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公众号流量泛化带来的问题

    joojenZhou发表于 2025-05-04 03:05:34
    love 0

    图片

    上一篇文章聊了公众号最近频繁调整的事情,为了挽救公众号打开率和流量快速下降的势头,官方确实想了不少办法。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公众号这种发布、阅读的模式已经十几年没有变化,显得老态龙钟,大家对于公众号上的内容也已经麻木,到最后心理上屏蔽。加上垃圾内容满天飞,一定程度上把整个生态搞坏了。

    由于微信在阅读端确实非常方便,理论上可以覆盖超过 10 亿的全体网民,但是也带来新的问题,不是你这个目标用户群的人也来了。比如我的大号是写职场、人生系统的,这种是非常偏小众的,大部分人是没有这种阅读需求的。

    而不可否认的是,网民基数放大后,整体网民的素质被拉低,键盘侠、喷子到处都是。

    可能因为一篇非职场、人生系统的文章,吸引一些喷子误打误撞来到我的公众号,这本身对于双方都没有价值,对于我的号来说,这非目标用户,并不能成为目标用户,更不可能成为长期用户。对于对方来说,可能还增加了对方的阅读障碍,认为互联网上到处充斥着 「无关」「无用」 的垃圾内容。

    你看,在非核心圈层里,每个人的取向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微信一直倡导去中心化也是这个原因。中心化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更多的噪音。特别是对于上亿规模的用户来说,无论是小红书还是抖音,都从一个专业领域覆盖到全民。防止流量泛化成为平台每天必须要严肃面对的课题。

    而对于在互联网上生产端的人来说,其实也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基于对流量的渴望,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另一方面,流量泛化后,非目标用户会冲击原有的用户氛围,特别对于已经社群化比较明显的平台来说。

    其实公众号现在已经是个小型社群化的产品,当然没有隔绝外拓的通道,而对于小密圈来说,这本身就是定位社群化的产品,横向拉通用户门槛是非常高的,比公众号更高。

    这两个产品,都是我写作系统里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可避免地,我得长期和这个两个平台打交道,即便一些微小的调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小密圈已经非常稳定,功能调整的也不多。而公众号在沉浸了好几年后,最近的调整开始加速。其实回过头来看,即便过去几年每年调整非常小,叠加起来,调整的量也不算少了。

    很多长期写公众号的人都深谙一个逻辑,流量泛化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沉淀下来,淘汰掉一批非目标用户,是每个做公众号都要学会的。而现在动不动进入流量池,会增加很多公众号的曝光量,自然,这种推送和获得的流量是泛化的,而且,肯定其中大部分都是推送到了非目标用户那里,这种数字上的好看,其实并没有太大用处,你得有个清醒的认识。其中能有 1% 是你的目标用户就已经非常好了。

    所以,如何将 1% 的用户留下来,这才是流量泛化后需要认真去面对的,虽然平台之前已经做了这样的努力,但是你会发现,会将流量圈在固定的圈层内,这也从客观到导致打开率和阅读量大幅下滑,因为人都是有审美疲劳的。不得已,平台现在采用定点定向的方式进入流量池来跑,具体的留存率,一方面平台会做一些筛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写手自己甄别和留存。

    而作为一个长期小众的写手,说实话,我到并没有这方面的焦虑,公众号的流量连个人网站的零头都不到,但是微信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阅读体验和通道,所以公众号还是非常重要的,即便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推荐:搭建一套运动系统

    上文:我看公众号最近的频繁更新

    点击 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过去两天我们这边放假,外围资本市场表现不错,一般欢腾,主要得益于美乌达成了协议。我在小号的投资笔记准备做一些调整,投资组合也会有一些调整,偏向更加钝化的投资方式,日常关注量,毕竟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不需要花态度的时间在上面,而是更长久,比如 20 年,30 年这种长度。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