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B端、G端产品,虽然产品流程大体都是一致的,但还是有各自的行业差别。这篇文章,作者分享的G端产品流程,我们来看看和常见的C端相比,有哪些差异呢?
G端中往往是项目居多,产品偏少,能够打造一款普适性的产品非常难,因为各地的业务要求不同,客户偏好不同,导致G端很难像B端那样,开发一套系统,基本功能可以满足几十上百的企业,G端基本上都是定制化的内容。那在G端,一个好的产品是如何诞生的呢?
G端的产品一般都始于一个项目,项目建设好,可能会有不同的客户资源,同一场景下,客户70%的需求都是相似的,我们可以拿出具有普适性的内容建设成为产品内容,一个产品的诞生就是好项目的延续,我将G端产品建设简化为如下流程图:
G端项目的开始往往都是商务(售前)跑好关系之后,产品经理直接去现场和客户面对面进行交流。一般在产品经理介入之前,公司领导会提前告知我们要建设什么系统,描述大体的方向和内容,有利于产品了解实际情况。客户觉得还可以的情况下,去现场进行初步需求调研,客户会找个会议室,有的客户可能给你倒杯茶,然后就开始描述他们对于系统建设内容的需求,或者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产品需要详细记录需求调研的情况,回来之后整理形成会议纪要然后进行存档。
在需求调研阶段,有的客户可能会给你三四次的需求调研的机会,但是大部分客户基本上就是一到两次,需求的整体描述已经说明,很难再多次对接把握更多细节,因为G端客户的想法就是“做出来再说,现在提也提不出来什么细节”
根据前面零散调研到的需求,我们就开始进行原型设计工作:
原型评审:原型评审之前,编写系统页面的设计逻辑,在原型中标注逻辑说明,准备需求说明文档,都准备完成后,拉上UI设计、测试、前端、后端、领导(看领导要不要参加)一起参与原型评审。原型评审过程中先讲解项目的背景,客户对象,整体的系统规划,以及详细讲解V1.0版本的开发功能和开发逻辑。评审中团队成员会提出很多关于需求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如果有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会议结束思考后进行补充。如果原型评审没有通过,可以再组织第二次原型评审,直到评审完成
UI评审:原型评审通过之后,UI会开始进行设计,设计之前可以咨询一下客户的偏好风格,审美是各不相同的,很多我们认为流行的审美,在客户看来很可能就是不好看的,所以建议首页和登录页设计完成之后,给客户先看看,确定配色和风格是否合适,避免返工
开发技术评审:原型评审通过之后,开发要开始根据设计内容编写系统架构文档,确定开发逻辑,数据库建库,系统采用框架等内容
测试用例评审:测试根据功能点编写测试用例,说明测试前后逻辑、输出结果等内容
开发迭代:前三步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就可以开始迭代开发,G端系统普遍采用敏捷迭代的项目管理方式。产品经理将功能点拆分,确定开发人员和完成时间,有功能模块完成,就开始测试,重复评审开发的各个环节,直到V1.0版本完全开发完成
系统V1.0开发完成,在项目现场进行上线,期间客户会提出很多需要优化的问题,根据实际开发难度和功能情况,按照排期稳定开发即可,后期系统稳定之后,客户提出的需求也会减少,直到系统建设完成,具体项目上线准备内容可以参考我之前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如何做好项目上线工作”
G端项目招投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但是普遍是开发过程中,有的甚至开发之后才会进行招投标,有的公司会要求产品经理编写投标文件,配合商务完成招投标工作。
项目上线完成,稳定运行半年一年,可能有的其他省份也需要这个样子的产品,我们依靠出色的系统和商务资源,拿到了其他省份的合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开始考虑进行产品规划,产品规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最终经过3-4个项目的需求打磨出一个好的产品,在各省市有复用的空间,一个好的产品就此诞生。产品的出现是非常不容易的,G端项目事情多且杂,很多时候为了响应项目现场的情况,都是急匆匆地开发完成就部署到现场,回过头才仔细推敲需求,进行后续迭代,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好项目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分配好工作精力也是产品必须具备的能力
本文由 @SSVIP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