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博客群里一位开发者晒出来自己写的一个主题。定价是288,甚至这是活动价,原价是388。于是在群里就引起了争论,甚至后来演变成了争吵。关于这件事,我不做评价,虽然确实略贵,我想贵可能也有贵的道理吧,而且也没有强迫谁买,觉得不值完全可以当做不存在就行了。作为一个略有技术偶尔知识付费的博主,这件事引发了我对于知识产品定价问题的思考:知识产品到底值不值这个价?知识生产者应该如何合理定价,才能既获得应有的回报,又不让用户感到“被割韭菜”?本篇文章知识单纯记录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知识本身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同,因此对知识价值的感知也不同。对于知识生产者而言,如何将知识产品的价值量化,并转化为用户愿意接受的价格,是一个挺艰难的心理斗争。
定的低了,对不起自己的辛苦付出;定的高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如果有良心的话);而且互联网是一个倡导开源、共享的平台,凭啥要求别人付费。
比如我发布了一篇文章需要付费阅读、售卖自己的软件授权使用,它们都具有无形、易复制/被破解、非标准化等特点,很难说他到底应该是什么价格。知识产品的传播和复制成本极低,各种侵权盗取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将知识生产者的认知和技术变现。然而,认知的鸿沟却成为了定价路上的拦路虎。
作为一名开发者,我其实很能理解在做知识付费时候的辛苦以及艰难。可能为了解决一个bug折磨地自己一宿没睡,或者是为了赶制一个新的功能,把自己逼的要疯。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简直觉得自己实在太伟大了,然后觉得消费者应该为我的这些努力买单,因此价格会偏高。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让我花钱,尤其是开发者把“自我感动”强加到霍霍我的钱包上来。作为消费者,我买到一个功能健全、完整、写好的产品不是应该的吗?我只愿意付出产品自身值的价格。而且得到技术支持也是理所应当的。
因此,开发者自以为很牛的技巧、很辛苦的付出,在消费者眼里根本就“关我啥事”。
小陶输出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免费的,偶尔一些觉得颇有意思的原创才可能考虑付费。
从售卖自己开发的一些小工具软件来说,大部分人还是非常愿意花这个钱的,甚至想要多给我点。当然,我的定价都很便宜,一般都是几块钱、十几块钱。之所以定这个价格,单纯是觉得即便这单黄了或者出现意外,我也赔得起。
我还是更加偏向于开源和探讨,但是不得不说网上伸手党、白嫖党真的是又当又立,自己不带脑子、不看说明文档、不看演示视频,还经常烦人要死,所以设置一杯奶茶的价格单纯是为了设置一个门槛,根本不是为了赚多少钱。
其实我觉得实际上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吃喝玩乐都跟抢钱一样,真的是不值它的价格。一杯奶茶动不动就是十几二十几的,太离谱了。做的菜可能一小碗就是四五十,真的是一口没的份量。
知识生产者应该首先考虑自己在生产知识产品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来确定产品的价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单独承受你的成本,而是让所有的潜在用户承受。比如,我认为我的一个东西卖5000元会让我比较满意,但是不能单价定价1000元,要想着前100个用户是“回本”阶段,定价50元,花一段时间卖100个,再往后就是纯利润了。或者更加地薄利多销。而且这东西基本没啥问题就可以不修bug,一直卖。
知识产品定价更应该关注其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生产成本。如果你的知识产品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一个痛点,提升一项技能,或者改变一种思维方式,那么用户就愿意为这个价值买单。因此,知识生产者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的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多少价值,并据此定价。上面也说了,小陶的一些小工具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良好的使用指导、售后服务,使得一些用户愿意额外付出,甚至说帮我推销。
为了消除用户的疑虑,可以考虑提供试用版或部分免费内容,让用户在购买前先体验产品的价值。这不仅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产品,还可以提升用户的购买信心。比如对于一个两个的可能用户自己也不咋用,我就直接把结果给他算了,就当积功德了,他要自己长期用,可以再考虑购买一下。
知识付费的定价,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只有当知识生产者能够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一个既能体现其价值,又能让用户接受的价格时,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变现,同时也让用户获得真正的价值。
知识的价格只是表象,其背后承载的价值以及开发者的责任,才是让用户付费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