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下来,回想一下好像也没干多少事情,私人的事情也不多,不是没有时间,反而是空闲的时间太多了,人处于极度松弛状态,这样其实不太利于产出,自驱力还是得跟上,所以,我特别羡慕那些搞一人公司的,具有极强的自驱力。
个人事情上这一周主要给网站增加了几个新功能,人生系统里的内容做了一点点优化。之前阅读系统里用于统计数据的页面现在调整为嵌入到网站页面中,之前是直接跳转到打开 notion 发布的那个页面,想来跳出网站有很多的问题,所以目前采用嵌入显示的方式,将热点图调整为知显示最近三年了,之前是显示从 2018 年所有年份,生成的热力图会比较大,加载缓慢。现在会快不少。
notion 自从引入了图标功能,确实走出来非常精美,这个热力图最早被人熟知是在 GitHub 上,就是那个代码分享网站,现在成了全球开源程序的集散地,全球主要程序员基本上都在上面有账号。大概当初这样设计是鼓励大家都更新、分享代码,每一天一个小方块,没更新就显示灰色,更新的阅读,绿色越深。而现在我的阅读热力图也是这个作用,除了统计成好看的柱状图,在年的单位的热力图上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一年阅读时长情况,这就是用电子阅读器的好处,方便量化统计。当然,也能鼓励自己每天读书。
上个月开始,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预警也提醒我,得保持锻炼了,即便是每天的微运动,也要保持,不能简单,所以我重新将 Keep 这个 App 安装回来,主要是方便数据统计,似然 iOS 有方便的数据统计功能,但是今年开始我主力手机换成了小米,方便将数据统一汇总起来,用 Keep 来汇总,然后通过开源的程序更新到 notion 上,和那个阅读系统的页面类似,形成热力图和数据统计。确实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鼓励和督促自己去不间断运动。
之前我用于统计运动的中断成了手机主要是一个 Apple Watch ,很老了,现在电池不太行了,我在想是不是要重新买个运动手环。iOS 生态的整合做的确实好,手表上的数据会同步到 iPhone 里的健康和健身这两个官方 App 中,但是 iOS 的数据无法直接调取出来,所以只能同步到 Keep 后再调取出来。中间好几年的数据没有调取出来,一直存储在 iPhone 中,恢复出厂设置之后,数据就全部没有了。所以现在我将运动的数据全部存储在 notion 中,并且发布在自己网站上,同样采用嵌入的方式,现在打开 https://joojen.com/sports 就能一了然地看到了,当然我平时在 notion 上也能第一时间看到。
这些程序是一位北漂的程序员写的,也是他平时自己用的,所以就分享出来了,真实活雷锋。他还有个程序就是将一个英语学习的 App 打卡数据汇总到 notion 中,我也很好奇,为什么现在还在学英语,告诉我说是为了辅导孩子,现在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
好像非常有道理,现在我看孩子的英语书和作业,确实有点吃力,一方面,我得努力回忆我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样子,从单词到语法,那段日子已经距离非常遥远,即便放下英语也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凭着仅存的一点记忆,确实有难度。
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现在孩子们所学的英语教材,和我们那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我记得我们那时候最开始学的是英式英语,后来搞听力的时候,发音又一整套的美式发音,太拧巴了。一直到后来我看到台湾的赖世雄美语音标才恍然大悟,但是重新从音标学,并且把之前的发音纠正过来,为时已晚,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在考虑要不要给还在学全美式发音的音标。
无论如何,现在看来,重新学英语好像已经势在必行。
当然,各种数据的统计都只是辅助,最重要的还是行动起来。
另外,给网站增加了另外两个功能,一个是用 coudflare page 这个免费存储来做图床,特别是在海外,访问图片速度杠杠滴,基本上可以解决我在使用 notion 以及其他应用的时候,存储图片的问题。而 coudflare 完全免费且访问稳定,可以确保图片几乎永远不会出现打不开的情况。
另一个是缩短链接服务,也是基于 coudflare 的免费策略,本来我没有这个使用需求,直到上周,我分享存在 ima 知识库中的文件,一看傻眼了,那链接叫一个长,看起来非常让人抓狂。所以这样一个工具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不过在折腾工具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些工具虽然已经是别人免费分享出来的,但是要打造成适合自己的,依然费时费力。也说明了,这工具属性上,依然有商业市场,特别是现在经济下行,开始向内卷,向效率要效益的时候,大家更加重视方法论和工具,甚至愿意为此买单。
上文:小微团队是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