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Ray-Ban Meta在海外爆火,累计出货量超过100万副,众多国内企业纷纷涌入AI智能眼镜赛道。
今年7月的时候,业内分析Ray-Ban Meta带起了至少50个潜在的AI智能眼镜团队涌入该赛道,如今四个月过去,这一数字可能已经飙升到了100家。仅仅过去一周,便有多家厂商相继亮出了AI智能眼镜新品,一场“百镜大战”一触即发。
在这形形色色的AI智能眼镜企业中,Rokid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它已经在这条赛道上默默耕耘了十年。
十年前,祝铭明目睹了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率着一队跳伞运动员从策帕林飞艇上一跃而下,用一种惊心动魄的方式将谷歌智能眼镜带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一幕让他激动不已,他找到自己在阿里巴巴的领导,提出要离职去追寻梦想。
他预测,未来有两个领域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AI(人工智能)和AR(增强显示),更重要的是,这两者最终会融合在一起。他决心要去做一件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事,而且要做得比谷歌更好。
十年后,Rokid Jungle 2024合作伙伴暨新品发布会上,祝铭明带着他的Rokid站在了同一个地方,阿里巴巴园区内,向全世界展示他的梦想成果。
本期鲸犀出海百人谈,我们邀请到了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分享他对当下这波AI智能眼镜热潮的看法,以及Rokid在AI智能眼镜赛道上十年求索的心得和经验。以下是专访的全部内容,雷峰网鲸犀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与整理:
鲸犀:此次推出的新品,从外形上看,已经很贴近普通眼镜了,和上一代产品相比我们做了哪些改进?给用户会有哪些更优化的体验感?
祝铭明:虽然都叫做 AR 眼镜,但实际上 AR 眼镜在现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类。一个品类就是我们过去一直在做的产品,交互能力、展现能力、计算能力等都非常强,比如像Rokid AR Lite AR空间计算套装,其特点就是能力很强、展现能力也很强,但它没办法日常佩戴,因为还是一个非传统眼镜形态的产品,在办公、玩游戏时可以带上。
另一个方向上的产品,叫做AI+AR,AI+AR 的产品展现力有限,但是它特点就是轻便、一体,就像一个普通眼镜不到 50 克,有点像Ray-Ban Meta,本质上讲是一个AI眼镜。
Rokid即将推出的这款产品,跟最近很多企业一窝蜂推出的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是从AR眼镜演变出来的加上AI能力的眼镜,它不是一个纯粹的AI眼镜。当然AI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它核心强调四个能力(这四个能力本身也是按照优先级排的):
第一个能力就是它首先是一个好眼镜,你可以日常佩戴,且佩戴很舒服,而且可以取代近视镜、老花镜,所以我们的宣传口号叫不止一副好眼镜。第二它是一副好耳机。它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耳机,因为本身只要打电话或者语音,都需要一个耳机。第三它是个好相机,跟雷朋一样,它在拍照摄影方面品质非常好。第四它是个好助手,像 AI 的一些能力,比如翻译、信息提醒、导航,AI 搜索、AI 问答等系列功能。
总的来说,即好眼镜、好耳机、好相机、好助手。
鲸犀:目前,我们发现海报披露的合作伙伴除了互联网科技品牌之外,还出现时尚眼镜品牌BOLON,这一合作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产品线拓展到时尚眼镜产品?还是将我们的技术赋能BOLON?具体合作模式可否展开讲讲?
祝铭明:眼镜作为日常佩戴的产品,其优先级非常高。刚才我们讲到一副好眼镜,一副好眼镜如何定义,那就是除了戴着舒服之外,它还天然具备时尚属性,得是一个戴在脸上好看的眼镜,所以跟时尚品牌的合作就会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Meta会跟雷朋合作。
BOLON是中国第一眼镜品牌,所以我们跟BOLON合作。这是此次合作的出发点,其实简单地讲还是因为它是一副日常佩戴的眼镜,所以要把时尚属性拉满。
鲸犀:这次合作,分工是怎样的?
祝铭明:BOLON负责设计,我们负责整个技术和体验。不是贴牌。这次发布会BOLON 市场负责人也会来的,发布会上他们的团队也会上去讲,你会发现他们团队在设计上花了好多功夫,而且这次产品是非常典型的BOLON风格的设计。
鲸犀:Rokid的产品设计本身也不错。
祝铭明:跟BOLON是不一样的。Rokid一看就是科技产品,但是BOLON纯粹就是时尚产品。即将发布的新品,你第一眼看的时候,如果不告诉你,你会以为它是一副时尚眼镜。是跟Rokid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设计语言。
我们非常尊重BOLON,所以这款产品是以BOLON的设计师为核心设计的,我们的设计师只是从技术角度提供了参考,这是一次非常深度的合作。你会看到新款产品跟市面上的其他眼镜都不一样。
鲸犀:近来AR眼镜风起,在您看来,大模型这波AI浪潮对AR眼镜行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祝铭明:Rokid之前为什么不推这款眼镜,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如果纯粹从AR的角度来讲,它的展现力不足,不能看电影,不能玩游戏、不能办公、不能社交,所以Rokid一直没有去做。但是AI,通过后台能力的增强弥补了它在展现力上的不足,让它变得很有用。原来这个眼镜就很尴尬,你做一个轻便的眼镜,但是用途有限,但 AI 就让它的用处一下就变广了,比如说搜索、拍照、翻译一系列的这种功能,它的能力就变得很实用。
所以AI肯定是对日常佩戴的这种类型的眼镜,是一个强助力。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两年AI的基础上,推出了整个产品。其实这个产品从AR的技术讲,早就ready了,实验室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完成了这个产品的原型设计。
Meta与雷朋的合作,一开始是基于社交属性来的,它并没有做AI的东西,它是希望做一个社交拍照分享,它更像是一个戴在头上的相机,这是Meta与雷朋合作当时的设计出发点。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讲,本身就要买一副雷朋的眼镜,再加上有一点社交属性。
Rokid的出发点不一样,Rokid是从AR的角度出发,思考的是AI跟AR有没有真正增强的能力,反而社交不是我们的核心。
可以理解为Ray-Ban Meta和Rokid即将推出的新品,看起来都是日常佩戴的眼镜,但是它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Rokid是原生的AI AR产品,雷朋其实是从社交拍照类的眼镜衍生而来,加了一些AI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Rokid一定会有显示,因为Rokid本身就是一个AR公司,所以我们思考的是AR的眼镜如何跟AI进行结合,而glasses就是我们交的第一份答卷。
鲸犀:大模型火了以后,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AI眼镜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和上一批智能眼镜企业有哪些不同?Rokid的技术区别于其他企业,有不一样吗?我们的优势有哪些?
祝铭明:Rokid真正的积累是在软件和系统层面,这次为什么我会更强调AR和AI合作,也是这个原因。一直以来,我们是以操作系统、生态、算法、交互这些东西组成的,大部分的宣传也是围绕这些来做,而不是简单地讲一个显示的眼镜。目前,除了Rokid之外,其他人基本上还在单纯去讲一个戴在头上的显示的大屏,Rokid早就不讲这个故事了,但是戴在头上的大屏是一个最基本的能力。打一个不太恰当但比较接近的比方,以电脑或手机为例,我们是做手机/电脑的,其他人是做显示屏/显示器的,这就是最大的区别。而且我们跟Apple一样,在操作系统层面直接就有完整的一套解决方案。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我们跟现在大部分的玩家不是一类公司,我们更多的还是从一个计算平台的角度去思考。
一句话来说就是Rokid打造一个完整的全栈的计算平台,AR AI计算平台,这是我们跟大家最大的区别。计算平台就意味着从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算法、生态都是完整的,所以我一直说,Rokid是一个隐藏在精美硬件下的软件系统平台。我们公司的工程师60%以上是软件工程师。
这个产业太早期了,所以你不能有太大的短板,不能说我是一个软件公司,就做一个很丑的硬件,这没有道理。尤其是一开始的玩家,都是比较挑剔的玩家,更不能有太大的短板。从本质上来讲,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理解,Rokid之所以做一个很漂亮很好用的硬件,是为了承载我们的软件和生态。
尤其是这次的产品,它作为一个时尚眼镜,首先得强调它是一副时尚眼镜,但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强大到让你吃惊。举个例子,我前几天拿X光底片问它得了什么病,它就能直接告诉我;有个盲人戴上眼镜,他的太太告诉他桌子上有个西红柿,眼镜可以告诉他西红柿在他的右手边,他可以直接去拿;一个化妆品,它可以告诉你适不适合干性或油性皮肤;下象棋的时候,它可以引导你怎么走,一步步赢得这盘棋。它对物品的识别能达到这种地步。
鲸犀:很多新的AI眼镜公司都选择先在海外市场发展,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Rokid在海外有哪些布局?在您看来,出海仅仅是卖货这么简单吗?企业出海需要什么能力?
祝铭明:其实对于很多企业来讲,纯粹消费类的产品,其实就是出海卖货,品牌渠道建设,但是对于 AR 眼镜,对于我们这样的智能终端眼镜,它的任务更重。首先出海非常重要,Rokid也会不遗余力来做,我们接下来也会宣布一系列的出海动作,但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讲更关键的是如何建立,除了品牌、渠道、营销这些基本的操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生态,海外的内容、生态。
我们在去年的时候就跟谷歌合作,把Android TV所有的生态都挪到我们上一代的海外的产品上,那个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是一个智能终端产品,如果你拿回去它只是一个硬件的显示器,其实还是太薄弱了,你肯定还是要考虑海外的生态怎么对接,整个合作伙伴怎么去建设,这个Rokid花了大量的精力。目前为止谷歌也只授权了Rokid一家。
所以信息类的,像我们这样AR 类的产品,其实比其他的标准的快消类的产品还是要难很多,但我们也必须得迎接这个挑战。
鲸犀:目前,Rokid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祝铭明:跟其他企业都差不多。作为电子快消品,基本上还是北美、日韩、欧洲。欧洲市场,我们刚刚进入,北美和日本我们已经做了一年了。
未来会持续经营海外市场,计划是要做到海外收入占整体收入的一半。
鲸犀:计划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祝铭明:明年应该就能实现,今年已经比较接近一半了。
鲸犀:海外团队占比多少?
祝铭明:团队不多,因为海外毕竟只是渠道、营销和生态的团队,核心研发还是在国内。
鲸犀:您刚才提到说接下来会宣布一系列出海动作,能提前透露一下吗?
祝铭明:比如说这次与BOLON联合的产品就是面向全球销售的,不是只针对中国市场。接下来Rokid所有的产品都是一上来就面向全球,这次的发布会,你会发现我们也有一些海外的合作伙伴也在现场,而且都是非常大的合作伙伴。
很多人把全球化理解为中国产品出海,这个思想还是有点狭隘,其实从一开始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它就是一个全球化的产品,就像iPhone,它没有说中国iPhone,美国iPhone,它就是iPhone,最多在生态内容上做个差别,应付一下当地的政策,其他的都一样。
鲸犀:那在发展策略上,Rokid将注重对C端市场的挖掘,还是对B端市场的深耕,亦或者是“To B+To C”双轮驱动?
祝铭明:海外重点肯定是To C,To B 是顺带着做一做。如果有类似文博这些业务,他们有兴趣合作,我们也会加强做,但核心海外还是以C端为主,因为想快速做影响力,B 端我们就稳扎稳打去做就好了。
鲸犀:Rokid虽然已经成立很多年了,但要同时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需要投入的资源是非常大的,Rokid是怎么来分配有限的资源的?
祝铭明:其实营销资源,Rokid国内国外本来就差不多,而技术、平台和产品我们从一开始就是统一设计的,由同一个团队支撑,大家都复用的,也就营销和品牌团队上可能会做一定的切割,但总体来说,海内外投入都是相同的,甚至海外可能还会多一点。
鲸犀:海外的XR产品仍旧是领先于国内的,作为追赶者我们怎么在海外市场去跟他们竞争,国内这批XR企业的优势在哪里?
祝铭明:首先我纠正你一个观点,其实从AR产品的角度来讲,Rokid是领先于他们的,我如果把5年以后研发的 prototype(原型机)拿给你看,你也会觉得很先进。我们跟大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不会拿一个像Orion一样到2030 年都不会量产的产品给大家看而已,这不是我们的风格。
如果我拿一个我们2030年才会去考虑生产的产品,它一定是非常非常惊艳和先进的。Vision Pro的技术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产品方向上,Apple自己也认为它是个错误的方向,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领域里面,Rokid从来都不是追赶者,Rokid做的事跟很多人都是不一样。
应该说我们也是引领者,或者我们是另外一个坚持自己的产品路线和思考的公司,怎么与他们一起共同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每一次Rokid发布的产品都不仅仅在中国,在全球都会引发关注。这次发布会,海外的大的媒体也会非常关注,比如像时代周刊等都会关注我们的发展。
鲸犀:ok,换个说法,在一个巨头看中的领域,国内的创业公司,如何找到自己差异化的优势和前进路径?
祝铭明:国内企业天然的优势就是数据、应用、生态它是不同的,Meta做得再好,Apple做得再好,他们在国内的生态基本上还是比较匮乏的,甚至进不来的,比如Meta。
其实,海外竞争也没有其他的诀窍,就是靠产品,做出更好的产品,做一个用户更喜欢的产品。尤其是海外用户,他们其实更理性,不大在意产品是来自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他们更看重的还是产品好不好。
Rokid判断这些东西通常会剥掉大公司、小公司的外衣,我们还是要看产品是不是真的做得比别人更好。
Rokid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真的想参与全球竞争,就真正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做好用户价值。
鲸犀:您会认为财力不是决定因素?
祝铭明:坦白来说,大公司烧钱也不一定能做出来。产品不是靠烧钱做出来,是用心,要用心去做,其他都是假的。
如果靠烧钱就能做产品,那任何行业都没有创业公司的机会了。
而且创业公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包袱不大,他可以更专注地做好这个产品,大公司反而有些光环和包袱,就像vision Pro,一个典型的光环包袱下的产品,看着很强大,但最后其实用户不买单。所以我觉得不用太迷信大公司,还是要回归产品,Rokid从来都是这样的,对于比我们小的更早期的创业公司,我们反而会很尊重,他们是怎么去思考产品的。大公司我们也一样,大公司我们会更重视去分析它的产品思考是怎么样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东西值得借鉴,但不会因为它是Apple所以我们就跟随它。
Rokid一直以来都是走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思考,我们不是一个跟随者。所以还是那句话,赢得这个市场本质靠一个好产品,其他都是假的。
Rokid叫AR时代的引领者,我们是没有限定“中国”两个字的,我们叫Rokid,AR时代的引领者,是要做全球AR时代的引领者,至少我们要在全球的竞争里面有自己的话语权和自己的特色。
鲸犀:您认为智能眼镜行业的春天快到了吗,Rokid的「iPhone 时刻」在什么时候?
祝铭明:大概是在2026年~2027年之间,不会再晚了。
鲸犀:为什么这么说呢,依据是什么?
祝铭明:其实Rokid基本上是能够代表行业的节奏,每一次Rokid发布会之后,对行业都会有一个大的启发。我们设定的时间点就是这个时间点,所以大概率这件事情会在2026~2027之间。我们不仅仅是预测未来,我们实际上是在实践这个预测。
另外再加上行业的整个生态差不多是在2026年到2027年间,各个环节都会趋向成熟,所以在那个时候一定会引发一个大高潮。
所以,一方面是基于Rokid在行业的影响力,我们自己把时间点设定在2026~2027年之间;另一方面就是目前整个生态都在往这个方面去做,上下游供应链将会在2026~2027年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先把话留在这,以后我们再来对照这个时间点,看我说得准不准。
鲸犀:最近很多小米这样的大厂也开始杀入XR赛道,这会对Rokid这样的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祝铭明:肯定会产生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好的影响。
现在的大方向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最大的困扰并不是竞争,当然,未来也许是。但现在最大的困扰是教育市场,而不是竞争,我觉的这才是核心。
首先你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的话,不要去担心竞争。我还是那句话,不管大公司、小公司,是产品第一。第二就是这个市场现在更需要的是共同热闹和引发大家的关注,而不是去瞄准怎么竞争,这不是Rokid要做的事,Rokid产品差异化非常明显。目前,小米也好,百度也好,推出的产品还是比较follow雷朋的路线的。Rokid是有自己的路线,他们是以耳机为核心出发点,Rokid是以AR为核心出发点。所以大家目前为止是没有大的竞争的,但即便是有竞争也不用怕,因为这个行业现在太蓝海了,你稍微错开一点,稍微做点外观的区别,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受众人群。
所以现在,竞争不是主旋律,教育市场才是主旋律。有大公司进来,或者更多的人进来绝对是好事。如果还是自己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在教育市场,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那对于创业公司来讲,就是如何保证在未来的竞争中你的产品、技术和用户价值仍然是走在前面的,这才是我们更多要思考的问题。
但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觉得在单位密度上,在投入上,Rokid在行业内哪怕跟大公司相比,也是最大的一家公司。不是看整体的体量,而是看专业的战场上,大家投入和影响力到底是什么样的。比如说这次的发布会,是AR全球最大的发布会,在这个领域,Rokid的投入和影响力绝对是最大的。
还是那句话,这竞争不是主旋律,共同教育市场才是现在的主旋律,以后也许会竞争,但现在先不要去思考。
尤其如果一个企业在早期靠低价去打市场,一定是错误的。当然,大公司经常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这也许是他们能够最快速、最简单去试错的方法,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定要抗住前两年大公司的进攻,Rokid已经扛了10年。没有的任何一个产业在早期是靠低价赢得战争的。
鲸犀:所以要先将蛋糕做大,将这个市场做大。
祝铭明:如果用户真的喜欢你的产品,真的愿意用你的产品,总有一群人会愿意为你的理想和梦想买单。如果你一开始就聚集了这么一群爱占便宜的、低价的人作为早期的种子用户,可想而知,未来整个的社区、用户文化,将是多么糟糕的一个结果。
鲸犀:Rokid已经成立10年,可能不用像初创公司一样兢兢战战。基于当前这股AR眼镜的热潮,Rokid将在这一波浪潮中如何把握新机遇?
祝铭明:首先,Rokid一直有自知之明,仍然把自己定位成初创公司,而且更重要的是,Rokid一直在思考做好的产品和不一样的产品。
竞争是最低程度的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做差异,Rokid希望做出自己特色和差异的东西,哪怕我们最终在一个同质竞争中赢得战争,也并不是Rokid最好的战略。
假设Rokid未来也成为大公司,我们永远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其他人做不到,我们为什么能做到;二是其他人做到了但做不好,我们为什么能做好;三是其他人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能不能做得不同。
真正优秀的战略是差异,而不是竞争,即便你竞争能赢,可能也是一个比较惨烈的结果,比如可能会面临价格竞争或同质竞争。
鲸犀:对于国内外AR眼镜市场现状和趋势,您有哪些预判?
祝铭明:未来AR眼镜一定会变成一个所有能力都具备的东西,大概在3~5年内,变得又轻便,展现能力又好,画面精致,使用起来也很智能,而且佩戴舒适时尚。在这3~5年中,AR眼镜将会形成非常清晰的两个技术路线,一个是空间计算路线,一个是便携式日常佩戴眼镜的路线,这两条路线会独立发展3~5年,然后在3~5年之后,他们会融合在一起。
空间计算和AI+AR眼镜会各自引领不同的方向去跑,但Rokid是两只脚同步在跑。
我们之所以两只脚同步在跑,是因为我们相信在未来3 ~ 5年后他们又会合到一起来。大家在这个领域各自寻找机会,有人专注做空间计算或大屏,有人专注做便携式,甚至有的就做一个没有显示的耳机类的眼镜,也都没有问题,但总的来说,就是在这两个大的方向里各自寻找自己的细分市场,但在未来3~5年之后他们会变成一个事,那个时候手机行业就要面临大的挑战了。
(雷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