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也看过很多批评 Dribbble 太「肤浅」的文章,所谓的「罪状」已经被罗列了很多遍,甚至诞生了「
Ddribbblisation」这个贬义词用来讨伐,不过今天看到一篇喷 Dribbble 的文章来自不太一样的声音,作者 Erik Spiekermann,爷爷辈的德国字体设计大师,本博客所使用的西文部分的云字体
FF Meta 就是他老人家在九十年代初的作品。事实上 Erik 创立的
Font Shop(2014 年已经被 Monotype 收购,说起来被他们家收购的还真不少……)出品了一系列优秀的字体作品,字体名字里「FF」打头的都出自他家。
这次老爷子其实是在 Medium 上给
The Unbearable Homogeneity of Design《不可忍受的设计同质化》这篇文章留了个
短评,看得出其实 Erik 对 Dribbble 完全不熟悉,了解也未必全面,但他的态度很有代表性(其实标题是我自己加的)。
—— 唠叨和正文的朴素分割线 ——
好吧,我其实不是你们印象中那么刻板,虽然已经快 69 岁了。我没有胡子(30 岁那阵倒也留过一阵),也基本没啥头发(说白了就是秃顶了已经)而且从不喜欢戴帽子。我是个欧洲(准确地说是德国)白人,做了一辈子的设计。但是今天之前我从来没上过 Dribbble,但以后我也不会再上了,因为 Dribbble 上延续的风气我完全不赞同:设计就是一张漂亮的图片。
你怎么能把一个项目浓缩到只剩一张图片呢?如果你是设计一张海报、唱片方面或者邮票那也就算了(说起来这年头谁还用这玩意儿呢……)。把内容全放到豆腐大的小图片里不但抹杀了应该有的复杂思考过程,把一切评价都留在了小小的「点赞」按钮里,而且也把我们设计师所扮演的角色给减弱了。假如我不了解设计的背景、目标等,那根本没法从一张漂亮的图片里判断出这个设计是否最终解决了问题。
你随便找个化妆师问问就知道,把丑模特给化漂亮了并不是很难的事儿,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让产品看起来更好看当然没错,但是仅凭 Dribbble 上这个 400 × 300 的图怎么知道这个产品到底是不是优秀呢,我在想到底有没有一个网站能给我们一个优良的环境来讨论真正的设计?来让每个用心小设计的曝光程度都能媲美纽约
大都会博物馆换 logo 这样的大项目?
够了,Dribbble,对于一个老头来说,真的够了。
Tags -
dribbble ,
spieker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