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公司,产品和交互的工作通常都是由产品经理一人担任。实际上,产品和交互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这篇文章,我们看看作者的解读。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数据产品根据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使用习惯进行了不断更新,逐渐趋近完善,各大软件之间其实已经趋于规范化、模范化。在这种应用模范化、规范化的背景下,一个好的交互或者特殊的交互体验有时候则会令消费者或者甲方眼前一亮。
交互界面,即产品操作界面,就是指人与产品之间发生使用关系时,面对面接触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互相沟通的有效界面,是每一种产品都存在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交互界面除了它存在的必要性之外,其功能性更加不能小觑,这也是决定着产品使用可靠性和持续可行性的关键,人机交互界面的功能性表达方式就是人机交互界面语义,等同于人类之间沟通的语言,通过声信号或者不发声的图形符号、光符号、色彩信号等给人传递信息,告知使用者产品的功能、结构、使用方式以及产品工作效果.这样的信息传递给予人们一种直观的接受感,也是人们完成“认识产品、阅读产品、了解产品、习惯产品”整个过程的有效支持,起到了引导性的关键作用,必不可少。
往往我们一提到产品交互界面,把它构想的很复杂,有着高逻辑性、高科技性、操作形式且需要指读认知学习后才能进行使用,但实际上产品操作界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表达到多功能复合变化多样且内容丰富。
举例来说,我们日常频繁使用到的一种产品:地铁票。当期地铁使用的方式众多,如实体地铁票、市民卡、地铁充值卡、支付宝地铁二维码、地铁官方软件二维码等。
对于当前社会来说,二维码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单单一个地铁二维码就将出现在多个应用平台之上,在消费过程中,对于同一种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哪种选择就体现在细节交互上了。于我而言,我在杭州坐地铁时更常用的是“杭州公共交通”这个应用,它的好处是功能比较单一,且可以快捷进入,点击应用后将直接进入到二维码扫码页面,同时可以在首页中查询地址,即弥补了普通导航软件不能支持公共交通刷码,又弥补了嵌入到大型应用平台后仅支持刷码导航还要另外分页的缺陷,实现了在在同一个应用上能够满足“导航”、“刷码”的需求,对平常上班通勤来说,节省了一点时间。
总之,好的交互更适用于消费者想要的场景和使用习惯,“点击应用即打开地铁二维码的”的交互方式比其他嵌入的二维码更为便捷,不用打开应用→找到交通模块→切换地铁二维码。产品在被消费的过程中,体现了其价值和能效(这里的消费,即产品被使用;消费者,即产品使用者)。
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与产品产生零距离交流,并通过这样往复循环、交替完成既定任务动作,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消费者逐渐养成操作使用习惯,消费者在尝试习惯产品、习惯产品的使用方法,认知产品操作界面的方面有很多,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对交互界面及产品的操作最初都是从符号认知开始,对应的应用图标或者指示符号将给用户带来引导作用,如下图:想到公共交通第一时间会想着去找到和车有关系的图案,想到停车场会优先想着找到”P”的符号,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常识会对用户造成一定的固化思维,交互的第一步就是找到更贴合用户使用生活场景的图标,带着答案找问题往往能减少因为认知而导致的操作错误。
用户对于颜色的思考,其实就是我们产品常说的“表现层”,颜色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表达产品不同的情感,实现视觉表达方面的冲击初始,比如说想到“京东”第一时间想到的颜色肯定是红白配色,想到“淘宝”则会想到橙黄色,主题色是应用的表现层,它直观的影响了用户的感官和第一印象,假设一个婚庆公司的应用软件选用的是黑白配色,对传统的中国用户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一丝不吉利,进入后的第一印象感官则会大大减分。
顺序的认知包含很多东西,比如说时间的顺序、按钮的顺序、图片的顺序、页面的顺序等,在设计应用后台时,交互说明往往需要告知我们的技术人员我们产品的前后逻辑关系,以及交互的先后顺序,从而使的产品的交互更为流畅。比如说对于列表来说,往往我们常用的顺序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倒序,最新的数据展示在页面最前方,这也主要是因为用户往往更重视的都是新产生的数据,而不是陈年老数据,新产生的数据展示在列表第一页的首行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用户的重视程度。
对于目前大多数产品经理来说,我们的交互思维已经被市面上成熟的产品给固化了,往往会觉得“大平台都是这么做的,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在不断的参考借鉴中,或多或少的缺少了一些自己的产品思维,觉得别人的总是更好的,包括我也是如此。挑战“交互”,跳出交互舒适圈,这也就是开始发生使用挑剔的阶段,由使用者提出异议,挑剔产品中不适用的地方,以此来完成产品的可能性优化和改良,在消费者提出挑剔点和使用要求的过程中,发生产品的次代进化、或者是不良产品的淘汰,以此可完成其存在的延用率。
对于初级产品经理来说,合理把握视觉设计中图片、文字等要素的运用和图形、图片的布置,结合视觉思维以及大脑视觉冲击模式等有关理论,即人们在视觉信息接收过程中,对图片与图形的印象表现最为深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有效识别和记忆,从而结合这一理论,充分利用图形和图片,使界面视觉效果得到优化和提升,以使用户通过手机在实现人机交互中获取更加良好的视觉感官体验,以赏心悦目的体验感受信息传递和接收
本文由 @我羊你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