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新生态·新机遇”首届鸿蒙生态大会上发表题为“共建鸿蒙原生生态 共创产业星辰大海”的致辞。
11月23日,首届鸿蒙生态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会上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10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成熟标志。这是鸿蒙生态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关键目标,也是鸿蒙应用上架的冲刺阶段。”
从2019年鸿蒙系统首次发布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操作系统,甚至有望在2024年超越苹果iOS。今天,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关乎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更承载着中国科技生态建设的新使命。
为什么是“10万个应用”?因为应用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操作系统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徐直军指出:“开发一个先进的操作系统并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人用。”生态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丰富的应用场景,是衡量一款操作系统是否成熟的核心标准。
目前,鸿蒙生态已覆盖了18个垂直领域,包括交通、娱乐、支付等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高德地图到微信,从支付宝到爱奇艺,鸿蒙系统已完成了对头部5000个应用的鸿蒙化。然而,与国际领先的成熟操作系统生态相比,这只是个开始。
鸿蒙生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强大的技术基础。基于开源鸿蒙(Open Harmony)的分布式架构和微内核设计,它打破了传统终端之间的技术隔阂,实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机等设备的无缝协同。这种“一个系统覆盖所有终端”的全场景设计,正是鸿蒙立足于万物互联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鸿蒙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是一座通向未来智慧生活的桥梁。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不仅是技术的趋势,更是用户体验的核心需求。从智能家居到智慧交通,从教育医疗到工业控制,鸿蒙分布式架构已经为实现多设备协同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开源鸿蒙既覆盖桌面和移动终端,同时又覆盖各类物联网终端,”徐直军表示,“这是为万物智联时代打造的操作系统。”在这种技术愿景下,鸿蒙不仅是华为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步。
鸿蒙系统的成功,也象征着中国技术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型。全面国产化突破的背后,是中国科技产业链上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从方舟编译器到仓颉编程语言,从盘古大模型到MindSpore框架,这些技术不仅支撑了鸿蒙生态的成长,也展示了中国科技的自信。
要实现“10万个应用”的目标,关键在于丰富鸿蒙的原生应用生态。虽然日常生活所需的主流应用已经覆盖,但还有大量小众、低频但刚需的应用没有实现鸿蒙化。比如细分领域的医疗管理软件、农业生产工具等,这些“毛细血管”领域的覆盖将是鸿蒙生态进一步深入的重要方向。
徐直军强调:“需要更多开发者、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原生鸿蒙应用的开发中,让鸿蒙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手机不仅是生活工具,也是工作工具。徐直军还呼吁,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发更多内部办公应用的鸿蒙版本,让政企工作人士在办公场景下也能享受到鸿蒙生态的便利。
消费者的接受和反馈是生态成熟的重要驱动力。徐直军坦言,鸿蒙生态还年轻,不完美,但正因为如此,每一位消费者的包容和建议,都能帮助鸿蒙更快完善。他呼吁更多人“用起来、提建议、推动完善”,共同构建生态的良性循环。
鸿蒙生态的快速成长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生态规模仍需扩大,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场景的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鸿蒙生态的认知和信任仍需进一步提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华为正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生态完善:
当“10万个应用”目标实现后,鸿蒙生态将迎来怎样的未来?不仅是智能设备的全面协同,更是个人、家庭、企业全面智慧化生活的全面实现。
同时,鸿蒙生态的成功并不会止步于中国。面向全球市场,鸿蒙的分布式架构和开源特性有望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发展的方向标。
共建智慧生态的号召
“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10万个应用”的目标,是鸿蒙生态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更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期待开发者们贡献更多精彩的应用,期待消费者们提供更多包容和反馈,也期待行业伙伴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这是鸿蒙生态的冲刺时刻,更是未来智慧生活的新起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华为开发者联盟】,微信公众号:【HarmonyOS科技】,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徐直军现场致辞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