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约需耗时 3 分钟,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先说我的结论:「
变化个 P!」
微信小程序虽然是今天才正式发布的,但最近好像很多次被问到「小程序的到来会给设计师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被问一次就懵逼一次,每每使劲转着小脑瓜想要罗列个 123 出来都失败了……显然因为我不是个善于总结、提炼、沉淀的人,而这背后我也觉得问题本身哪里不太对劲儿……
小程序这样战略级平台产品的出现虽然是挺轰动性的,他对于腾讯/微信/创业者/开发者的意义相信各位已经看过十几二十篇分析文章了,我不再深入讨论,但好像对于视觉设计师来说真算不上神马啊……从业这几年,印象当中能谈得上「带来大变化」的时间节点或者里程碑式的产品/服务并不多,我印象当中有这么几个(对不起,我不是划年代的大师,我的点也很杂很细很奇怪,请勿怪):
Alpha 通道的普及这个挺难找到确切的时间点,毕竟是个循序渐进的技术升级过程,但对我们那个年代的「死美工」来说记忆犹新啊,不需要管掩码色了、不需要背常用半径的圆角矩形的边缘像素排列了、甚至还能尝试各种毛玻璃反光等等效果了,有如昨天还在骑摩拜单车,今天直接开越野吉普了,不但省力很多,有时候更是有种 UI 设计也能上天入地的错觉(笑)。
App Store & iPhone 的出现为啥是 App Store 而非 iPhone 呢?因为说起来现在市面上这么多的 UI 培训是要拜「App 红利时代」所赐啊(我知道「App 红利时代」这个词很烂,听起来也没有 O2O、IOT 啥的那么专业,但是我想不出更直接的,你打我啊~)!移动时代造就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人(包括我)从各行各业挤破头进了互联网圈子,只要会点图形软件的临摹个几套作品都摇身一变成了 UI 了。后来想想也特码奇怪了,七八年前那会儿的 App 设计也就是把屏幕弄小点、文字弄大点、按键不用悬浮态了,怎么就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的 title 都成了 Mobile Designer 了呢(汗颜了,又包括我自己)?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波的变化确实巨大,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不亚于福特 T 型车的出现,UI 设计 & 设计师的需求量几何级数增长、UI 设计和实现的过程慢慢变得像流水线一样了。
多分辨率突然之间,DPI 不是一个固定不变可以忽略的数字了,突然之间我在电脑上 1:1 像素显示都没法展示整个手机界面了,突然之间我出图需要出 n 套了,又突然之间,设计稿都要出 n 套了,在这些年里不光是屏幕有了 Retina、分辨率有了 xxxhdpi,连网页设计也是需要结合很多「想象」才能跨过设计到实现的鸿沟,这部分我也不展开了,详细讨论可以参见参见 Anyway.FM 第 18 期《
ˈrɛtnə》
后现代工具时代的来临在过去的不到两三年里,我相信不管是交互设计师还是视觉设计师,都能感受到些许程序员才有的「特权」,那就是工具(程序语言)的迭代、更替速度超级快。跟很多「老一辈」的视觉设计师聊天往往谈到他们最喜欢用的 Photoshop 是哪个版本,图标哪个样子的 blablabla。我自己也有真切的感受,7.0 用了好久不舍得换,一来顺手,二来后续版本也没有啥「非用不可」的更新。但这种一个版本用到死的情况现在很难重现了,提高效率、效果的软件、工具、插件层出不穷,说得不好听点,你不学点新东西连切图仔都干不了了。
VR/AR大家都说这波 VR/AR 热潮很虚,2017 年更是眼看着要暂时退潮了。确实在应用和硬件层面上都没有准备好,但对于做内容和 UI 的设计师来说已经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了。所见即所得地进行设计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了,再用我们熟悉的传统思路和工具去创作的话那真的有点像直接用汇编语言来编写大型软件了,理论上当然是可以,但难度大大提高。
比起上面这些,小程序对设计师来说的变化真心不大啊,用户基本还是那些、承载的硬件设备都一样、图形技术上没啥变革、设计风格的指导意义与新趋势的涌现目前还看不到(最多就是进一步加了很多限制,需要平常多阅读一份设计规范),甚至市场容量和需求无非就是 A 倒到 B,B 倒回 A,实在让我感受不到有啥「巨大的变化」
我承认我「思维方式已经老了拒绝接受变化」,但真心觉得与其大谈阔论「小程序给设计师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还不如老老实实多体验体验,哪怕实际项目没涉及到,规范也多看几遍。万一哪天出现个「30 天小程序 UI 设计包会包分配」的教程别盲目报名啊!
当然肯定有朋友说:你丫的格局和视野好 low,只知道纯视觉,对啊,我就是个纯 GUI,你打我呀~
Tags -
腾讯 ,
微信 ,
小程序 ,
设计师