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尔滨一路往西,穿越莽然浩瀚的大兴安岭,便进入一望无际空旷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沿着清澈蜿蜒的海拉尔河前进,水草丰美的广阔草原天高云低,偶尔远处有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或者寂静的村庄擦身而过,整个天地间,人和飞驰的车渺小如大海上一个飘荡的粟粒。 在草原与蒙古、俄罗斯的交界之地,突然一座美丽的边贸城市小城。在空寂的茫茫草原里,远东铁路的火车和商贸人流在这里出境入境,热闹璀璨,这就是著名的“亚洲之窗”满洲里。从呼伦贝尔草原进入满洲里,满眼空旷荒芜的草原风光,突然之间变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华和绚烂,那种惊喜便有如走进梦幻般的世界。 迎着从西伯利亚莽原上吹来的空旷的风,从满洲里的高处极目了望,俄、蒙、中三国尽在眼中。城外芳草千里,城区开阔坦荡。独特的自然条件,注定了整座城市的建筑没有依山就势的趋附,没有临水聚集的婉曲,没有密不插针的拥塞,更没有此起彼伏的错落与跌宕。有的只是大路朝天的通透,棱角分明的方正,树茂花妍的清新和蒙古族节日盛装般的明媚与鲜艳。
夕阳里童话梦幻的满洲里
北湖广场上,年轻的俄罗斯妈妈和中俄混血的儿子紧紧相拥,满洲里地区的男子,都喜欢娶俄罗斯的媳妇
童话 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很雷同,如果把你眼睛蒙上,空投到某个城市,你根本分不出来到了哪里。而如果空投到满洲里,你肯定一下就能认出它来,因为满洲里美,有着浓烈的个性特色。 这是一座小而精致的童话之城。也许很多人想象不到,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有中国十大魅力之城美誉的满洲里,其实并不大,从南到北数的话一道街、二道街……只有六道街,即使是步行走遍全城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里的街道非常容易辨认,横平竖直的街道只要记得方向,怎么都不会迷路。市区常住人口仅仅五六万人,还不及内地一个县城。 满洲里的绚烂和华丽首先来自于色彩鲜艳的俄罗斯风格建筑。 190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在中国修建东清铁路后,在这里建设火车站,才逐渐形成一座城市。当时这里的居民以俄国铁路员工为主,后来的居民中一直有相当数量的俄罗斯侨民。 俄罗斯民族仿佛对色彩十分钟情,在他们的建筑中,鲜艳的黄色、蓝色、红色总是形成最美丽的风景,随意地走在满洲里的大街上,你总会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发现百年前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俄罗斯石屋、木刻楞和教堂等建筑遗存,那种惊喜无法言喻。 满洲里的现代建筑,大到商场银行,小到旅馆住宅,几乎都借鉴了俄罗斯建筑的元素,高耸入云的尖顶,拜占庭风格的洋葱顶,鲜艳夸张的色彩,在蓝天的映衬下,城市干净而透明……漫步其中,就如同身处童话般的世界。 揣摩久了,你还会发现这里不仅有着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厚重崇高、中世纪古堡的庄重神秘,还有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个性张扬以及巴洛克建筑的细腻圆润。当然还有色彩,在柔美灯光的映衬下,凝重的灰、明艳的黄、舒适的绿、热烈的红……千幢千态,绝不雷同。 这个被赞誉为美丽的“童话王国”的小城,不仅有色彩艳丽的欧式建筑,还有浓浓的中俄蒙风情。这座城市的气质是安逸的也是悠闲的,而色彩却是丰富的,有东北人的风俗特点还有来自俄罗斯的建筑、文化和饮食,可以说是一座小巧的国际城市。据说很多年前,街上甚至可以见到悠闲的牛羊。而今街上见不到牛羊了,却可以见到数量众多五彩缤纷的来自俄罗斯过境的汽车,满洲里因此也体贴的把城市里的大多数道路设置为单行线,以方便来自俄罗斯的左舵车的行驶。 步行在满洲里街中,涌动着五颜六色异域韵味的人潮,在那充斥西伯利亚风情、欧亚格调、中西结合的氛围中升华成一种融合的旋律,随处可听到“哈拉少!(你好)”、“斯巴西巴!(谢谢)”的俄语呢喃,随处可见到俄罗斯、蒙古国牌照的汽车在奔驰。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强健的布里亚特小伙儿,在这里的街头悠闲穿行,他们宛若在自己的田园村庄串门做客。 入夜,满洲里开始奏起了流光溢彩的华彩乐章。宽阔的街道旁,人们兴高采烈地扭起了集体秧歌。中苏金街上,各类店铺林立,灯火辉煌。霓红灯的店招上,中俄两国文字交相呼应。许多白天不露面的俄罗斯女青年,这是也纷纷出来逛商店,选购她们心爱的物品。街头的餐馆、酒吧,此时生意分外红火。 驻足在小城的街头,一个充满跃动音符的城市,容易让人毫无防备地坠入爱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蓝色多瑙河》等乐章在耳边流泻,让人忍不住想找人一起跳支舞。复古与创新、守旧与革命的交融的满洲里。让人仿佛置身于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不知今夕何夕。
华灯初上的满洲里,热闹繁华,酒吧、歌厅、食肆都刚刚开始营业
红军烈士公园为纪念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牺牲的将士而建,清晨,人们在这里购买刚刚从草原上生产的新鲜牛奶
历史 满洲里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又是近一个世纪国际国内政治风云、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晴雨表,外族入侵,兵燹匪患,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得满洲里的经济时而繁荣时而萧条。直到今天人们举目凝视这片土地时,历史的脚印触目皆是,连那岚光水色的呼伦湖,也濡染着一层历史的色彩,使人感受到她岁月的沉浮。 在满洲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太久远的历史已显得泯然难辨了,但在公元八世纪后留下的历史脚印,却依然清晰可见。 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在首孛儿帖赤那的率领下,迁移到了外蒙古高原肯特山区。十二世纪末叶,当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打回了呼伦贝尔,满洲里地区便成了他纵马驰骋的战场。 到十四世纪中叶,以朱元璋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政权。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被迫退回蒙古草原,此后的半个世纪内,满洲里地区成了元残余势力与明朝互相厮杀的大战场。 明成祖朱棣曾两次亲征满洲里,把克鲁伦河改称“饮马河”,将呼伦湖改称“玄冥池”。苍茫大地,沉沉浮浮,十五世纪初的蒙古草原战火纷飞,蒙古各部封建割据;明军北伐的铁骑经常出现在蒙古草原上。由于连年内战,蒙古草原上的元代驿站消失了,城郭荒废了,蒙古牧民过着动荡不安的原始游牧生活。 如果说十五世纪满洲里地区的分裂、统一,战争、和平是蒙古草原上蒙古内部和明朝与元残余势力的斗争关系的最确切写照的话,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便是满洲里人民在沙俄和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下进行抗争的岁月。
夕阳里的满洲火车站依旧繁忙,这里是中俄铁路交通的枢纽
在火车站天桥上晨运的退休铁路工人,他给我详细的解说这条铁路的故事
满洲里火车站历史百年,俄式的风格童话梦幻,与这个地区的其他火车站截然不同
铁路 一条穿越西伯利亚和东北的大铁路的穿越,催生了一座梦幻般的草原城市。这100多年来,她始终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满洲里”这个地名的出现,还得从1895年说起。这一年的4月,俄国借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机,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阴谋策划得到将其西伯利亚铁路通过中国东北地区的“合法手续”。翌年,俄胁迫、诱使清政府订立《中俄密约》,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东清铁路的特许权。 1900年4月,东清铁路的西部线在满洲里地区开工,1901年10月通车至哈尔滨。由俄国进入中国的首站定名为“满洲里”,意思是从这里开始便是满清王朝的辖地了。这名称源于既是满族自称,又是满族对其发祥地——东北地区泛称的“满洲”一词。俄语译“满洲”一词为“满洲里亚”,再译成汉语时即作“满洲里”,其意为旺盛的泉水的滋养下,土沃壤肥,茫茫无际。 满洲里车站建成后,以候车室为中心近9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段为“铁路附属地”,并以此为中心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小城镇。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营业。 沙俄政府将满洲里视为“东亚之窗”,深感其重要性,便在1904年制定了大规模建设满洲里的计划,并从国内派遣一些囚犯从事城市建设。从此,满洲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道南一至四道街和道北头道街至六道等形成雏形,一座小城镇出现在昔日荒凉的草原上。 来着莫斯科的布匹、皮革,来自彼得堡的药品、器皿、糖果,来自下诺夫哥拉德的皮货,来自奥德萨的白铁罐头,来自里加的橡胶、马合烟,来自基辅苏姆的蜜饯,来自别洛斯托克的毛皮被服,来自维亚特卡的皮袄手套,来自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的水果,来着平斯克、楚多沃的火柴,来自巴库的煤油,来自库尔干、鄂木斯克、诺沃尼古拉耶夫斯克的奶油,来自托木斯克的乘马以及伊尔库茨克和赤塔的大量货物,通过这里源源运入中国。 同时又从这里运走东北地区的原煤木材、丝绸茶叶、日杂百货、牛羊水果,如此等等。 1904年,在中国领土上爆发分割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俄国人战败,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日本人取代了俄国人在满洲里的支配地位。 此后,满洲里开始陷入被日本和沙俄反复争夺东北、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动荡岁月,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但这里作为通往俄罗斯的边贸关口、世界上第一条欧亚大陆桥的枢纽的地位却从未动摇过,这个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如今的满洲里火车站,建设得也同样梦幻而有童话色彩,与满洲里的城市建设遥相呼应。火车站里纵横交错的密密麻麻数不清的轨道和货车车皮,与其他城市的火车站大不相同。所有进入西伯利亚远至莫斯科的列车,由于俄罗斯跟中国的铁轨宽度不同,必须在满洲里进行换轨,于是满洲里火车站也显得异常的日夜繁忙与喧闹。 满洲里火车站的附近,还残留着许多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有“彩色雕塑”之称,色彩鲜艳。用大理石做基础,中间的墙壁用木板或圆木叠摞而成,墙堤一般都漆成艳丽的色彩,非常耀眼。而房顶多为“人字形”,铁皮涂紫色或棕色。多种色彩的交相辉映,仿佛积木搭成,童真梦幻。 如今的市区里,剩余的老房子已经不多,只剩下这些孤独的木刻楞,散乱在百年的火车站旁,默默纪念着满洲里的往昔时光。
满洲里城里,剩余的老房子已经不多,只剩下这些孤独的木刻楞,散乱在百年的火车站旁,默默纪念着满洲里的往昔时光
满洲里街头的建筑包括路灯和雕塑,都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格
雄伟威武的第五代国门
国门 满洲里国门在市区西九公里处,如今已经是到满洲里的游客必到的景点。 在历史的长河里,满洲里国门的形状规模,不断的改变进化。 清末时,铁路左侧树立一根木桩,木桩上用俄文书写“撒拜喀尔省铁路交界”字样,是为第一代国门。 如今的国门已经是第五代,威武巍峨。相形之下,俄罗斯的国门反显得低矮陈旧了许多,百年中国,也算是中国国力变化的一个缩影罢。 在上世纪的20-30年代,满洲里曾作为联接中共与共产国际的通道。这条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王明、李立三、张闻天、周恩来都曾走过。 1945年,苏联红军经过这里进入东北,短短几天席卷日本关东军,俘虏七十万人。之后,通过这条铁路,把东三省大部分重工业设施和物资运回苏联。 1949年,新中国成立,12月,毛泽东坐火车经过满洲里去莫斯科,生平第一次从中国的黄土地走入异国的土地,寻求苏联援助。他参加斯大林70诞辰祝贺活动,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大量苏联援助新中国物资通过这里运入中国。 国门前方不远的火车头广场陈列着1940年的日制蒸汽机车头,铭牌号码为“1861”。是毛泽东当初乘坐的火车的火车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的军事物资,通过这里源源不断运往中朝边境,昼夜不停。 1960年代,中苏交恶,这里成为剑拔弩张之地,两国陈兵于此,当时的第三代国门上面只写着一句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内经济困顿,大批俄国人背着大袋子,从这里进入中国疯狂采购物资。 如今的国门,收取每人60元的门票,游客们纷纷登上国门,举起刚买到的号称是俄罗斯产的望远镜,远眺国境外那条荒凉冷清的名叫外贝加尔斯克的俄罗斯小村。 据说,望远镜产自温州。
套娃广场的蒙古族看车人,这是一个到满洲里的游客喜欢逛的景点
满洲里铁道俱乐部位于道南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深受当时苏联的影响
边贸 提起俄罗斯,这个与中国边境线接壤最长老邻居,中国人总是情感复杂,爱恨交缠,印象一时说不清楚。 他们曾经是贪得无厌肆意扩张的北极熊,他们曾经是抗击法西斯英雄壮歌,他们曾经借助雅尔塔条约让外蒙古独立割去了海参威,他们曾经是可敬可学的苏联老大哥,他们曾经是罪大恶极修正主义的老巢,他们的歌曲悠扬美妙,保尔和舒亚感动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他们的套娃做工粗糙尚算可爱,他们的建筑风格还残存在我们的城市里,他们的姑娘身材火辣大妈如水桶,他们爱喝伏特加爱吃鱼子酱,他们近些年的经济困顿让我们叹息。 尽管我们从新闻里能得知,俄罗斯人生活和文化的诸多细节。但是这个民族,对我们大多数人感觉还是很陌生的。 在满洲里,倒也不怎么理会这些,整个城市遍布着商贸市场,俄罗斯人比中国人还多,随处可见挂着俄罗斯牌照的汽车。做生意的俄罗斯人搬运着装满服装鞋帽的大包,商贸市场中的浙江商人操着生疏的俄语讨价还价。 对于苦寒之地而轻工业薄弱的俄罗斯来说,蔬菜水果、服装鞋袜以及家用电器是从满洲里出口的最大宗商品。马铃薯、苹果、柑橘、圆葱、番茄、胡萝卜、大蒜、青椒、甘蓝、梨、桃、葡萄、瓜类、猕猴桃、菠萝、李子等等,一车车拉到俄罗斯去。再从俄罗斯一车车运回木材、纸浆、化工原料和石油等等。 也许,满洲里之于俄罗斯人,比之于中国人更重要。这里的俄罗斯人有穿着皮毛逛商场的贵妇,也有穿着拖鞋搜罗路边小摊的老百姓,这里的俄罗斯车好的是清一色的丰田越野车,但是也能看到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的那种前苏联时代的绿皮小货车。从一双袜子到一张凉席,从孩子的玩具到家里的吸尘器。 在这里,无论是宾馆、街道,还是商场、市场,随处可见提着大提包的俄罗斯人。那些提包大多是编制袋或帆布包,五颜六色,大的让一个人提不动。走在满洲里的大街上,你总是会看到这样一幅情形:几个俄罗斯人正把购买的一大堆东西塞到后备箱里,他们总是出乎你意料之外地,把你觉得完全不可能的庞大体积的物品顺利地塞进车里。 在互贸区的购物市场里,俄罗斯购物者和倒爷同中国人砍价交易,散乱地挤满了各种货色的地摊,衣物、饰品、箱包、玩具等等应有尽有,成群结队的俄罗斯人在地摊间穿行,商贩们大声地用俄语吆喝,用俄语讨价还价,更有胳膊上搭着几条皮带或几条长裙的小贩来回在人群中穿梭、围追堵截俄国顾客,言辞诚恳激烈,满脸割肉跳楼的表情。俄国人显然对这样的市场已十分适应,不少人停下来试衣服或讨价还价,很多人手里都拎着刚刚采购的商品。 交易货币有用人民币的,也有用卢布的。这里基本上是专门给俄国人提供商品的市场。 在满洲里的边贸市场上最奇特的现象,莫过于下面这一幕。 只见一些俄罗斯人不停地将新选购、带着标签的服装穿上身。一家小店的店主笑着说:“这些人不是游客,他们是俄罗斯的小商贩。他们是以游客的身份入境,按照规定,他们出境时只准带50公斤的行李,每样物品都不能超过3套,而且还要分包。也就是说,每个包内的物品都要不一样,否则我们的海关和他们的海关都不允许,并且坚决不能超重。所以,这些俄罗斯小商贩为了多带几样商品过境,他们就将一些衣服穿在身上,能够穿几件穿几件,因为身上的衣物是不需要交关税的。夏天,这些商贩就像穿了太空服,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淌。冬天,他们入境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单薄,个个冻得直打哆嗦。” 真相原来如此,面目模糊的俄罗斯人民形象,突然一下清晰起来了。原来,我们都是一样的。
夕阳里,两位满洲里少年骑着自行车在北湖广场上玩耍,这里矗立着叶剑英元帅纪念铜像
满洲里的街头,夕阳绚烂
这童话之城的上空,呼伦贝尔草原飘来的云,与西伯利亚吹来的北风,纠结交缠
(小林原创作品 本文发表于《炎黄地理》杂志2010年第10期)
您可能也喜欢: | ||||
草原上的童话边城——满洲里 |
呼伦贝尔草原 |
边城:满洲里 |
边城:满洲里 |
新疆之美:大什草原 |
无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