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听说《再见雨天》的作者郑雅文和同样毕业于传媒大学的李夏共同完成了一部简短温暖的小作品《Little Favour》,后来有幸观看到完整作品,特别有意思,他们运用六个不同的技术手段呈现了一部完整的故事。由于投奖一直没有公布,现在这部作品正式发布了,我们也对导演郑雅文进行了一次时隔三年的再度采访。Little Favour是一个以6种不同的动画技术结合起来的小短片。这是他们第一学期在南加州大学的一个结课作业,她和李夏花了3周时间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第一时间吸引我的就是这前后六种手法的结合以及良好的衔接设计,这多少也跟我长期组织集体动画有关,格外关注了一下,哈哈……而看过几遍后我会开始感叹郑雅文对于情绪、节奏的把握能力,不论是再见雨天的8分钟还是Little Favour的一分钟,着情感都能被很好地呈现出来,这种能力不得不钦佩,当然这里还没有说作品中棒棒的美术设定……对于这部作品,我是一定要好好和作者聊聊的,那么关于这份美好背后的故事,就请一起来听郑同学说说咯。AT!:首先请和我们聊聊作品诞生的原因吧。雅文: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其实很简单。在研究生第一年的第一学期的中,有一门课叫做 “Introduction to the Art of Animation”,课程的内容就是每一周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做一个30秒左右的小动画。这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动画制作技术。如果这周是做剪纸动画,那么下周就是沙动画,还有rotoscope,定格动画接力,真人定格动画,玻璃动画,drawing on one paper…好多有趣的内容。到期末的时候,结课作业就是要求用其中的一个技术来做一个1分钟的动画。所以我就有了把所有学过的技术融合到一起来做一部动画的想法。至于这个“单纯有爱”的剧情,我想是因为我将一片小叶子设定为动画里的“接力点”。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同心协力的传递这片小叶子呢?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在帮助一个小怪物在雨天的时候为心怡的人送去这把“小雨伞”吧!AT!:六个不同的技法用得好,同时他们之间的衔接也处理得很棒!这些地方我很喜欢,也很好奇你们是如何构思的。雅文:这个接力方式的由来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这门课。但是把不同的技术串联到一起很不容易。首先要制定好需要用到哪几种技术。片中的技术依次是:定个动画,drawing on one paper ( 在一张纸上完成所有的动画。用一部相机固定拍摄,每画一帧就拍摄一张。但是不能换纸,所以在纸上你能发现一连串擦掉的痕迹,那些都是之前的关键帧),二维动画,定个动画,剪纸动画和传统的彩铅动画。 其次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去安排这几种动画的出场顺序呢,不要重复利用同种技术,差异越大越好,这样观众才不会感到厌倦。之后就要开始构思它们之间如何衔接。既然用了这片小叶子作为衔接对象,那么如何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动画“联系”在一起,需要很多不同的传递方法。 在这上面我绞尽脑汁,也多谢李夏同学的帮忙,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用风来吹动叶子作为过场,是一个很好且省力的想法。 在完成好设定后,当然就开始制作活动故事版。在没有开始正片前,先模拟好整个片子的结构和情绪,反复修改。当然还要做一些动画的测试,看是否能两种技术可以完美的衔接上。活动故事本定好斗,就开始正片的制作了。我和李夏总共花了3个星期来完成它,外加其他很多的期末作业,所以要好好感谢他强大的技术支持AT!:据说这是你第一次与他人合作?雅文:这算是我第一次比较专业的和同学一起合作来完成动画。不过在分工上,我一直认为要明确明确,每个人只专心负责自己的部分,不能窜来窜去。在动画里,我负责前期的部分,包括设计,分镜和故事版。中间动画制作的部分我和李夏一起合作。后期嘛,就全靠李夏大神的强大技术支持了!不过在前期时我遇到很多构思问题,李夏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点子。我采纳了,但也不会打乱整个分工的安排。一旦分工明了,大家各自负责自己的部分,不乱窜,就不会出现矛盾与冲突。不过嘛…因为动画部分我和他一起合作,所以有分歧的时候还是会吵,只是李同学性格很好,倔不过我, 嘿嘿。AT!:关于作品创作时,你们同导师的交流是怎样进行的?雅文:我所在学校的导师的确在题材上要求不是很严格, 只要按照要求来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就行。在形式上没有那么多的限定。不过,我感觉老师管的较多的是在学生对于动画时间的把握上。他们都很了解学生作品的特点:一个字,长。两个字,很长,三个字,太太长。所以在看了你的活动故事版后,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他们就会严格要求,并试图劝你删掉一些镜头来保证完成质量。但是豆豆的《天外有天》是一个例外,好作品需要时间磨的嘛。还有一些导师,不管是在电影动画,visual effect 或者 motion graphic 上,他们都有丰富的制作经验。所以在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他们都会给予非常好的意见和帮助,会让你的作品更加成熟完整。避免不了的就是会受他们的一些”风格“影响,不过对于正在学习中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提升的机会。AT!:投递动画节,反响如何?雅文:这是我和李夏一起完成的第一部完整作品,因为时间只有一分钟,加上时间的限制,在制作上不是那么的精致,所以并没有拿到大的奖项。值得高兴的是,我们还是获得了Animake This Contest 的最佳动画奖,也被选入了KBS的KQED Film School Shorts的项目,还入围了一些其他的动画节。不过能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让观众感到轻松和温暖,那就是我最高兴的了。AT!:这部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一定是源于出国留学名校后的成果,但我想,还是听你们说说真实的故事吧。雅文:其实出国留学就像是一个泡泡,别人看总是那么绚丽光彩。但是背后的艰辛如果不是你自己去走的话,是没人了解的。 在这点上我有好多想说,不过因为是手打,所以还是省掉一万字吧……首先个人积累和功底永远是第一。还是薛妈的建议:一定要多多看电影,不管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电影或者动画短片。看后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片子存入脑子里去反复思考回味:是什么这么抓住你的心? 这里也有很多方法,比如拉片,看分镜,看原画关键帧等等等等……其次我觉得个人兴趣不能仅仅局限在动画电影上,一定要更加广阔的发展。我平时喜欢画插画,多以在动画背景上它给了我很大帮助。我也懂一点音乐(半调子…),它在我对影片结构和节奏的把握上,加上了对”音乐“元素的考虑,片子会更加有“呼吸”一些。还有一些爱好会让你更加的有灵感,涉及面更广。不仅仅把动画局限在单纯的“炫技”上,而是做出更有意义的作品。不过有实力的“炫技”的确很酷,很养眼再次,一个好的学校的确很重要。传媒和北影的创作氛围我感觉都挺好(也许我身边的人都比较努力吧)。好的创作环境很重要,大家会一起的去努力进步。一个好的老师,愿意帮助你的老师也很重要。用他们的经验来教导你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当然以我们的分别念看,在国外,学校有坏有好,老师有厉害和不厉害。最主要的是看你如何去选择学习的态度了。国外学习任务很重,选了一个好学校就等于重新读一次高中…在南加大的研究生系,第一年就让你开始作片,走一遍专业流程,包括后期的联系作曲家,音效录音和 Sound Mix都要过一次. 但是在如此高压力的情况下,同学们的进步是很明显的。有些同学从来没有做过动画,第一年出的片子就能比上在国内二三年级的水平。而且在国外网络没有限制,Vimeo等网站都是开放的。所以给了我们很多的片源和灵感,也随时能够关注到最新的消息与动态。所以我建议国内的同学一定要经常去逛逛Vimeo。一些最新的动画作品都在上面了,一定要打开自己的眼界,灵感也就是这么慢慢收集起来的。(Vimeo访问地址:https://vimeo.com)AT!:估计未来还会有不少国人前去南加州,不过在校的事情还是让他们亲自去体验下就行了,我们想请你们聊聊你们去过的好地方,多多分享一下吧!雅文:现在南加州动画系的中国同学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十几个中国人几个外国同学。虽然我也是其中一员,但是我也想说说其中的利于弊。利处就是大家在一起可以相互帮助,寂寞的聊聊天。但是弊端就是在英语上提升并不大,而且会导致社交面狭窄。国际学生在美国的社交面本来就很窄乐,如果再在一起抱团的话,英文锻炼不到,也结识不了更多的人。既然出国来了就不要读“中国班”了,应该去结交新的朋友,扩大社交面积。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仅限于我这种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吧…),不过有些同学很擅长,因人而异。这样的确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如果对于出国和选择学校上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单独再来具体问我。命运的潮流谁又能掌握住呢?我还是很感恩爸爸妈妈支持我到南加州来读书的。这段酸甜苦辣的经历将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部分。至于好吃的好玩的我不是很了解…不过落砂机好吃的少不了,好玩的少不了,只是学业太重没有时间去……这次春假我和同学一起开车横跨了半个美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洛杉矶的艺术气氛没有纽约那么浓,不过也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比如一个私人收藏品的博物馆:The Museum Of Jurassic Technology 就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展品,充满了神秘感。里面的展览跨越了科学与幻想,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被我悄悄问博物馆内曾有灵异事件的发生……郑雅文,狮子座,目前就读于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第三年,准备全身心投入毕设创中了。此刻正在纽约Hornet动画公司暑假实习。Vimeo|官网|tumblr探寻AT更多精彩内容访谈|阅独空间访谈 | 某时某人 · In Those Day访谈 | 罐头访谈|老屋访谈 | Sight无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