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宗十牛
禅僧把修行顿悟的过程绘制成牧童找牛图,即所谓的禅宗《十牛图》。这就是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郦垂手十像。以此比喻人迷惑无知,像牧童失了牛一样而决定去寻找它。牧童在一片乱草丛中沿着足迹寻找,终于发现了牛尾,继而又发现了牛身。为了驯服牛,牧童要与牛进行一番搏斗,这意味着一场俗世与光明的激烈战斗。牧童取得胜利后,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回家。不知不觉中他忘了自己,忘了牛,周围的红花绿柳、美好甘甜的世界都看不见了。他在清澈的月光下徘徊,现在,他好像在,又好像不在,他和自然已成为一体。所以据禅宗来看,战胜自身,比西方的中世修道士用劳苦身体达到锻炼内心更为真实。肉体如同“存在”之彩虹,是光芒四射的水晶器,心灵则如一面透彻明亮的湖水一般,映照着空中的云彩,虽然它会时而随风波澜翻卷,但永远不会失其原本之性而恢复平静。世界上充满了生死存亡,悲哀忧愁,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偶然所致。人的一生,如同奔赴婚礼盛宴,需要控制自己的激动心情,保持心平气舒的状态。
—— 冈仓天心《东洋的理想:建构日本美术史》
评:关于十牛的解释可另看铃木大拙的《禅是什么》第五讲,会有不同的感触。
2、众眇之门 | 《帛书·老子·道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翻译: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恒久的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就不是恒久的名。无,是形成万物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经常没有欲望,可以观照道的奥妙;经常存有欲望,可以观照道的端倪。无和有都源于道,名称不同但都非常幽深;幽深又幽深,是一切奥妙的大门。
评:用通俗的话来理解,“道”是规律,所以要善于把握“道”,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外界的知识或他人的经验,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或实践去感悟“道”,要学会在“有”与“无”中辩证的洞察事物,即要看到它的具体存在(“有”),也要思考它背后的本质和潜在规律(“无”),在学习和实践中保持开放、无执的心态去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被表象所迷惑。所以“道”是深奥和复杂的,是理解世界本质的关键。
3、磨砖不能成镜
马祖道一禅师,是四川广汉县人,幼年在罗汉寺出家,唐开元年间,来到南岳山,在一个草庵里修习禅定。
怀让禅师每次路过草庵都看到马祖禅师关门用功,就想点悟他,于是敲门问道:“大师每天枯坐在这里,图的是什么?”
马祖禅师没有理解怀让禅师的话,反而觉得他打扰了自己的清修,于是继续坐禅。
怀让禅师看到后,觉得他太执著、固执,但是又不忍心不理会,于是拿起砖头,在马祖草庵前用力磨了起来,一连磨了很多天,声音非常刺耳。马祖禅师没法静心,于是打开了庵门,循声音望去,看见怀让禅师在那里不停地磨砖,于是不高兴地问道:“大师,你磨砖究竟是要干什么?”
怀让禅师哈哈大笑,说:“我想把砖磨成一面镜子。”
马祖禅师奇怪地问:“砖怎么可能做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说:“你说的没错,砖是磨不成镜的,那么你一味枯坐就能成佛吗?”
马祖禅师一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悟,于是投在怀让禅师的门下聆听教诲,在六位入室弟子当中,只有马祖禅师得到了心传。
评:磨砖不能成镜,那坐禅又岂能成佛。悟道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反观内心,洞见真如。
这周我读了读陈嘉映先生的这本《走出唯一真理观》,这篇文章是陈嘉映先生在2015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座稿,很有收获。
- 观点一:洗脑要灌输给我们的,是虚假的观念而不是真理。教育的目的则相反,教育是要让我们获得真理。这是洗脑和教育的第一层区别。这好像是很重要的一条一要是洗脑的结果是给我脑子里装上了好多真理,即使用了点儿强制,洗脑似乎也还是一件好事。
- 观点二:洗脑要把一套虚假观念灌输到我们脑子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开动宣传机器,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宣传机器不停运转。大家都听说过戈培尔有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教育则不同,教育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是自愿自主的。教育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有些论者甚至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自由的交流。这是洗脑和教育的又一层区别。
- 观点三:专事灌输的宣传机器总是和审查制度配套。
- 我们说传销班是洗脑,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力图屏蔽不同信息。
- 从教师一方面来说,他虽然有一套自己的课程,但他并不限制学生接触别的东西,这恰恰表明他自信他所教的是正确的知识、正当的道理。实际上,这种自信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不禁止学生接触不同的东西、相反的东西,反倒鼓励学生时不时跳出他所教的东西。洗脑者却没有这份自信,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所教的东西,但他显然不够自信,所以需要禁止你接触与他不同的那些东西。
- 要是洗脑的结果是给我脑子里装上了好多真理,洗脑会不会是件好事?不是。我是要真理,但我不只是要占有真理,我要的是追求真理从而认识真理,要的是我自己去逐步认识真理这样一个过程。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你自己并不追求真理,那么,即使真理落到你手里,你也不知道它是真理。何为真理的问题与你是谁的问题是连在一起的。教育的理想是举一反三,我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才能举一反三,洗脑则相反,它要的就是消除你的独立见解,你所接受的东西里不包含未来自主生长的种子。
- 从事教育的长辈和老师当然是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把他们认为正确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然而,同样重要的是,甚至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力,培养他的自由人格,希望他成熟起来,能够在他自己的时代里,依他自己的性情,去获得他自己的好,过上一种有充实意义的生活。至于什么是他的有意义的生活,则并不由教育者决定。依我看,这是教育和洗脑最根本的区别。
- 观点四:我并不是说,洗脑机制里真正起作用的是暴力。宣传、屏蔽、被洗脑者自己的愿望,这些也都是真实的因素。但我怀疑,去掉了暴力的因素,我们就很难全面地刻画洗脑机制。而且,暴力并非只在外部起作用,它还会跟机制里的其他因素产生化合反应。
- 观点五: 教育者一般不讳言自己是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人通常知道自己在接受教育,也承认自己在受教育,但洗脑的情况却不一样,实施洗脑的,不说他在洗脑,被洗脑的人不知道自己被洗脑,也不承认他是被洗脑。
- 观点六:建议我们要慎用“洗脑”这个词。尤其是,凡在我们看不见暴力的地方,我们就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是洗脑的结果。不要因为别人的立场和做法显得荒唐就指斥他被洗脑了。朝鲜民众以为他们那种穷困的日子是幸福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洗脑的结果,因为在朝鲜,大多数外部信息是被屏蔽的,支持这种屏蔽的是巨大的暴力。但一位修道士认为,有汽车有洋房算不上幸福,真正幸福的是一心事主,因而甘心情愿去过我们都不愿去过的艰苦生活,虽然他的想法和做法跟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你也不能说他是被洗脑。即使我们面对的是极端的事例,我们仍应慎言洗脑…… **一旦给某种做法贴上“洗脑”这个标签,你似乎就不用再对他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做法的根源进行细致的探讨分析了,我们在不经意间放弃了对这些事情进行严肃思考和深入理解的责任,结果,我们本来就已经相当稀薄的智性生活就变得更加浅薄了。
评:这篇文章我是第二次读了,可能有朋友读完会觉得有些散,因为原文确实初次读比较散,陈嘉映先生结尾自己也说了密度大,不过他的思考很值得启发我们继续深入的思考。
5、从精彩评论中获取有用信息 | 技巧
我这两年有一个习惯,就是着重关注一些质量高的视频的评论区,有些网友发出的评论真的时常让我眼前一亮,他们的发言并非结论而是观点,我会再根据提供的独特观点去查找资料验证、扩展,这也是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快速方式。因为自己的视野下总是有局限,这才是网络给我带来的乐趣啊。
6、《论俗气》 | 钱钟书
这篇文章是钱钟书先生在1933年《大公报》(1933.11.4)发表的一篇文章。非常有趣,在这篇《论俗气》文章里,钱老谈到了俗气的两个特点。
- 我们胸中还潜伏一个道德观念:我们不赞成一切夸张和卖弄,一方面因为一切夸张和卖弄总是过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语,下至戏里的丑表功,都是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另一方面也因为人家的夸大反衬出我们的渺小,所以我们看见我们认为过当的事物,我们不知不觉地联想到卖弄,不管那桩事物确是在卖弄(像戴满钻戒的手)或是出于不得已(像大肚子)。
- 俗气不是负面的缺陷(default),是正面的过失(fault)。
- 俗的东西就是可以感动“大多数人”的东西——此地所谓“大多数人”带着一种谴责的意味,不仅指数量说,并且指品质说,是卡莱尔(Carlyle)所谓“不要崇拜 大多数”(don’t worship the majority)的“大多数”,是易卜生(Ibsen) "(a majority is always wrong) 数”。
- 假使一个人批评一桩东西为“俗”,这个批评包含两个意义:(一)他认为这桩东西组织中某成分的量超过他心目中以为适当的量。(二)他认为这桩东西能感动的人数超过他自以为隶属着的阶级的人数。
- 事物本身无所谓雅俗,随观者而异,观者之所以异,由于智识程度或阶级之高下。
- 俗人并不反对风雅的,他们崇拜风雅,模仿风雅,自以为风雅。没有比“雅的这样俗”的人更雅了,他们偏是“雅的这样 俗”;古代的 Precieuses Ridicules,现代的 Not-very-intelligentsia,都是此等人物。我们每一个人都免不了这种附庸风雅的习气。天下不愁没有雅人和俗人,只没有俗得有勇气的人,甘心呼吸着市井气,甘心在伊壁鸠鲁(Epicurus)的猪圈里打滚,有胆量抬出俗气来跟风雅抵抗,仿佛魔鬼的反对上帝。有这个人么?我们应当像敬礼撒旦(Satan)一般的敬礼他。
来自Medium的一篇文章。
- 设计目标,游戏学习人生。主线任务就是我们的目标,而阶段性的提升和解锁新技能,就像支线任务。
- 触发机制,将失败转化为动力。
- 学会独处,独处是成长的加速器。
- 学会时间管理,享受自律人生。
- 衡量自己的进步,比如用 Notion 等视觉工具,让自己看到每一步的进步,提醒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远。
Gamification is a big part of what helps me to consistently learn new things. Even with a full-time job. Tracking goals, measuring progress, and blocking out time makes things so much easier.
Figuring out our goals isn’t always easy. Sometimes we have to sit with our thoughts for a while to figure out what we want. But when we discover our goal, developing these positive habits makes it so much easier to achieve the outcome we want.
2024年12月20日,浙江大学马欢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探讨了神经元活动与线粒体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大脑衰老的节能机制。研究发现,通过增强神经元兴奋性,可以促进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改善衰老大脑的能量需求,具有抗衰老的潜力。也就是说,多思考可提高神经元兴奋性,促进线粒体提高其DNA表达以满足神经元活动的动态能量需求,从而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9、2024年年度总结
马上2024年就要结束了,年度总结快写完了,大概本月底前在博客发布,并同步推送 Newsletter 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