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微信开始测试“送礼物”功能后,不少人都开始分析微信这么做的意义和后续的发展,但少有人从产品角度分析。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从产品的角度,送礼物功能的需求和后续,可能会是什么。
上周微信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支持从微信小店选购商品“送给朋友”。
这个功能可以说是平地起惊雷,上线后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都是热烈讨论,上一次微信的产品迭代引起如此广泛讨论的,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
这篇文章,除了跟大家介绍微信送礼物的产品功能,微信为什么要推出该功能,更想跟大家一起聊聊,微信下一步可能会怎么迭代?
微信官方,针对送礼物功能,有一个简单的交互图说明。
对于送礼物的人来说,他们的用户路径是:
对于收礼物的人来说,他们的用户路径是: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亮点设计:
1)赠送方在送出礼物时,无需填写收货地址,收货地址将在礼物收下时由接收方填写。
也就是说赠送方完全无需知道接收方的地址,而且即使接收方填写了,赠送方也是不知道的。填写地址后,交由小店的商家履约即可。
这既减轻了赠送方的操作成本,也极大保护了接收方的隐私。
2)如果收礼人对送礼人选的规格不满意,还可以自行更换同价格的其他规格。
这在我们送礼过程中是经常遇到的场景,你买的衣服是蓝色的,对方喜欢红色的,按照以前的流程,你还得去换货,现在直接一选,方便!
3)隐私高度保障,甚至非常拿捏人情世故。
当咨询者为接收方时,询问对应的礼物订单时,客服侧订单卡片隐藏礼物金额。确保全流程中,接收方始终不知道礼物的金额。这是充分考虑到我们送礼物的感受,你只要感受到礼物即可,如果礼物关联了金额,那就“变味儿”了。
而咨询者为赠送方时,如涉及礼物订单信息,会对商家端提示【请勿将礼物订单的个人信息泄漏给赠送方】。确保全流程中,赠送方始终不知道接收方的隐私。
当然,现在这个过程还有很多限制,比如以下这些
送礼物应该是个超级常见的日常需求,生日要送、节日要送、纪念日要送、结婚要送、孩子出生要送……我们要送礼物的场景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养活了很多教大家怎么送礼物的自媒体。
正常来说,我们送礼物一般是,问一下朋友的收货地址和手机,然后买个东西给对方寄过去。
可能你会说,家不可能老搬,买东西寄过去不可能连地址都不知道是哪。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当代深圳年轻人并非如此。
要么,就是久未联系的朋友,有了好事需要庆贺时,比如大学舍友,工作后已经不在一个城市多年,结婚了邀请你参加婚礼,这时候你未能参加,想买个礼物寄给对方,那势必需要收货地址。
要么,就是经常搬家的朋友,当代年轻人,能买房稳定居住的,能有多少……大多数人都是隔一段时间就会搬家,或者换一个城市,你怎么能保证知道人家的新地址。这种时候,你要送礼物前,也得先来一句“你地址换了吗”“新地址是什么”。
所以,送礼物是非常、非常、非常常见且必须的需求。
就实际情况而言,在不知道对方地址的情况下送礼物,也是非常常见的需求场景。
那么,为什么会是微信呢?难道其他平台没有做过类似的功能?
我印象中,最先有类似功能的是淘宝,每次支付都会看到一个显眼的“找朋友帮忙付”。
这个功能本质上,也是基于送礼场景出发的,你挑好了一个东西,让朋友付钱送给你。
但是,总感觉哪里很奇怪,特别像你跟别人讨一个礼物一样,而且双方对这个礼物的金额都很清楚,就好像“我跟你要了XX元来买一个东西”。
中国人始终还是讲究含蓄的,这种交互始终感觉比较难接受。
当然,淘宝这么设计有他的原因,毕竟依托支付宝,从支付的渠道解决送礼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方法。但这和送礼这一明显有“社交”属性的场景,始终有偏差。
拼多多也有该功能,也是通过微信的社交关系进行转发/领取。但是拼多多这一功能也没达成多大热度。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1、如果有人在微信上,给你发了一个外部链接,你第一反应会不会犹豫“这是不是什么诈骗或者坑人的链接”“这安不安全”。只要不是微信官方的,大家始终存在一定的警惕性,更何况这是一个相对敏感的送礼场景。
这种情况下,你敢点吗?
如果收礼的人都不敢点,那这礼物就白送了。
2、毕竟是微信自己内部的场景,其中的体验还是其他平台始终无法比拟的。我在功能上线当天都实际体验了一下,不管是送礼物还是收礼物,都无比丝滑。
自动衔接微信通讯录、聊天框,完全融入在社交场景中,页面跳转都很流畅。这种体验绝对是让双方都很舒服的。
正如上文所说,送礼物,始终是一个有明确“社交”属性的需求场景。这样的场景,只有在社交平台落地实现,才是最让人感觉到舒服的。
它更像是服务于整个社交体系中的一个工具,而不会给人感觉是刺激用户消费的手段。
将电商巧妙的融入在社交当中,这才是“社交电商”该有的样子。
除了微信,也没有其他平台敢称自己是绝对的“社交”平台。
腾讯一直是有电商梦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没有放弃过尝试。在年底这种“特殊”时期,双旦来临——圣诞、元旦,尾牙到来,春节将至,绝对的送礼高峰期,很难说这不是“蓄谋已久”的。
当然,如上文所说,当前的功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限制,我们不妨一起猜测下,从产品体验到战略规划,下一步,这个产品会迭代什么玩法?
微信向来以体验著称,这么多年,很多产品都会“模仿学习”微信的设计。在用户体验这块,微信还是有绝对的权威性。
所以,接下来,肯定要将功能逐步完善,让体验更加极致。
在这种背景下,前文所言的各种限制势必会慢慢放开,逐步完善。
我猜测,后面可能会新增以下功能:
1、每次可以给多个朋友赠送礼物。
只要用户在购物礼物,选择赠送给好友时,支持多选,并且付多份礼物的金额即可。
这个用户场景还是非常常见的,过年时,你总得给多个亲戚、朋友都买点礼物吧。一个一个买、一个一个送都麻烦。
2、每次可以赠送多件商品。
有时候我们送礼物,都会挑选多件一起送,接收方搭配使用,效果更佳。所以如果可以组合购买,一起赠送,肯定也会更加方便。
3、每次赠送,接收方除了选择收下或拒绝,还可以选择转赠给其他朋友。
这个场景呢,虽然大家都不太愿意承认,但我相信绝对超级多。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收到过礼物,你自己用不上或者不太喜欢,但是刚好你的朋友需要,你就转送给别人了,这样既不浪费,又做了人情,顺水推舟。
你看,当前送礼物环节,赠送方是完全不知道收货方的收货地址的,也就是说,即使接收方转赠给新的朋友,赠送方也是完全不知道的。这一功能完美为转赠功能进行了铺垫。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功能应该很快就会实现上线。
如果大家体验了这个功能,应该很快就能发现,在选择朋友赠送礼物时,只能选择个人聊天框,不能选择群聊。
这个体验应该非常明显,因为现在每个人群聊都特别多,一般聊天列表靠前的多多少少会有群聊,突然出现一个列表只有个人聊天框的,都会感觉到一丝“奇怪”。
但是,换个角度想,开放了群聊的话,是不是整个模式都不一样了?
这对谁来说变化最大,那肯定是——私域运营。
以前,如果要做私域运营,在自己的微信群里,活跃气氛,拉拉销售时,要么是给大家发红包,让大家抢一抢;要么是给大家发个外部的优惠链接,让大家去领优惠券。
现在就不一样了。
群主直接发个礼物,给大家抢,这个礼物就是咱家的新品。新品上市,第一时间回馈老会员。
老会员填个地址就收货,群主省去了以前一切挨个联系,收集信息,再给人家寄过去的麻烦事。
这套私域互动新玩法,完全解锁。
像以前,只能发发红包,优惠券之类的,别人也不一定会拿着红包下单交易。
但现在通过送礼物,商品实打实有了销售,而且货品在用户收到后,能第一时间产生使用反馈。
毕竟被人免费拿了东西,总会配合着帮忙种草,这样商品力也得到了传播。
对于私域运营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抓手。
最后,说一下我在体验这个功能时的最大痛点。
那天,我们在办公室聊到了这个新功能,我同事想体验下,过了好久,他问我“微信小店在哪”。
我因为平时刷视频号比较多,我告诉他你随便找个视频挂着商品的,点进去就能体验到。
后来他问“我想要送的东西,好像这里都找不到”。
我只能说“确实”。
从社交属性来说,微信绝对是王者。
从电商属性来说,微信应该是青铜。
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抖音,小红书,在电商方面都比微信要强。
一个很简单的需求,怎么让用户快速找到他们要的商品,当前微信应该还没有做到。起码,这个用户心智远远没有建立。
这不仅仅是产品体验的问题,更是供应链打造的问题,电商最麻烦的始终是供应链体系。如果没有货,一切都是白谈。
这一次的“送礼物”,我觉得是微信电商的又一次机会。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社交电商”真的实现了“社交”和“电商”。这也是微信最大的优势。
现在,就差补齐“电商”这块短板了。
所以,我相信很快,微信电商会迅猛前进。
很难不猜测,从“视频号小店”改名“微信小店”起,这个布局就已经开始。
只是现在需要更大力的推进了,小店还远远不够。
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能在“发现”里看到一个全新的购物商城入口,很快就能在朋友圈看到全新的购物广告了。
拭目以待吧。
专栏作家
产品小球,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5后的产品经理,潜心专研互联网产品C端和B端设计,洞察用户需求,探索商业模式。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