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DeepSeek等AI工具的爆火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面对AI时代的汹涌浪潮,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将从AI对产品经理工作的影响出发,探讨产品经理如何通过体验和使用AI工具、学习AI技术原理,最终成为AI产品专家或利用AI赋能自身工作。
2025年春节,我在老家过年,大年初一,出去拜年时,碰到一个朋友,年龄跟我差不多,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
平常难得见面,简单寒暄后,他跟我抱怨说:“DeepSeek被吹的这么厉害,让它给我出一个拜年的祝福语,感觉非常一般,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
当时我最大的反应,不是关心DeepSeek是否好用,而是惊叹DeepSeek的影响力,身边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朋友,都开始关注并使用DeepSeek。
距离2025年1月底,DeepSeek登顶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已过去3个多月了。
DeepSeek刮起的这股风暴,对AI发展的推动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可以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受到了DeepSeek的影响,甚至冲击。
对于非AI产品经理,面对已经到来的AI时代,我们能做什么,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并迎接可能存在的挑战,值得每一位产品人思考。
AI时代已经到来,如果说ChatGPT的使用还有一点门槛,那么DeepSeek的爆火,让每个人都能便捷、无门槛地使用AI工具。
AI已经开始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其他岗位的工作,真正拉开差距的,并不是谁的技术更厉害,谁更懂大数据,谁更懂大模型,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我们的认知。
可以预见,未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受到AI冲击。马斯克预测:“2029年AI将超越人类智慧总和”。
也有人预测,未来某一天,全球范围内约95%的人类职业以及绝大多数现有商业组织的经济价值,可能会因 AI 的全面渗透而迅速趋近于零。
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是AI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对于很多公司和个人来讲,要么选择拥抱AI,要么选择被淘汰。感觉这一天距离我们很远,但是未来很有可能会照进现实。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还记得几年前,当时我在一家知名的在线教育公司担任产品经理,遇到了双减政策。
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千人的公司,70%-80%的同事被裁员,很多部门被连锅端、直接解散。
之所以提起这件事,是希望大家有一种危机意识。不要觉得自己现在工作很稳定、很安逸,不愿意尝试新技术,迎接人工智能技术革命。
当你认为自己当前工作很好、很舒适,不需要研究和学习AI新技术时,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
面对AI的冲击,一定要居安思危,需要有一点焦虑、不安,这样会促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去接纳AI、拥抱AI、研究AI。
此外,我们需要认识到,AI对我们来讲,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就算有挑战,也一定是机遇大于挑战。
如果一份工作,因为AI的发展,能让我们工作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更好,成本更低,这就是一份顺应时代发展的工作,是顺势而为的工作,未来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反之,如果一份工作,因为AI的进步,我们的发展空间受到压缩,未来甚至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进行转型,如何学习AI,如何利用AI来为职场赋能。而不是等着被淘汰。
职场有时很残酷,就像一头狮子在草原追赶一群羊,我们不一定要比狮子跑得快,但至少要比同伴跑的更快。
对于AI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不一定要成为最懂AI的产品,但是一定要比大部分人更懂AI,更具竞争优势。
如果你没有过硬的本领,一旦行业或公司遇到危机,就会成为鱼肉,任人宰割,成为第一批被裁员的对象。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要站在更高维度看待问题,要明白,AI只是一种工具,相当于免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助手。它跟我们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我们需要研究和学习AI,利用AI辅助我们做需求调研、数据收集、竞品分析、流程图绘制、原型图整理、PRD撰写等。
当然,AI技术的成功应用,并不是单纯依赖于技术的先进性,而是需要与具体的业务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创造实际价值。
作为产品经理,如何识别业务痛点并找到合适的技术工具,如何设计适合的应用场景,并确保技术落地后能够持续带来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AI时代,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我们应该如何拥抱AI?如何学习AI?
我的建议,分三步走。
第一,先去使用和体验各种AI工具。
第二,去研究AI背后的技术。
第三,思考如何成为AI产品,或利用AI改进产品工作。
第一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多去体验和使用AI,不需要过多的了解背后的技术原理。目前市面上的AI工具非常的多,涉及到不同的领域,方方面面都有,我们可以大胆勇敢地去使用。
下面的这些AI工具,建议大家都可以去有体验一下,尤其是主流的工具,最好都体验一下。常用的可以下载App,不常用的可以访问PC网页版。
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下AI的发展背景,产品亮点,以及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一定要带着问题和思考去体验。
使用和体验多了,我们就能真正感受到AI的强大,思考如何让AI赋能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列举了AI聊天机器人、AI图像设计、AI视频制作、AI写作助手、AI教育学习、AI组合使用等6个方面的AI工具,大家可以去使用和体验一下。
单款AI工具的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我们可以使用多款AI工具组合使用。比如利用DeepSeek、ChatGpt、豆包、Kimi跟其他AI工具组合,提升工作效率。
下面以DeepSeek+其他AI工具为例,列举了常见的组合方式。
当我们使用和体验了各种AI之后,能够真切地感受到AI的强大,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智慧。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的综合智力,能比得上AI。也许我们在某个方面会比AI厉害,但是所有领域加起来的综合水平,AI会比我们每个人都厉害。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去了解AI背后的技术和逻辑原理。不需要研究的非常透彻和细致,毕竟我们不是研发,但是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了解AI技术,包括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言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语音和文字处理、图像和视觉处理、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数据安全等。
此外,还有智能体、算力、多模态处理、数据标注、机器学习、推荐系统等。
再往后,就是更具体的AI技术选型、算法选择、框架等。
图片来自公众号【智能体AI】
当我们对市面上的AI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AI背后的技术有一定的研究,我们就可以开始构思,如何设计AI产品,如何改进其他AI工具,或者怎么在自己的工作中利用AI赋能。此外,如果你想进入一个新的产品领域,也可以利用AI转型作为跳板。
比如你现在是电商产品,想转金融AI产品。或者你现在是HR产品,想转客服AI产品,这就是很好的机会。
未来,我们可以利用AI赋能各行各业,比如AI+金融保险,AI+教育,AI+医疗健康,AI+物流,AI+社交,AI+旅游,AI+交通,AI+新零售,AI+家具,AI+客服等。
无论未来是否会转行AI产品经理,我们都需要了解AI的相关技术,需要拥抱AI,学习AI,研究AI。
这个阶段,我的建议,去招聘网站找一些AI产品经理的JD招聘信息, 最好是未来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方向,或者跟自己当前产品岗位强相关的方向。
然后按照JD的信息去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去研究相关文章、买相关书籍、看视频课程、参加付费培训、跟相关行业大牛请教等等。
下面是我从招聘网站搜索的客服AI产品的JD信息,如果我们想从事某个领域的AI产品,可以去搜索招聘要求,作为我们学习的方向。当我们具备这些能力的时候,转行相关的AI产品,将会比较容易。
智能客服AI产品,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如下:
职位描述
1、负责智能对话机器人相关产品,包括:智能客服机器人、对话Bot、虚拟智能助理等;
2、调研客户服务应用场景和关键痛点,规划产品功能、撰写需求文档,协调运营、算法、研发推进落地并对最终的产品结果负责;
3、熟悉主流AI 对话产品情况,对 AI 方向有自己的理解,能产出中长期的产品规划,持续创新、保证产品竞争力;
4、探索AI 在对话领域的新方向,对所负责的产品进行数据跟踪,定期分析和复盘,持续扩展 AI 应用场景。
职位要求
1、2 年以上 AI 相关产品经验,有智能客服、AI 对话或 AI 助理方向产品实践经验者优先,熟悉大模型原理和应用场景者优先;
2、精通AI 对话体系的产品设计,熟悉多轮对话、RAG、知识推理;
3、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对AI 前沿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
总而言之,AI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产品经理,要想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就一定要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要有危机意识。
而研究和学习AI,将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无论未来我们是否从事AI产品工作,我们都可以利用AI来为我们的工作赋能。
我的建议,先去体验和使用各种AI工具,然后再去了解AI背后的技术和原理,最后转型成为AI产品,或者利用AI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用户体验更好、成本更低。
如果选择一个领域,值得产品经理allin投入的,一定是AI产品。
对于产品经理来讲,学习和研究AI,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不要想着一蹴而就,一定会遇到困难、挑战、甚至想放弃的时候。但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你遇到的这些问题,别人也会遇到,你坚持下去了,别人放弃了,最终你将走出黑暗,迎来曙光,取得成功。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进入一个新的专业领域,一开始会有痛苦期,会觉得付出和收获不对等。但是当我们熬过最艰难的阶段,未来的收益会成倍增加。
大部分人,在曙光来临之前就放弃了。
所以,我们需要有更高维度的思维方式,要为“遇到难关”而欣喜,因为那是在帮助我们淘汰竞争对手。
AI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产品经理,你将为此做些什么?
作者:刘之恒,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之路(pmimprove)
本文由 @刘之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