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分层是每个产品都在做的事情。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好用户分层?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四类行之有效的用户分层方式,看看那些运营高手是如何做的。
(1)数据识别用户层级
实施好用户分层的第一个核心要素是通过数据字段或标签来界定、区分和识别不同层级的用户。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用户分为发烧友、普通用户、超级达人等几类,但没有具体的规则和数据支撑,这样的分层就难以落地实施。
分层的背后必须要有具体的数据和字段来支撑,这是实现精准用户运营的基础。
(2)明确稳定的运营策略
第二个核心要素是针对每一类用户制定明确且稳定的运营机制或策略。以猫眼电影为例,如果只是笼统地说要针对电影发烧友用户做一些以院线影片为中心的活动,这样的运营机制是不够明确的。
需要将其具体化,比如每月选取当月上映的最热门前三或前五部影片,以每月一次的频率面向全站用户举办活动,或者根据地理位置定期举办线下活动。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用户可被识别,且有明确稳定的运营策略,我们的分层运营才能真正落地并发挥效果。
(1)业务主链条标准化程度
在选择用户分层方式时,需要考虑两个主要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业务主链条的标准化程度。
对于工具类产品,如闹钟,其使用过程对所有用户来说都是非常标准的。而对于阅读类产品,用户需求可能会因地区、年龄、身份等因素而有很大差异。
再比如,在线教育产品的业务链条就更加复杂。从招生、用户进入班期、班期维护到用户完成作业后的反馈,每个环节都充满变数。
(2)用户互相影响可能性
第二个维度是用户在产品中互相影响的可能性。有些产品中,用户之间会产生直接的互动和影响,而有些产品则不会。
例如,在今日头条这样的产品中,用户互相影响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互相影响的可能性更高。
(3)4 种分层方式概述
a. 个性化特质 / 需求分层:适合应用在业务主链条标准化程度较低,用户个性化需求多样,业务比较复杂的产品中。
b. 用户身份区隔分层:适合用在用户互相影响可能性较高的产品中。在这类产品中,赋予用户特定的身份特质可以产生更显著的意义,引导用户行为。
c. 用户价值区隔分层:通过判断用户价值的高低来进行分层,适用于大多数产品。
d. AARRR 模型分层:一种在增长领域常见的模型,可以用来进行粗放的用户分层,也适用于大多数产品。
用户分层方式选择取决于产品特性和用户互动程度,四种方法各有适用场景。
(1)墨迹天气与高德地图
墨迹天气是一个天气预报类产品,其业务主链条的标准化程度很高,用户之间几乎不需要互动。因此,墨迹天气适合采用用户价值区隔分层或 AARRR 模型分层。
高德地图的情况与墨迹天气类似。它的主要功能是导航,这个过程对所有用户来说都是标准化的。同时,用户之间互相影响的可能性也很低。
(2)印象笔记与招商银行
印象笔记是一个笔记工具类产品,其业务主链条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同用户对笔记工具的使用方式和需求可能大不相同。但是,用户之间是不可见的,几乎不存在互相影响的可能性。
招商银行 APP 作为一款理财投资类产品,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程度较高,但用户之间互相影响的可能性很低。
因此,印象笔记和招商银行 APP 都适合采用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分层方式。
(3)得到与抖音
得到是一款知识获取类产品,其业务主链条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用户之间互相影响的可能性也较高。
抖音作为一个短视频社区产品,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程度很高,同时用户之间的互相影响也非常明显。
因此,得到和抖音这样的产品既适合采用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分层方式,也适合采用用户身份区隔的分层方式。
(1)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
个性化特质 / 需求分层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业务主链条标准化程度较低的产品。这类产品通常无法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因为用户的使用目的和方式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2)用户需求多样化
这种分层方法也特别适用于用户需求高度多样化的产品。在这类产品中,不同用户群体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期望。
(1)明确用户核心需求
第一步是要明确用户的核心需求。这需要通过用户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主要目的和痛点。
(2)制定分层规则
基于对用户核心需求的理解,下一步是制定具体的分层规则。这些规则应该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
(3)设置分层标签
最后,需要将分层规则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标签,这样才能在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的用户分类。
(1)用户需求划分
得到 App 是一个知识付费平台,其用户需求可能包括以下几类:
(2)分层标签设置
基于这些需求,得到可能会设置如下分层标签:
(3)运营策略制定
针对不同的用户层级,得到可以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
(1)用户互动频繁
用户身份区隔分层特别适用于用户之间互动频繁的产品。在这类产品中,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身份认同感强
这种分层方法也适用于那些用户对身份认同感较强的产品。在这些产品中,用户的身份或等级不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种荣誉和动力。
(1)设置身份等级
首先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身份等级系统。这个系统应该能够清晰地反映用户的活跃度、贡献度或能力水平。
(2)制定晋升规则
接下来需要制定明确的晋升规则。这些规则应该是客观、可量化的,让用户清楚地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等级。
(3)赋予特权权益
为了让身份等级更有意义,需要为不同等级的用户赋予相应的特权和权益。这些特权应该是用户真正看重的,能够激励他们努力提升等级。
(1)用户等级体系
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其用户等级体系设计得非常巧妙:
(2)晋升机制设计
知乎的晋升机制主要基于用户的贡献质量和数量:
(3)权益差异化
不同等级的知乎用户享有不同的权益:
(1)消费能力
消费能力是评估用户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它直接反映了用户为产品带来的经济价值。
在评估消费能力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2)活跃度
活跃度是衡量用户参与程度的重要指标。高活跃度的用户往往更容易转化为高价值用户,也更有可能影响其他用户。
活跃度的评估可以包括:
(3)影响力
用户的影响力体现了他们为产品带来的间接价值。具有高影响力的用户能够吸引更多新用户,提高产品的传播效果。
影响力的评估可以包括:
(1)确定评估指标
首先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和运营目标,确定用于评估用户价值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反映用户在不同维度的价值。
(2)制定分层规则
基于确定的评估指标,下一步是制定具体的分层规则。这些规则应该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价值层级的用户。
(3)设置差异化策略
针对不同价值层级的用户,需要制定差异化的运营策略,以最大化每个用户群体的价值。
(1)会员等级设置
以某大型电商平台为例,其会员等级设置如下:
(2)权益差异化
不同等级会员享受不同的权益:
(3)精准营销策略
针对不同价值的用户群体,平台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1)获客
获客(Acquisition)是用户生命周期的起点,指的是吸引潜在用户关注并使用产品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的指标包括:
(2)激活
激活(Activation)指的是引导新用户完成关键行为,真正开始使用产品的过程。
激活阶段的关键指标可能包括:
(3)留存
留存(Retention)是指保持用户持续使用产品的能力,是产品价值的核心体现。
留存阶段的重要指标有:
(4)变现
变现(Revenue)是将用户价值转化为实际收入的过程,是产品盈利的关键。
变现阶段的核心指标包括:
(1)用户生命周期划分
基于 AARRR 模型,可以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2)阶段性目标设定
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用户,设定相应的目标:
(3)针对性策略制定
基于不同阶段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
用户分层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实践和优化。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四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式,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本文由 @小黑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