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算是一个运动爱好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周边的人一个一个都开始加强锻炼了,有跑步的,有练马拉松的,有骑着的,有撸铁的。也有一种可能是这些年,大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也更高了。连卫健委都公开说要全民开展减重的三年行动计划,可见这些年大家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由此带来了全民性的肥胖。
不过有个通行的规律可循,那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每年体检从没有问题,到越来越多指标开始亮红灯。比如我从十年前就听身边的人体检后公开发狠要戒烟,因为有些指标不太理想了,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医生也千叮铃万嘱咐。但是有些事情还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在寻求健康的道路上,这是个典型的长期主义又反人性的东西。所以大多数人无法长期坚持。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关注身材健美,这是好事情,健康本身就应该是美的。
前些年以万科为代表的企业,将运动刻入企业文化中,从而导致几乎所有地产公司都开始流行这种文化。后来逐渐蔓延到多个领域的企业中。动不动隔壁徒步,马拉松挑战等等,每个月还有很多运动打卡任务。
运动除了能塑造强健的体魄,变成更加健硕的牛马,确实能改善人的精神状态,乃至于牛马们都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我刚工作那几年,项目到了关键时期的几个月,调来一名新高管主抓,他每天中午雷打不动去爬一趟紫金山。确实属于杀伐决断异常果断的选手。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用运动来解决很多解决不了的事情,压力大了,去跑步,焦虑不堪,去跑步,遇事不决,去跑步。前段时间我都单伟建的书,他也是个喜欢早晨晨跑的人,在跑步的时候思考,金融从业者工作强度极大,健身几乎是标配,一方面可以用运动来把身体激活,大脑放松。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跑步,其实非常无聊,甚至于大脑中会一片空白,这种放空,可以有助于你思考。
高产作家村上春树曾经写过一本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他本身就是一名马拉松跑着,几乎跑遍了全球的马拉松,平时也是长期坚持跑步,由此也让他成为能每天坚持写 4 张纸的高产作家,每天定量去干一件事,一干就是几十年,很少有人能做到,我想这和他长期坚持长跑有很大的关系。
从很多人都例子来看,确实运动有助于解决身体上,乃至心理上的很多问题。我逐渐开始恢复运动,虽然膝盖有伤,上次尝试慢跑+快走的运动方式,好像还能接受,并没有带来很大的痛苦。运动后虽然稍微有点不适,但是基本上很快就能恢复如初,听医生说,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恢复膝盖的积液等问题 。我在上周说了,构建起一套自己的运动系统,定期定量来跟踪自己的运动量,确保这个系统能正常运转下去,变成一个可持续的系统。
但是每周跑 7 天这种残酷的运动模式无异于自杀,运动虽然后不少好处,但是也会带来不可逆的一些损伤。现在每家手机上都有运动类的 App,还有很多第三方的 App,但是真正做到很专业的,几乎没有。那些体育品牌倒是可以在这方面发力了,毕竟这些软硬件厂商对运动可能真的是个门外汉。
#运动
推荐:搭建一套运动系统
上文:公众号成长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