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件产品开发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效的成本降低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昨天在我的“营销”领域专题号上写了一篇关于知行合一的文章。
一个核心思想是:
知就是行为本身,知和行是一体的。
其实每个人都是知行合一的集合,只不过是对“已知”的知行合一。要想改变已知,只能通过‘行’。
行的意思是要追求结果论、追求问题思维。
举硬件产品的例子来说,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如果不去实际参与项目实践,不去解决问题,就很难成长。
今天就以最近的降本选型为例做一个初步展示。
选型的背景是我们有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具备这样一项功能:检测到震动,就会触发报警。
这个功能本身很简单,问题是实现报警的器件是外采的整体模块,这就导致成本比较高。
为了解决成本高的问题,一般有两个思考维度:
一是找替代品;
二是改产品方案。
替代品的话作为一个单独的外接模块,就必须要有塑胶外壳,这就导致这种方案的成本注定要高一些。
因此我们考虑的是直接优化方案:
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使用现有方案中的蜂鸣器,通过软件控制实现模拟报警。
一方面需要你的 MCU 具备定时器或 PWM 输出能力,而且有的客户可能不认可,应为模拟实现的报警声音偏小,分贝达不到要求。
然后你可以继续延伸考虑:
然后就可以让硬件研发去做验证测试了。
实际也是有这样的方案的,可以提高一些分贝。
另一种是将外接方案做到产品内部,考虑使用蜂鸣片的报警方式,直接将报警电路做到板子上。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否需要产品外壳做蜂鸣腔,可能会涉及现有产品改模的问题,然后就让硬件研发去做验证测试就可以了。
实际情况是蜂鸣片甚至可以直接做到 PCB 上。
所以你会发现,通过不断提出问题、验证问题这样一个过程,你对这块就完全理解了,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就能直接找到方案。
是不是感觉自己就提升了?
通过一系列类似的行动及问题解决方式,你的积累会越来越多,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进阶。
接下来再给大家扫扫盲。
介绍一下蜂鸣器与蜂鸣片的区别。
首先是他们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
蜂鸣器通常由振膜、铁芯、线圈和壳体等部分组成,主要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一种装置。
工作原理是通过 PWM 的这种电信号使蜂鸣器内部的振膜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蜂鸣器的原理就决定了它的声音是比较单一的,使用范围比较窄。通常只能发出固定频率和音量的声音。比如可以应用在计时器、电子闹钟、部分低端电子保险柜等对语音要求不高的场景。
蜂鸣片则是一种利用压电效应发声的装置。通常由压电材料、振膜、电极和支撑结构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场的变化使得蜂鸣片内部的压电材料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声音。
你甚至可以反向操作:比如说你将蜂鸣片跟示波器接好,这个时候振动蜂鸣片,在示波器上就能够看到电压变化。
也就是可以反向通过蜂鸣片振动来发电,很有意思。
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蜂鸣片是压电发声,需要将其连接到信号源上,以便在电场变化时产生声音。
同时,为了控制蜂鸣片的发声频率和音量,还需要通过外部电路进行调节。
蜂鸣片的音频输出比较灵活,应用范围也更广一些。
你可以直接通过外部电路来控制它的频率和音量。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电子琴、语音提示、报警器等方面。
在实际装配方面,蜂鸣片也比较灵活,可以在结构上挖槽固定,甚至可以直接固定到电路板上。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人卫朋】,微信公众号:【产品人卫朋】,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