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类产品都有个榜单功能,能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那如果是在社交产品中曾加此类功能,是不是也可以呢?这篇文章,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起来看看。
在社交产品的广袤领域中,榜单功能的存在与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话题
当对百余款社交产品进行深入体验与探索后,不难发现,众多社交产品都精心加入“榜单” 这一功能。
榜单功能对于平台而言,它能够大力拓展消费场景,为用户创造更多充值的契机,从而显著提升平台的营收水平。对于用户来说,投身于那些知名且流量高的产品榜单竞争之中,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荣誉感,大幅增加个人的知名度与曝光量。
持续的体验与观察让我得知,凡是拥有 “直播” 功能的社交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引入了 “榜单” 功能,这一现象无疑引发了我更为深刻的思考与深入的分析。首先,让我们来清晰地理解社交产品中的两个重要概念:“1 对 1” 与 “1 对多”。
“1 对 1(One-to-One)”,代表着两个用户之间的亲密直接交互。这种交互模式通常适用于私密性较高的交流情境,比如温馨的私人聊天、生动的一对一视频通话等。在这个模式下,每个用户仅仅能够与另一个特定的用户进行互动,完全不涉及第三方的参与。就如同微信好友之间的畅聊、QQ 的一对一聊天那般,充满着专属的氛围。
“1 对多(One-to-Many)”,则意味着一个用户与多个用户之间的广泛交互。这种模式常常用于广播重要信息、精彩地分享内容或者进行引人入胜的公开演讲等场景。一个用户可以同时向多个用户发送信息,然而每个接收者之间并不会直接进行互动。恰似 YouTube 直播中,一个魅力主播向众多热情的观众进行直播,传递着多彩的内容。
而榜单之中,必定会有魅力榜(主要依据收到礼物的数量或者互动的频繁程度来确定)和富豪榜(依据送出礼物的数量或者消费的金额来衡量)。
做过一款小众社交产品(日活跃量在 4 – 5 万之间),该产品具备 “直播” 功能。在 2023 年举办了几期冲榜活动,其效果之好令人惊叹。主播们为了在榜单上崭露头角、炫耀成就并获取平台给予的丰厚奖励,纷纷邀请金主助力。在这个过程中,数次突破了营收记录,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流水数额。
主播们凭借着自身的才艺、幽默风趣地讲段子以及与粉丝亲切对话解答疑问等精彩表演形式,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他们为粉丝提供了丰富的情绪价值,而粉丝们也心甘情愿地追随并打赏,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这样的消费场景中,榜单发挥出了极大的攀比作用,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竞技场。
此前制作过另一款小众社交产品(日活跃量为 3 – 4 万),该产品设置了 “榜单” 功能。后续举办了几次冲榜运营活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未能像拥有 “直播” 功能的产品在夜晚达到高额流水)。当时在首页凸显该功能,一方面是考虑提高营收,另一方面也是考量到榜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产品的活跃度,让用户觉得平台充满活力,值得留下来。
后来又做过一款纯 “1 对 1” 的产品(日活跃量已突破 10 万 +)。一开始,这款产品也设有 “榜单” 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平均用户收入(ARPU 值)似乎并没有明显提高。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可能会让竞品算出平台营收、增加运营成本以及对 “1 对 1” 场景不友好等情况后,果断调整运营策略,去掉了 “榜单” 功能。令人惊喜的是,数据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此后,一直未重启该功能。未来,或许要等到有 “直播” 功能时,再考虑重新放出。
倘若添加 “榜单” 功能,在交友的情境中,人们往往希望交友具有唯一性。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对男性用户并不利:“看到该女性用户这么受欢迎,不想搭讪了,没意思?” 然而,对于女性用户来说,则有一定的利好:“这个榜单好多土豪呀。” 我们始终希望交友能够更加纯粹一些。因此,像纯 “1 对 1” 社交产品以及婚恋产品都不添加 “榜单”,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然,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等待我去挖掘。
总结:如果产品具有明显的 “1 对多” 属性,那么添加榜单功能并进行长期维护是非常值得的。但如果是 “1 对 1” 或婚恋类产品,不建议加入榜单功能,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重要的是,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来审慎决定是否引入榜单功能,从而实现最佳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效益。
若您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吐槽,请于评论区发表,一起探讨、一起成长
本文由 @沉迷社交产品的初九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