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电影艺术或离经叛道 ?盘点全球最受争议的十大知名导演

    不二飞发表于 2015-09-04 04:16:02
    love 0

    zhengyi

    在所有权威汉语词典里,对“争议”一词的解释都是,尚有争论,未达成一致结论。换句话来说,如果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在大众面前出现褒贬不一的情况,我们通常会用“争议”来界定它们或者他们,既没有一棒子打死,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捧杀,身处好与坏、是与非的边界。从近期电影圈来看 ,丹麦大导演拉斯·冯·提尔以及其代表作《女性瘾者》便是争议一词的最好诠释。

    这部由金棕榈大奖获奖导演拍摄的 、讲述一位女性瘾患者从出生到五十岁之间性欲旅程的长篇剧情电影,甫一上映,便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截然不同的两极评价,不少人觉得它情色 、低俗 ,剧情空洞,但推崇者却认为这部电影充斥着繁复而多样的人生,满是野性与诗意 。对,这就是争议,无论肯定或否定,拥趸者总有话可说。事实上,从当代影坛看,被贴上争议标签的电影或导演并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盘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十个。

    Tom-Six-The-Human-Centipede

    配图出自:The Human

    争议导演:Tom Six / 汤姆·希克斯

    代表影片:The Human Centipede(First Sequence)(2009),The Human Centipede 2(Full Sequence)(2011),The Human Centipede 3(Final Sequence)(2015)

    汤姆·希克斯,男,1973 年 8 月 29 日出生,荷兰著名恐怖导演、编剧、演员。其导演的《人体蜈蚣》系列影片上映后,其恐怖程度以及变态情节到达惊世骇俗的地步。

    汤姆·希克斯在拍摄完《人体蜈蚣》之后,收到了很多的死亡的辱骂,那些威胁说,你是一个人类,就不应该再拍摄这样的电影,否则就怎么样怎么样。不过希克斯却不为所动,再次拍摄第二部,而且,还会酌情况而定地拍摄第三部《人体蜈蚣》。

    第二部的《人体蜈蚣》比第一集更令人难过、更恐怖、更骇人。与这一集相比,本已足够惊世骇俗的《人体蜈蚣》就像是“动画片《小精灵马》一样天真和无害”。可以这么说,相比较于《人体蜈蚣》的遮遮掩掩,《人体蜈蚣 2 》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展示暴力、血腥、人体排泄物这些内容。

    很显然,影片中的这种肮脏美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多的拥趸,要不然希克斯也不会考虑拍摄第三部《人体蜈蚣》。

    Takashi-Miike-Audition

    配图出自:Audition

    争议导演:Takashi Miike / 三池崇史

    代表影片:Audition(1999),Dead or Alive(2000),Ichi the Killer(2001)

    即便是在电影分级制度较为完善的欧美国家,日本恐怖大导演三池崇史也常常成为禁止上映的专业户。

    这位 1960 年 8 月 24 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八尾市的国际级大导演以拍摄战争、科幻惊悚片见长,影片题材大都为日本黑社会及犯罪,电影画面中充斥大量血腥暴力和极端性变态描述。

    三池崇史以黑帮暴力片著称,他的暴力语言借助于镜头直观宣泄,暴力影像以赤裸裸的伤口舐触你的神经,近乎迷恋般的描述鲜血狂飙时的快感,并带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2001 年,三池崇史拍摄动作悬疑片《杀手阿一》,这部电影也是其最具争议性的代表作,在挪威、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禁止上映;2006 年 11 月 ,三池崇史作为唯一一个日本人,与十三位恐怖电影大师制作拍摄恐怖片《鬼伎回忆录》,该片由于触犯了比较缓和的有线电视的播放尺度,在北美被禁止放映。

    三池崇史的作品虽然饱受争议,却同样受到包括威尼斯、戛纳、东京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等主流电影奖项的肯定,此外,他还与吴宇森一起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最受期待的十位非英语导演之一。

    Nicholas-Winding-Refn-Drive

    配图出自:Drive

    争议导演:Nicolas Winding Refyn /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代表影片:Bronson(2008),Drive(2011),Only God Forgives(2013)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出生于 1970 年 9 月 29 日,是一名丹麦电影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妻子是女演员 Liv Corfixen,两人育有两个孩子。他于 1981 年搬到美国居住,1993 年毕业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

    1996 年,执导并兼任编剧拍摄丹麦电影《Pusher》是他的成名代表作。2011 年 5 月,他凭借《亡命驾驶》(Drive)夺得第 64 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部电影也成为其黑色暴力影片的代表作。

    不论是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首部英文片《布朗森》,还是他赖以出名的《末路狂奔》系列、《维京英灵殿》当中,都能够看出这位导演对于暴力美学的偏爱。《Drive》中的暴力场面虽然不多但尺度极大,更要命的是还都很酷,让人情不自禁地一边皱着眉头一边拍手称快。

    影片本身的情节听起来非常俗套,可以说非常老套,很多记者和影评人都把这部电影成为“典型的洛杉矶飞车片”。

    尼古拉斯在影片中融合了 60 年代的 B 级片、70 年代的黑帮片和 90 年代的好莱坞电影,诸如《低俗小说》和《穆赫兰道》的风格。

    所以,影片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混搭、复杂、令人无法明晰的风格和面貌。这部电影也是当年戛纳电影节 19 部竞赛片中唯一的一部商业二字打头的影片,最终摘得了当届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Michael-Haneke-Funny-Games

    配图出自:Funny Games

    争议导演:Michael Haneke / 迈克尔·哈内克

    代表影片:Funny Games(1997),The Piano Teacher(2001),Caché(2005)

    迈克尔·哈内克,1942 年 3 月 23 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奥地利著名编剧、导演。1989 年,47 岁的迈克尔首次自编自导“冰川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七大陆》;1992年,凭借惊悚片《荧光血影》获得第 6 届欧洲电影奖费比西影评人奖。

    2000年,自编自导了由一组冰冰冷的、长短不一的段落组成的影片《未知密码》,该片描写了生活在巴黎的几个陌路过客的命运片段,获得了第 53 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

    2001 年,执导剧情片《钢琴教师》,由伊莎贝尔·于佩尔、伯努瓦·马吉梅主演,该片改编自奥地利同胞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小说,提供了一副关于母亲与女儿、老师与学生的互相“替代”和“掌控”的社会图景,并获得第 54 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2009 年,自编自导剧情片《白色丝带》,该片用黑白胶片拍摄,没有悦耳的电影配音,也没有高清的分辨率,讲述了一个一战前夕发生在德国北部一所乡村学校的故事,获得第 62 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迈克尔·哈内克凭借此片获得国际影评人奖。

    2012 年,自编自导爱情片《爱》,由埃玛妞·丽娃、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主演,该片获得第 65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第 85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迈克尔·哈内克的作品,以残忍、赤裸的叙事风格著称,擅长以冷静到几乎冷血的利落影像风格,处理人性黑暗面,他的个人风格基本上可以用简约、节制、冷静来形容,而思考的命题则更多侧重于现代人心理,这可以追溯到他另一位崇拜者卡夫卡的影响上。

    《钢琴教师》是迈克尔·哈内克最受争议的影片之一,本片的男女情欲关系描写令人不寒而栗,在暴力与性侵略的交错复杂关系中展现了不少血腥的画面,具震撼性。于佩尔深刻地诠释了女钢琴家的变态心理。

    本片在戛纳电影节共获最佳男女主角奖和评审团大奖。原著作者获 2004 年诺贝尔文学奖。

    Lars-von-Trier-Nymphomaniac

    配图出自:Nymphomaniac

    争议导演:Lars von Trier / 拉斯·冯·提尔

    代表影片:Antichrist(2009),Melancholia(2011),Nymphomaniac(2013)

    拉斯·冯·提尔,丹麦著名导演,1956 年 4 月 30 日出生在丹麦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第一台 8 厘米摄影机是祖母买给他的生日礼物,由父母亲提供的自由生长空间,成就了他对影像诠释的无限可能。

    1995 年他与其他四个丹麦导演共同发表了“窦玛宣言”(Dogma’95),指出现今的电影太过讲求特效,却忽略了电影本身的精神,他们主张现场收音、用手提摄影、不事后配音、不用滤镜以及拒用一切会美化画面的手法。隔年,他马上以《白痴》(The Idiots)实践“窦玛宣言”,全片讲求纯真不做作,因此剧中所有的做爱场面全部真刀真枪。

    1996 年的《爱情中承受之痛》在戛纳影展上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大奖。2000 年,他又推出了冰岛歌后比约克主演的《在黑暗中漫舞》,完成了他继《爱情中承受之痛》、《白痴》之后的以牺牲奉献为主题的“良心三部曲”,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影片与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

    《女性瘾者》是拉斯·冯·提尔继《反基督者》和《忧郁症》之后的又一争议作品,电影分八个章节,并且和《忧郁症》一样,段落之间也会以小标题串场。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子性瘾者的经历,女主角将从出生开始一直演到 50 岁。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让人如坐针毡的性爱场面,甚至还有赤裸裸的儿童情色镜头,展现出拉斯一贯的大胆、凌厉的风格。为此,拉斯特为影片准备两个版本,“洁版”将提供给主流影院上映,而“原生态版”则有可能收集到导演剪辑版的影碟中。

    但是,即便是洁版影片中,仍存在有大量性爱场景,遭到了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的禁止公映令。

    Larry-Clark-Kids

    配图出自:Kids

    争议导演:Larry Clark / 拉里·克拉克

    代表影片:Kids(1995),Bully(2001),Ken Park(2002)

    拉里·克拉克,1943 年生于美国奥克拉荷马的塔尔萨,现在纽约居住。1971 年拉里·克拉克以一本题为《塔尔萨》的摄影集而一举成名。

    这是一本反映了 60 年代美国中部地区青少年的吸毒生活的纪实摄影画册,作为青少年吸毒集团一员的克拉克以其犀利、饱满、有力且富于动感的影像,真切地传达出他与他的朋友们的肉体与精神两方面的痛苦与郁闷,其影像冲击力不亚于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

    由于克拉克的自身参与,因此他在集团中的存在就不是被视为一种外来因素。也因此,他得以不受阻挠地深入、忠实地记录这群越轨者的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生活实态。克拉克的这种忠于个人感受,排除既定价值观对观察与记录的干扰的纪实方法在此以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并成为80年代以后盛行的“隐私纪实”风格的先声。

    克拉克被认为是当代西方纪实摄影史上的一个异教。他的摄影知识服从内心的需要,他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内心问题而拍摄的,一切所谓艺术什么的与他毫无关系。

    1995 年,拉里·克拉克执导的《Kids》上映, 这是一部触目惊心的电影,编剧是日后凭借同题材实验电影《Gummo》扬名天下的Harmony Korine。(同样也是此篇盘点的入选导演)

    本片除了表现了一群沉溺于性,毒品和酒精的纽约下层青年的生活外,更刻画出在绝症面前人性的流露以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另一个人生命的毁灭。

    中年影迷们看完本片,更能明白他们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世界,或者说,他们的孩子将有可能变得如此危险。

    这部低成本的独立电影曾获当年金棕榈提名并获当年独立精神奖最佳新人奖。

    justin-kurzel-snowtown-murders

    配图出自:The Snowtown Murders

    争议导演:Justin Kurzel / 贾斯汀·库泽尔

    代表影片:The Snowtown Murders(2011),Macbeth(2015)

    贾斯汀·库泽尔,并不算高产却每一部都能制造话题漩涡的澳大利亚导演,代表作品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雪镇狂魔》。

    影片改编自发生在澳大利亚 1990 年代的真实事件。当时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有一个连环杀人犯,他因为自己的心理需要而杀人,在接连犯下了十几条命案之后,这个叫做约翰·本廷的人终于被警方逮捕。

    因为有 8 个受害者的尸体被他装在了雪镇的木桶里,所以这个连环凶手又被叫做雪镇杀人狂(Snowtown murders)或者是木桶杀人狂(Bodies in Barrels murders)。

    在这两个名字中,Murder 都用了复数,其含义是约翰·本廷有三个帮手,分别是罗伯特·瓦格纳、马克·海顿和詹姆斯·瓦拉萨基斯。而影片中的杰米就是以瓦拉萨基斯为原型创造的。他认识本廷,并成为其团伙中一员的时候,正好是 16 岁。

    影片的剧本并不是根据对当事人的采访整理得来的,而是更具两本纪实文学改编而来的。虽说剧组也找到了当年的受害者的家庭、甚至还找到了行凶者的家庭,希望能采访到当事人的亲属,可是当地的居民却总是守口如瓶,不愿意对这些事情发表任何观点。

    看上去这就像是另一种“离群索居”,甚至一些从监狱里出来,和行凶者关系紧密的人员也不愿意开口。这种态势给了导演很多的启发,更是让导演了解到当地居民对本廷的一种欲说还休的“态度”,根据这种情况,导演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无法从道德角度去批判的本廷。

    《雪镇狂魔》被很多澳大利亚的影评人和电影界同行认为是“继罗万·伍兹的《男孩们》之后最野蛮的澳洲电影”;与此同时,它还在 2011 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如潮的好评。

    Harmony-Korrine-Spring-Breakers

    配图出自:Spring Breakers

    争议导演:Harmony Korine / 哈莫尼·科林

    代表影片: Gummo(1997)Trash Humpers(2009),Spring Breakers(2013)

    哈莫尼·科林,出生于 1973 年 1 月 4 日,美国知名导演、编剧,他的电影是你永远不可能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电影,好莱坞商业片真正意义上的反义词,被称作美国独立电影和艺术界的一抹异色。

    哈莫尼·科林年生于加州,在田纳西的纳什维尔长大,后搬到纽约和外祖母住在一起,科林的青少年是在卡萨维兹、赫尔佐格、戈达尔、法斯宾德以及阿兰·克拉克这些导演的作品的陪伴下度过的,他的生父也是一位独立导演。他曾在纽约大学主修编剧,但很快辍学成为一名脱衣舞者。

    一天,和伙伴们一起在华盛顿广场公元溜冰的他遇到了摄影师拉里·克拉克,他给后者展示了自己写的一个故事,讲的是男孩被父亲领着卖淫的故事。在克拉克的鼓励下,这个故事被融入了更多科林真实的生活细节,最终成为《半熟少年》的剧本。

    影片主要追踪了在艾滋病和毒品阴影下的曼哈顿底层少年一天内的遭遇。该片受到评论届肯定,但由于 NC17 的等级至今看到它的人不多。

    两年后,科林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奇异小子》,一部更加令人不安的实验性作品,该片在Telluride电影节首映期间,众多观众由于受不了一个溺死猫咪的场景而离场,然而在之后的记者会上得到了德国大师赫尔佐格的称赞。该片还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影评人大奖,尽管它的晦涩难懂遭到主流影评人的口诛笔伐。

    哈莫尼·科林的代表作还有曾经引起热议的电影《春假》。如果站在普通影迷的角度上来说,《春假》最大的看点就是一大票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青年偶像,在片中颠覆性的演出了。满银幕的热裤比基尼,令人应接不暇。

    除此之外,迪士尼所力捧的凡妮莎·哈金斯和赛琳娜·戈麦斯这两位甜美的偶像还在片中送上了抽烟,酗酒,嗑药,乱性……各类表现,足以令观众大跌眼睛、下颌脱臼,英俊小生詹姆斯·弗兰科则在影片中扮演一位一头“脏辫儿”,满口金牙,爱玩说唱的黑帮头子,痞气十足,邋遢到瞠目结舌。

    这种颠覆性的表现,正是导演哈莫尼·科林所精心设计的结果。

    Gaspar-Noe-love

    配图出自:Love

    争议导演:Gaspar Noé / 加斯帕·诺

    代表影片:Irréversible(2002),Enter the Void(2009),Love(2015)

    加斯帕·诺 1963 年 12 月 27 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知名导演、编剧。斯帕·诺出生于一个四海为家的极其自由主义的中产家庭,养成了国际人的自由性格,这或许就不奇怪为何他身上并没有多少地道的拉美气质。甚至连他的作品也基本上和故土无涉,从资金、演员到背景均在法国。

    1991 年,加斯帕·诺第一次拍摄的短片《卡恩》就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超级音乐CD奖”,1998年、2002 年和 2006 年都曾携作品参加戛纳电影节。

    他的上部作品《不可撤消》曾在戛纳引起轰动欧洲的传染性退场事件:2002年,他执导的凭借令人极度震惊的 9 分钟强奸戏,而把戛纳观众吓晕,当年,首映时开头 45 分钟便有数十人支持不住而离座而去。

    该片的女主角莫妮卡·贝鲁奇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之共同参演该片的丈夫文森特·卡索甚至哭了起来。但一些坚持到最后把影片看完的观众竟集体起立,给予其长达五分钟的鼓掌。2009 年,他凭借《遁入虚无》第四次登陆戛纳电影节。

    2015 年,加斯帕·诺的大尺度新作《爱恋 3D》在戛纳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亮相。全片共约 14 段大尺度片段,总长度约 33 分钟。电影总共 135 分钟,大尺度片段占据约四分之一长度。没有一个镜头不直白的,对于阅历丰富的观影者来说,也称得上惊人。

    本片和其他入围电影不同的是,其他电影的第一场放映只针对媒体,随后才会有剧组出席的首映场。《爱恋 3D 》在戛纳的第一场亮相就是媒体可以参加的首映场,因此媒体和受邀请的观影嘉宾都出动了,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等着进场的队伍拥挤程度堪比早晚高峰时的北京地铁。由于入场人数太多,放映被推迟了 30 分钟之久。总共 2309 个座位几乎坐满。

    加斯帕·诺本身是个铁杆影迷,他将斯坦利•库布里克看作他灵感的来源,《不可撤消》中室内墙上就贴着《 2001 太空漫游》的海报。《爱恋 3D 》中,男主角最喜欢的电影是《 2001 》。女主角家里的墙上贴着《 M 就是凶手》的海报,男主角家里贴着《 The Defiance of Good 》《科学怪人》《索多玛 120 天》的海报。

    Eli-Roth-Hostel

    配图出自:Hostel

    争议导演:Eli Roth / 伊莱·罗斯

    代表影片:Cabin Fever(2002),Hostel(2005),Hostel: Part II(2007)

    伊莱·罗斯,1972 年 4 月 18 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好莱坞知名演员、导演、编剧。为了谋生,他曾在《自由的代价》等影片中作过替身演员,除了赚取低廉的片酬之外,还能观察导演和演员如何合作。1999 年,罗斯移居洛杉矶,开始制作动画片,并与大卫·林奇密切合作,制作了林奇的官方网站。

    2002 年,时年 30 岁的伊莱·罗斯终于突入影坛,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以电影处女作《尸骨无存》激起轩然大波,成为在 2002 年多伦多电影节上最卖座的电影,之后更是引发了 7 家发行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价。最后,狮门公司取得了发行权,该片在 2003 年上映了 2100 场,成为当年狮门公司的票房冠军。

    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曾公开表示支持罗斯,昆汀·塔伦蒂诺更是将罗斯誉为“恐怖片的未来”。《尸骨无存》的拍摄成本只有区区 150 万美元,但截至目前,它的票房、录像带及 DVD 收入总额早已超过了 1 亿美元。

    伊莱·罗斯一直在寻找惊吓观众的方法,不过他和大多恐怖片导演不同。他了解真实的生活故事,其中有些显现出人性最阴暗的角落,那些比怪物和恶灵更可怕。在《尸骨无存》中,他将有关致命食肉细菌的报端头条变成了发生在度假者中间的大屠杀,到了这部《人皮客栈》,罗斯同样是从真实事件中获得了灵感。

    《尸骨无存》超越了美国恐怖电影单纯的血腥与残忍,它用现实的手法诠释了社会哲学意义上的恐怖。不仅仅是恐怖,还有悲情与凄凉。在这里,你身处绝境却你看不到任何解脱的希望:你周围是无边的不正义,没有人救你,却都希望你消失,且永远地消失。影片的结尾却是诅咒式的。

    小镇上那些残酷无情的居民和警察都将为他们的这些非人道的行为而感染上致命病毒。可以想想,致命病毒也会瓦解他们的社会,他们之间也会发生一样的残酷屠杀,也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的恐慌,乃至招来更大范围的屠杀,依次往复而没有尽头。

    weixin-clockenflap

    ✪ 此条为当然独家编辑整理内容,转载/合作请联络微信 witharfei

    主编推荐:

    械斗才刺激:HIGHSNOBIETY 盘点全球 20 大经典黑帮电影

    天才导演 Xavier Dolan:艺术电影的向死而生

    D!BRAND:盘点目前全球最具权势的 15 大时尚潮流都市

    岂止耳朵享乐,当然带你认识香港最大的 Clockenflap 国际音乐艺术节

    HIGHSNOBIETY 盘点史上最受争议的十大时尚品牌广告
    无觅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