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如何做到私域内容的“极致复用”

    面面聊营销自动化发表于 2024-11-02 03:03:59
    love 0

    在私域营销的世界里,内容是连接品牌与客户、建立信任和推动转化的关键。然而,许多企业在私域内容管理上面临着如何高效复用内容的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私域内容复用的策略和实践,揭示了如何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论,将内容营销自动化,实现内容的最大化利用。

    先看个实际的吧:

    假如你的私域,上个月加了一大波人,加过来除了一开始的欢迎语、PPT介绍,就没有其他内容了。

    慢慢地,客户们沉默了……

    你不知道他加你是为了啥,而他也记不起来找你。

    一个月前某个晚上,有一场专题直播,于是群发了一条消息;

    双十一前活动预热,群发了两次优惠消息:

    然后,19%的人把你删了,50%的人把你设为免打扰……

    零售电商做群发,如果品牌可以,产品不错,价格美丽,群发优惠或者引到直播间兴许还有一定转化。而做软件系统和陪跑训练营的,就不知道结果如何了。

    在很多商家还处在上面的水平,搞不清楚私域内容这些玩意儿究竟有啥好复用的时候,有的人已经玩到next level。

    像这种能把内容搞明白的客户太罕见了,说百里挑一不为过。

    标签群发的局限和劣势,在《5000字说清楚标签,客户分层,客户旅程的关系和应用》里解释得很清楚,也给了解决方案。倒不是说它没用,它仅有的场景就是临时通知,而这些临时的内容时效性很强,也注定不会被人惦记着去复用,没准就是直播当天用AI随便写的一段,你应该扫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被复用的内容,主要是用来做线索长期培育和孵化的,要有持续挖掘,常看常新的价值。

    这两者就像是临阵磨刀和运筹帷幄,背后的能力是兵和将的区别。

    01 关于复用

    “复用”,是个在不同行业领域被高频贯彻的概念,意味着统一和高效。

    不管你是什么角色,word和PPT应该都用过吧?

    • 写重复类型的文档,会有文档模板;
    • 做PPT,避免每次重复排版,会有主题母版;
    • 程序员为了同一个功能在不同地方方便调用,会封装成函数,方法,类,模块,库,API…
    • 而产品经理、设计师,前端开发者,都会有意识去弄组件库,或者用现成的…

    他们的核心都是:“造一次轮子,然后重复使用”。

    web设计师和前端开发者Brad Frost在2013年提出了原子设计(Atomic Design)方法论:

    从左到右依次是:

    • 原子(Atoms)
    • 分子(Molecules)
    • 组织(Organisms)
    • 模板(Templates)
    • 页面(Pages)

    从最小不可分割的组件(比如输入框、标签),到简单的组件(如带图标的输入框),再到复杂的组件(比如卡片,列表,导航栏),然后多个简单+复杂组件构成页面框架,填充内容后,就是最终呈现的页面(比如电商APP首页,产品详情页)。

    这种组件思维,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便于复用和维护,保持设计的一致性。当组件母体发生变动,所有应用这个组件的更高层级,都会及时跟随变动,与组件母体保持一致。

    优秀的概念可迁移性是很强的,前端设计的方法论,也可以用到内容管理中:

    • 那些能引起客户反馈和咨询的单条优质内容,就是等待被复用的最小单元,“原子型内容”——【单条内容】;
    • 同类型的多条原子型内容,组成“分子型内容序列”——【内容序列】;
    • 多条原子内容和分子序列组合使用,变成针对指定场景或用户分层的“组织型内容”——【客户SOP】

    这几层之间不是死板的层层递进,它们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相互嵌套。到这里你可能还觉得比较抽象,下面说点更实操的。

    02 单条内容的复用

    内容的极致复用主要有2个层次的体现:

    最基础的就是对单条内容,要能批量复制和修改。

    为什么要批量复制?

    其实很容易理解。

    你只发一次,客户可能压根没注意到你,不一定及时看到。。比如你被设为免打扰,或者就是满屏99+被刷掉,消息就是被错过了。

    另外,就算看到了,对方要是不着急选择,看了也就过了,忘了。而好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过一段时间再复习一次,也没什么问题吧?

    至于复制多少,持续到未来多少天,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得与你们业务的成交周期齐平,比如三个月,半年,甚至更久……

    比如上图,初始只有18条精华内容,但每隔50、60、70、80、90、100天会循环一轮这些内容。

    越后面出现的间隔时间越久,是因为前几轮该说已经说了,对方如果还没删你,说明ta了解后可能认可你的产品服务,但又不着急。这时候就没必要再高频跟进了,反而容易打扰,就隔段时间出现就行。

    中间也留了不少时间缺口,对方需要消化理解的时间,把握好频率。另外后面还不断会有新的内容补充进来,得留出位置。

    为什么要批量修改?

    我一次把消息A复制了10条,之后A里面如果有什么要变动,难道要去改10次吗?

    有了批量复制,就一定会有批量修改的问题,比如像这个客户的问题:

    这时候,组件思维就很有用了:“先创造一个组件母体,母体复制出多个子实体应用在不同的地方,后续只需要维护这个组件的母体,就能确保所有实体跟着变化。”

    把需要周期性复制的内容当作一个内容组件的母体,之后引用和复制这个组件,后面只需要修改它的母体内容,所有引用的地方都会同步修改。

    单条内容就是最小的内容组件,内容序列是更高一级的内容组件。

    03 内容序列的复用

    当把一些同类型的多条内容放在一起,就是内容的分类或者模块化,他们是有不同的使用场景的。

    我之前用“乐高式”内容管理来做过比喻。乐高有特别多的基础块,肯定不是散乱的,而是分了很多系列和类别,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各个主题的搭建场景。

    内容管理其实也一样。你有很多基础的优质内容,分类组合后,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线,不同销售阶段,不同人群复用。而不需要每一条都从头写。

    比如抽出这样几个内容序列:

    1)介绍产品核心优势;

    2)行业最新动态/洞察趋势;

    3)认知纠偏,帮客户避坑小贴士;

    4)合作案例/客户评价/优秀使用案例;

    5)讲产品更新;

    6)产品使用细节tips;

    而你需要做这几个人群阶段的跟进:

    • 售前旅程:(A)拿需求——(B)意向培育
    • 演示后旅程:(C)演示完决策中——(D)达成合作

    针对A阶段群体:组合1、2、3、4

    针对B阶段群体:组合2、3、4

    针对C阶段群体:组合1、3、4、5

    针对D阶段群体:组合5、6

    组合完再将它们复制、循环。

    后面只需要往6个内容类别中添加或者修改内容,所有引用复制的副本,都会随之修正。

    现在你可能更容易理解这张图在干嘛了。

    当你写出一条好内容,可以在更长的周期内复用,就已经超过市面上80%的私域;

    当你维护一类好内容,可以在不同场景下的更长周期内复用,恭喜你,已经超过市面上95%的私域。

    本文由 @面面聊营销自动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