只是需要你在合适的时候向前迈出那关键的一步。毕竟,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能吃到红利的。
李成就是那个迈出了第一步的人。
成为一名父亲后,李成花了8年时间带娃,成为一名专职奶爸,直到孩子上学之后,李成重新回到工作,经过8年的职业空窗期,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其实并不容易。
做了一段时间的网约车司机之后,李成加入了自动驾驶这个行业。2022年,李成加入萝卜快跑,成为一名安全员。
“刚开始是紧张又新奇的,因为一切都是未知,也会担心自己的安全。”李成在谈到自己第一次乘坐萝卜快跑的感受时说:“真正试过后,发现前面有车违停、有障碍物或道路维修时,车辆就会提前减速变道;它的识别度也很高。”
在工作时,李成坐在主驾,不碰方向盘,也不需要操作车机系统,只需要在极少数情况下接管车辆,负责车辆以及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放弃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加入这个新行业,李成的家人最初并不怎么支持。既不了解这个工作,也有些担心李成的安全。
在适应了安全员的工作后,李成也带着家人坐上无人驾驶车,家人也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李成表示,在亲身体验过之后,孩子对无人车很感兴趣,他也鼓励孩子,并且引导他们向这个方面学习。
2023年,3月,李成升级为启航讲师,培训了不少于500个安全员。还被评为了优秀教官、萝卜形象大使……
同样“吃螃蟹”的,还有干过汽修、做过网约车老司机的卢苇冰。
“觉得汽车很时髦很酷,男孩子可能也都喜欢汽车,谁知道结果这辈子都和汽车打上了交道。”谈起自己与这个行业的缘分时,卢苇冰说。
卢苇冰做过4S店的维修技师,做过维修顾问,总之售后上的工作他都干了一遍。2017年,网约车大火,加上自己的汽修创业失利,于是卢苇冰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那时候他也曾月收入过万。
“我其实大部分时间也是在B和B+档,说到底,A+档只有10%的人,我还是觉得身体更重要,工作和生活要平衡”卢苇冰说。
原来,跑网约车的师傅能拿到A+绩效的,大多时候都工作12小时以上,牺牲了对家人的陪伴来冲单,卢苇冰觉得不值得。
2021年之后,平台司机收入锐减,租车费用上涨,网约车司机师傅收入大幅减少。于是2022年,卢苇冰离开了网约车行业,进入了自动驾驶行业。
经过培训后,20年驾龄的卢苇冰正式上岗,入职萝卜快跑成为一名无人驾驶安全员。这份工作让他有了更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五险一金的保障,没了跑单压力,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
如今,经过了两年的工作,他已经成为一名地勤组长,带领着一个十几人的团队。
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卢苇冰也有新的挑战。“不只是要对车辆负责,我们还肩负着对人和社会的责任,任何紧急情况和车辆矛盾都需要我们去协调,时刻把责任感放在心里。”卢苇冰说。
从网约车司机到无人车的地勤安全员再到一个团队管理者,卢苇冰完成了一个80后老司机职业身份的转变。
这种转变背后,是技术创新释放红利的草蛇灰线,也是整个自动驾驶科技发展的生动注脚。
吃到自动驾驶发展红利的,还有曾经做过篮球运动员以及整车实验员的王娟。
43岁的王娟,曾经有过20年整车实验员工作经验,2023年她选择加入萝卜快跑成为一名安全员,她的主要工作是测量道路的站点合理性和线路的合理性。
“第一天坐的时候说实话不怎么信任这台车。”王娟说:“第二天了解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没有我想得那么笨,它还是挺聪明的。”
现在王娟升任组长,成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
“职位的变动也让我有了更多的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王娟表示。“过去自己往往是被安排工作,上级布置什么任务就做什么任务;加入萝卜后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信任,也实现了晋升。”
李成、卢苇冰、王娟的经历,用事实证明了这件事儿:
新产业不仅能创造新职业,也重构了产业内很多工作岗位的价值,使得人们得以突破年龄的限制、职业发展的瓶颈。
35岁的中年人不怕失业,时代的红利下转行就业也不算晚。新的机会总是会在一波又一波浪潮中涌现。35岁如何?45岁又如何?还是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去行动,去改变,去抓住时代带来的机遇窗口。
面对变革,有人会说:“时代的灰尘是大山”。也有人会说,时代变革的红利是机遇。
自动驾驶这个行业,能看到的其实是更多的新机会,新红利。只是这个红利该怎么去抓住它,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躲在办公室里写文章的人,我自己了解完这些人的故事,最大的一个感受是,有时候直觉跟事实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不能仅凭经验就对一件事儿去下结论。
直觉上,AI替代人力,很多人担心自动技术会取代司机岗位,但实际上,反而会增加岗位。
比如,自动驾驶这个行业里其实一直在不断招人。
不仅仅是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小米汽车、云图科技等多家企业都在招聘安全员等相关职位。
这说明一件事。
技术发展、落地之后,对新岗位的需求不是某一家特定企业的需求,而是整个行业的需求。一个行业急需人才,那么意味着一定的就业规模增加。
这也是为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正式发布自动驾驶相关的19个新职业,此外人社部还表示: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开发就业岗位,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啥意思呢?
动驾驶行业的安全员、运维员岗位规模起来了,并且再加上职业教育培训所需要的辅助岗位,其实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的。
更何况,自动驾驶是新质生产力,其意义不仅在于直接创造就业,更在于间接创造就业。
为啥要大力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为能催生新就业机会。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是“间接创造就业”。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自动驾驶跟新能源汽车,他提到这么一个观点:他说电动汽车的普及,其实带动了这两年旅游业的发展。
因为带有高阶辅助驾驶的纯电车辆出现成本很低。一方面是因为电比油便宜,即便200-300公里的路程也花不了多少钱,全家一起出游会更省。另一方面是高阶智能驾驶让开车不那么累,所以更多的人也愿意出门了,特别是免高速费的节假日。
所以,这两年周边游爆火。
这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萨伊经济学”:供给创造需求。
供给的质量高了,延伸的需求就会被接二连三地创造出来。就像功能机时代并没有什么手机贴膜需求,苹果手机带火了屏幕更大的智能手机,进而带火了贴膜这个行业。
其实自动驾驶也有同样的逻辑。
萝卜快跑等自动驾驶企业发展得越好,出行成本越低,其实越有利于需求端的扩容。
自动驾驶行业成熟了之后,人们能够低成本打到安全又舒适的无人车,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打车?这个市场的需求是不是也会进一步扩容呢?
人们不去打车有这么几个主要理由:不环保、贵、夜晚打车不安全。
自动驾驶解决了贵的问题,电动汽车不烧汽油,解决了环保问题,打无人车又解决了乘客对安全的担忧问题。显而易见的是,自动驾驶越普及,人们打车的需求可能会更多。
人们打车变多了,出行变得频繁了,是不是就能带动消费?那么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是不是就又多了很多岗位?这其实也能间接创造社会就业。
当社会就业充分了,消费到生产的循环才能建立起来,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逻辑。
自动驾驶时代,技术创新拉动产业,产业拉动就业,就业拉动消费的链条依然在有效运转。而且可能会运转得更好、更快。
“自动驾驶发展不是消灭工作,而是创造新工作。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将人从疲劳中解放出来,让人可以从事更多创新创造的服务业工作岗位。”发改委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表示。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也有类似的观点。
“今年,大量网约车涌入市场,出租车、网约车市场基本上饱和了,蛋糕无法再做大。”朱西产教授表示:“换个视角看,萝卜快跑也不是单纯的抢人饭碗,表面上抢了出租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的饭碗,但是又创造了智能汽车研发、运维的工作岗位,无人驾驶汽车并不是社会矛盾的制造者,而是社会进步的驱动者。”
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每个时代的创新,都会带来每个时代的红利。
互联网创造了流量红利,诞生了外卖、快递、网约车等一大票职业,而AI和自动驾驶将创造“成本红利”,在这个基础上,不仅催生了安全员、运维测试等新职业,也会间接带动更多就业。
“旧王已死,新王当立”。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终究会成为历史,AI时代的大门已然敞开。新的时代潮流下,顺势而为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作者:志刚,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江湖(ID:VIPIT1)。
本文由@志刚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