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写出第一篇10w+之后,用户说:请给雷军颁发诺贝尔奖!

    好学的黄河发表于 2024-10-29 11:20:06
    love 0

    在数字内容的浪潮中,一篇爆款文章的诞生总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讲述了作者如何在公众号仅有400多位关注者的情况下,实现了阅读量突破20万的壮举。

    早上好朋友们,又是一个美好的周一!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的公众号在只有400多位朋友关注的情况下、在日更的第31天,突然迎来了第一篇大爆款。

    但前天这篇,直接突破20w阅读。

    8:00 阅读量8000+;

    9:10 阅读量突破2w,成历史最高;

    10:10阅读量突破4w;

    01:45 半个小时后,阅读量突破5w;

    12:30阅读量突破8w;

    14:10阅读量达到前台展示的峰值,10w+;

    当我以为到头的时候,没想到,阅读量依然在疯狂涨。终于,在昨晚10点,阅读量达到20w。

    截止目前,阅读量暂停在22w。

    作为一个长期做内容的人,当然是兴奋的,这篇文章也是可以载入“2024年度个人最值得纪念的10件小成就”里的事件。

    所以我今天想分别从内容从业者的视角,分析一下两篇小爆款的共同之处,总结一下流量密码,为同样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的小伙伴一些个人心得;

    第二,从300多条留言中,总结一下人类的多样性,面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产品?如何避免“过度”营销对口碑的反噬?

    一、20w+背后的流量密码

    其实,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我是非常厌恶流量密码这样的说法的。

    背后藏掖着对内容的投机心态,似乎掌握了所谓的内容技巧,就可以“拿捏”每一位阅读文字的朋友,我似乎掌握了这样的流量密码,但是我也不会在接下来的日更中去追随流量的玩法,依然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只迎合自己和每一位读者,而不迎合流量噱头。

    当然,文章爆款背后的内容思维,却值得我们好好总结梳理一下。

    我结合两篇的共性,分享一下认为爆款内容最重要的一个思维:

    爆款背后一定是大的社会议题。

    正常来说,这两篇文章,我一个想表达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个是表达产品人、营销人应该多关注用户需求,锻炼用户思维。

    但如果单纯直白地讨论这两点,必然不会成为爆款,爆款的第一个前提一定是背靠大的社会议题。

    这两篇爆款,一篇关注教育,一篇关注家庭生活。

    一篇讨论我们的教育如何走,如何破当下的“极致内卷”的状态;

    一篇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选择更好的生活设备?

    教育和洗衣机,是大众的焦虑、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大众的日常密切相关。

    我们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大众传播高度普及和广泛渗透为特征的信息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们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或者娱乐都与大众传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爆款内容一定要背靠社会大议题。

    大议题才有关注度,大议题才有讨论度,大议题才有传播度。

    被读者关注、被读者热议、被读者传播,成为爆款的核心三要素。

    当然,这也非常直接地体现在数据上:

    《小米出了分区洗衣机,雷军才是用户之神!》文章内的投票超过30000人、留言条数有300多条、转发有3700多人。

    而现在正在写的这篇,必然不会成为爆款。

    二、人类的多样性,需求的多样性

    这篇文章的留言区不乏有偏激言论,但是我把所有的留言都放了出来,也让我在后台看到了人类的多样性。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分区功能,竟然能有这么多种产品槽点和诉求。

    从投票数据看,大部分人认为分区功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会有不同社会身份、不同视角、不同性别对于分区洗衣机的观点,我罗列下来,大家看看:

    有女生视角的:

    有男生视角的:

    也有来捣乱的:

    有讨论到底是不是真需求和性价比的:

    有从家庭和睦角度表达观点的:

    有站在营销角度思考的:

    有吐槽小米品控的:

    有跑题的,从讨论洗衣机讨论到小米手机的:

    从小米洗衣机扯到手机系统的:

    有给我建议,说我没家教的:PS:对不起,军儿

    有让给雷军颁发诺贝尔奖的:

    一下面对这么多用户的分享,也让我终于理解了张小龙在2019年微信之夜上的金句:“微信新版本发布后,每天有 5 亿人吐槽,有 1 亿人在教我做产品。”

    当年看,觉得是张小龙的吐槽,现在看,才觉是张小龙作为产品经理的隐忍与克制。

    站在产品的角度想:

    做一款用户满意的产品,做一款让所有用户满意的产品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大家的视角、需求、痛点、经济条件、年龄等等,构成了成千上万种产品诉求。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一款产品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做好一款用户满意的产品很难,但这背后也藏着无数的新商机。

    站在营销人的角度想:

    作为营销人,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去深挖、深度了解用户到底有什么需求,是大众需求还是个体需求,是长期需求还是临时需求,是有商业价值的需求还是赚不到钱的需求,需求在技术层面能否实现?

    这是我们的使命和价值。

    同时,一定要注意小心陷入过度营销对品牌价值的反噬。

    好的营销、有效的营销、能够获得正向好评的营销, 一定是基于好的产品。

    夸大的、超越预期但没满足消费者预期的营销,一定会遭到舆论的反噬,营销传播数据越好,反而对产品、品牌价值的负面影响越深。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好学的黄河】,微信公众号:【好学的黄河】,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